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丹尼爾.品克

雲雀、貓頭鷹和第三種鳥

一八七九年,某一天,黎明前幾個小時,愛迪生在他位於門羅公園的實驗室裡坐著,仔細思考一個問題。他已經想通電燈泡的基本原理,但他還沒找到運作上成本低廉、時間持久的燈絲材質。他獨自一人待在實驗室裡(其他同事比較明智,已經回家睡覺了),心不在焉地拿了若干被煤燻黑的含碳物質,這種物質稱為黑煤煙,會留在那裡是因為另外一項實驗的關係。他開始用拇指和食指搓揉──十九世紀版的捏壓力球,或試圖讓迴紋針一次彈進碗狀容器裡。

然後愛迪生出現──大夥兒,抱歉了──頓悟時刻。

他在不經意的手指活動中,搓揉出一條細長的含碳物質,或許可以用來當做燈絲。他拿來測試,燃燒時既明亮又持久,問題解決了。於是現在我寫下這句話,而你或許正在一間房間裡頭閱讀,要不是有愛迪生的發明,這會是一間昏暗的房間。

愛迪生是一隻夜貓子。一位早期的傳記作家寫道:「相較於正午時刻,午夜更有可能在愛迪生的實驗室中找到他。」

人類並非全都以一模一樣的方式體驗一天的生活。我們每一個人都屬於不同的「時型」(chronotype),這種晝夜節律的個人模式,會影響我們的生理和心理。在我們當中,愛迪生這一類的人屬於「夜晚型」,他們在日落之後清醒的時間很長、厭惡早晨,在下午過後或傍晚時分才會開始進入高峰期。我們其他人屬於「早晨型」,在白天輕鬆起床、感覺有活力,但到了夜晚便疲憊不堪。有些人是貓頭鷹,其他人則是雲雀。

你以前或許聽過雲雀和貓頭鷹,這是描述時型的簡易說法,可以將人類這個無羽物種的個性和傾向區分成兩種鳥類。但在現實中通常有更細微的變化,時型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一九七六年,有兩位科學家,一位瑞典籍一位英國籍,他們首度以系統化的方法測量人類的內在時鐘,發表一篇包含十九道問題的評估報告。數年之後,美國的瑪莎.梅洛(Martha Merrow)和德國的提爾.羅內伯格(Till Roenneberg)進行研究,這兩位時間生物學家發展出應用更廣的評估方法,也就是慕尼黑時型問卷調查(Munich Chronotype Questionnaire, MCTQ)──將人們的睡眠模式依照「工作日」(通常必須在特定的時間起床)和「閒暇日」(我們可以選擇起床的時間)加以區分。人們回答問題,進而得出分數。例如,我參加慕尼黑時型問卷調查的時候☆谷b最常出現的類別裡──「略偏早的類型」(slightly early type)。

不過,全世界最知名的時間生物學家羅內伯格,提供了更簡單的方法,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時型。其實,你現在就可以進行判斷。

請思考你在閒暇日(不必在特定時間起床的日子)的行為舉止。現在,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 你通常幾點上床睡覺?
  2. 你通常幾點起床?
  3. 這兩個時間點的中間是什麼時候──換句話說,睡眠期的中間點是幾點?(例如,假設你通常在晚上十一點半左右睡覺,七點半起床,你的中間點就是三點半。)

接著,在下圖找出你落在哪個位置(這是我利用羅內伯格的研究,轉換得來的圖表)。

未命名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你很有可能不完全是雲雀,也不是十足的貓頭鷹,而是落在中間某個範圍──我稱此為「第三種鳥」。羅內伯格和其他人發現,「在一群限定的人口當中,睡眠和清醒時間幾乎呈現常態分配。」 換句話說,如果你將人們的時型繪製成圖,結果會看起來像鐘型曲線。差別在於,從這張圖可以看出,極端的貓頭鷹多於極端的雲雀;即使在生理學上並非如此,但貓頭鷹在統計數據上拖著一道長尾巴。不過,多數人既非雲雀,亦非貓頭鷹。根據數十年來橫跨各洲的研究,我們之中有百分之六十至百分之八十的人屬於第三種鳥。羅內伯格表示:「就跟腳一樣,有的人生來腳大,有的人生來腳小,但多數人落在中間範圍。」

