想要實踐自學,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呢?就是「習慣」。一旦人可以每天、每週在同樣的時刻、做同樣的事,就能毫無困難地做到這件事。
文:本山勝寬
一年內就要完成目標
能夠訂立夢想或目標的人很多。然而,為實現夢想或目標,有本事落實具體且實際可行的計畫進而實踐的人,卻一口氣減少了許多。
在補習班裡,學習者毋須自行制定計畫,補習班本身就會為學生提供、制定足以讓學生考上理想志願學校的學習計畫服務。只要遵照這項機制,照著補習班所制定的計畫去做就行。
可是,補習班並不會傳授你制定計畫的方法。畢竟這麼一來,學生僅需自學即可,補習班就沒辦法做生意了。
〈自學1.0〉(註)的關鍵,就在於個人學習的規劃。也就是為了在期限前實現目標,制訂該選在什麼時候、怎麼做、做多少、靠哪些方法實踐學習的計畫。但就算是計畫,也會因為實行週期的不同而有所分別。我們就先從年度、每月、每週計畫開始吧!
註:作者將自學分成3種方法,依程度深淺分別為自學1.0、自學2.0、自學3.0。
首先,達成目標的期限最好設定在1年以內。就算最終目標要在3年後達成,也得設定一個檢視達成進度的中期目標。
要想在1年後達成目標,就要逐一釐清自己該如何、花多少心力、用什麼方式實踐計畫。此時,就靠之前研究錄取心得、成功案例、學習指南後分析的結果,得出更加精確的學習計畫。
例如,重複做3次共210頁的問題集錦A,直到最後做完這本題庫,都能夠一題未錯。因此,就要制訂「第一次7個月、第二次3個月、最後一次在2個月內做完題庫」的計畫。第一次和第二次、第三次的完成時間之所以不同,原因在於通常做重複題目較熟悉順手,讀解題目要點時的理解速度也會快上許多,所以才會縮短時間。將這點放在重要科目等要素上實行,進而制訂計畫。
在制定諸如完成210頁的問題集錦A這樣概略的年度計畫後,接下來,要進一步思考計畫的細節。如此一來,便會很清楚自己每個月該完成的進度就是30頁。雖然還得考慮到其他要素,以及每週能分配到多少做題目的時間,但假設每天都能完成等量的進度,例如每天只要做1頁,每個月就能完成30頁的進度。若想平常少做點,把進度集中在假日完成,也可以訂定「平日挑一、三、五各做1頁,六、日各做2頁,一個星期就能做7頁」的每週計畫。
換句話說,就是計算自己能運用的時間,以及實際完成問題集錦等功課所需要的時間,藉此制定出務實且有效的計畫。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從年度計畫開始,到每季計畫(3個月)、每月計畫、每週計畫,逐一羅列出目前該做的所有事情。只要能夠訂出每週計畫,那麼今天該做的事、明天該做的事就很清楚了。
確實完成每天應該完成的事情,並透過一點一滴地持續累積,必然可以365天後實現自己的目標。
當然,在每日的實踐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訂下太困難、或是太容易實踐的計畫。因此,在實踐過程中不斷自省反饋、更新內容,讓年度計畫、每月計畫變得更精確、更加實際可行,也是必要的。
雖然制定年度計畫或每季計畫,對企業的經濟活動而言早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實際上懂得應用在學業方面的人大概還不多。踏實地執行理所當然的事情,就能大幅提升自學的成功率。
Point:規劃好一年內該做的事情,就會落實為今日成長的臺階。
讓自學「習慣成自然」
建立起周延的學習計畫之後,總算要進入執行階段。想要實踐自學,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什麼呢?
就是「習慣」。
一旦人可以每天、每週在同樣的時刻、做同樣的事,就能毫無困難地做到這件事。縱使在覺得很煩、狀況不好的時候,依然能日復一日完成它的話,身體就會自然而然地採取行動。以學校為例,無論再怎麼不喜歡上學,上課時間都是固定的。任何人都能養成「只要鐘聲一響,就回到教室的位置坐好,聽老師講課」的習慣。
小學一年級的時候,這段上課時間大約會持續4到5個小時左右;但在升上高年級,甚至國中、高中以後,上課時間也漸漸增加。於是,上學就成了任何人都能養成的習慣。
不過,即使每個人都養成到校上課的習慣,但除此之外的時間皆由個人安排。畢竟是個人可以自由運用的時間,因此,每個人也分別養成了玩樂、參加社團、看電視等個別習慣。
- 讓自學融入日常生活
能夠持續實踐自學的關鍵,就是要像學校的鐘聲一樣,透過每週、每天在同一時刻反覆地學習,養成自學的習慣。
有個有趣的小故事,可以幫助各位理解這個道理。
負責為基督教教會訓練並監督新進成員的修女,向新進成員提出了這麼一個問題:
「我們,究竟是為了什麼祈禱呢?」
年輕的修女們紛紛回答:「因為我們愛神,希望能夠每天侍奉祂」、「為了平息繁雜的思緒」、「表達感謝,祈求上帝的寬恕」。然而,這位修女卻說「妳們說的都沒錯,但這些都不是我們要祈禱的原因。」
接著,她給出了這樣的答案:「我們之所以要祈禱,是因為鐘聲響了。」
當修女們面臨困境、什麼也沒多想或想對上帝表達謝意等情形,無論任何時候,一旦鐘響起,就得前往禮拜堂集合、祈禱。每天在同一時刻響起的鐘聲,已經讓她們養成聽到鐘聲後,就會聚集到禮拜堂祈禱的習慣。若是沒有這個習慣,修女們就不一定會每天祈禱,漸漸地就不再向上帝祈禱。
自學也一樣。
例如,規定自己吃飯前一定要讀1小時的書,如果沒讀1個小時就絕對不吃飯,因此剛開始就算百般不情願,也得去讀書。只要不斷重複執行「讀書+吃飯」這項規定,讀書這件事就會變得像照三餐吃飯的習慣一樣自然。
利用搭電車或公車的通勤時間背單字之類的習慣也一樣,只要每天在同一時間、地點反覆進行,自然就能持續下去。建立「通勤時間就是要背單字」的習慣,取代過去在車上滑手機、發呆的習慣,自然就能讓這些行動持續下去。
盡可能將「敲鐘」的時間點,融入每天的日常生活,讓自學成為能夠持之以恆的習慣。
Point:利用巧思建立習慣,把學習轉變為自然而然的行動。
從「有點難又不會太難」的程度開始
自學最容易陷入的困境,就是一下子把難度拉得太高,挑戰過於困難的問題而導致學習受挫的情形。人類很難對自己完全不懂的事物抱持興趣,進而易造成學習成效一蹶不振。
話雖如此,反覆練習太過簡單的事情,不但難以進步,也很容易感到厭煩。
要注意的是,應該做些「不會太難,也不會太容易的問題集錦」。
舉例來說,大型連鎖補習班公文式(KUMON,日本知名教育機構)就提倡:視每位學生的能力,讓他們從能夠輕鬆適應的練習開始,逐步提升難度的「適度學習」。
捨棄由老師統一對學生講課的教學方式,採用自學自修的「公文式教育」,正是邁向自學的指標。
- 訣竅:先衡量自己的實力
要瞭解如何適度學習,首先要做的就是透過測驗確實衡量自己的實力。例如學習英文的時候,就要實際報名托福或多益考試。若無法立即參加正式的評量測驗,也可以買市售的模擬測驗題或官方的問題集錦,以模擬正式考試的情境作答。如此一來,就能明白自己在哪個難度會有什麼樣的答題成績。就多益而言,聽力或閱讀等測驗都有個別的及格分數,可選擇適合自己能力的題目作答。
此時需要留意的是在作答後,分辨出哪些是自己完全不懂的題目,哪些是多少還看得懂的題目。如果是自己多少看得懂的題目就盡可能的作答,碰上一籌莫展的題目就馬上跳過,翻看解答、解說的部分。答題後要當場批改、閱讀解說,以求即時獲得回饋。
自學的好處,就在於能夠「即時獲得回饋」這點。補習班或學校出的功課,都無法當場得到解答或解說等學習回饋,因此,就成為印象或專注力中斷的主要原因。
透過〈自學1.0〉,便可以即時接受自我回饋,持續為自己設定適度的學習難度。
綜合以上所述,能夠在做題庫、自行批改、反覆細讀解說,不斷完成問題集錦的過程中,逐步將正確率從6成提升至8成、8成提升到9成以上的話,就算得上是適度的學習。只要可以穩定地正確解出9成以上的題目,就能進一步挑戰難度更高的題庫了。
即使是大考或個別的學科測驗,也一定會有難度之別。選擇題庫練習的時候,必須注意難度是否能比個人程度再高一些。要是難度高到完全應付不來,建議還是先降低難度,從相對基礎的題庫做起。
Point:首先,透過測驗掌握自己的實力,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問題集錦。
書籍介紹
《讀書變成「高報酬投資」的刻意自學:「組合式讀學術」翻轉無奈人生,40歲擁有千萬10桶金》,格致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本山勝寬
譯者:黃昱翔
日本亞馬遜4顆星好評推薦!赤貧家庭的爛成績學生,運用「組合式讀學術」,一年上東京大學,二年考取哈佛大學研究所,40歲擁有千萬第一桶金!
- 「CIA情報整理術」,讓網路資訊變資產
- 「一萬小時學習」逐步實踐法
- YouTube英文學習法,一個月背牢4000單字
- 「五感記憶法」,快速過目不忘
- 「漫畫自學術」輕鬆開啟學習動機
【本書特色】
- 按部就班引導:無論你有沒有明確目標、是否有時間預算限制等,透過這本書的引導,都能按部就班學會如何獲取知識與資訊,同時找到自己的夢想,一步步完成它!
- 具體方法說明:教你如何透過聰明的方法,強化自身能力。
- 實際成功案例:書中所舉的例子,皆是因實行這套刻意自學法而成功的案例,更證明此法的可信度與可行性。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