時型在另外一個方面和雙腳一樣。我們無法改變腳的大小或形狀。基因對時型的變化至少占了一半因素,顯示出雲雀和貓頭鷹屬於天生,而非後天。 實際上,出人意料的是,人的出生時間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在秋天和冬天出生的人比較有可能成為雲雀;春天或夏天出生的人比較有可能成為貓頭鷹。

除了基因,影響時型最重要的因素是年齡。為人父母者都知道也會感嘆,小孩子一般來說都是雲雀。他們早早起床,一整天到處跑來跑去,但這個狀態不會久到超過傍晚。到了青春期左右,那些雲雀開始變身成貓頭鷹。他們較晚起床(至少閒暇日是如此),在下午過後和晚間開始有活力。有人估算,青少年的睡眠中間點落在上午六點,甚至上午七點,和多數高中的上學時間並不一致。他們在二十歲左右達到貓頭鷹巔峰期,然後會在餘生逐漸變回雲雀。 男性和女性的時型也有差異,在前半生尤其如此。男性偏向夜晚型,女性偏向早晨型,但這種性別上的差異會忖迨Q歲上下開始消失。羅內伯格指出:「平均而言,超過六十歲的人會變得比他們小時候的時型還要早。」

簡而言之,念高中和大學那個年齡的人特別偏向貓頭鷹,就好比六十歲以上和十二歲以下的人特別偏向雲雀。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像貓頭鷹。但是,不論年齡或性別為何,大多數人既非極端的雲雀,亦非極端的貓頭鷹,而是第三種落在中間的鳥類。儘管如此,百分之二十至二十五左右的人口屬於純粹的夜型人──他們有特定的個性和一套行為舉止,在我們了解一天當中的隱藏模式時,必須加以考量。

我們從個性(包括社會科學家口中的「五大人格特質」[Big Five]:開放性[openness]、審慎度[conscientiousness]、外向性[extraversion]、親和力[agreeableness]、神經質[neuroticism])開始說起。許多研究顯示,晨型人是和藹可親、具有生產力的一群人──「內向、審慎、親和、有毅力、情緒穩定」的女性和男性,會積極進取、壓抑可怕的衝動,並且未雨綢繆。 晨型人的正向情感也比較豐沛──換句話說,許多這類人像雲雀般快樂。

而貓頭鷹呈現出某種較為黑暗的特質。他們比雲雀開放和外向,但也比較神經質──通常是衝動、追求感官刺激、活在當下的快樂主義者。 比起雲雀,他們比較會抽菸、喝酒、喝咖啡──更別提大麻、搖頭丸和古柯鹼了。 他們也比較容易發生上癮現象,出現飲食失調,得糖尿病、憂鬱症和出軌。 難怪他們不在白天露臉。也難怪老闆會認為早到的員工努力、能幹,給晚來的人比較低的績效評分。 富蘭克林說得對: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聰明。

說到這個嘛,並非絕對如此。學者檢驗富蘭克林的「智慧格言」後發現,「早起者產生優越品格這件事,沒有合理的解釋」。 惡毒的貓頭鷹反倒傾向於展現較高的創造力,表現出比較優越的工作記憶,並且在研究所管理類入學測驗(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 GMAT)等智力測驗中,獲得較高的分數。 他們甚至比較幽默。

問題在於,我們的企業、政府、教育文化在設定上,針對的是百分之七十五或百分之八十雲雀型或屬於第三種鳥類的人。貓頭鷹就像左撇子,處在慣用右手的世界裡──被迫使用為其他人設計的剪刀、書桌和捕手手套。要劃分一天的節律,最後一塊拼圖就是他們的回應方式。

相關書摘 ►卓越超群的人士有個共通點:他們真的很會休息

書籍介紹

《什麼時候是好時候: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大塊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兒福聯盟

作者:丹尼爾.品克
譯者:趙盛慈

從以為時機就是一切,到相信萬事萬物都有其時。提升你對時間的感知,精力善用,見機行事,在工作、學校與家庭生活中如魚得水!

我們無時無刻都面臨一連串永無止盡、與「時機」相關的決定。什麼時候換工作,什麼時候安排課程,什麼時候步入穩定關係或全心投入專案。然而,我們卻隨意做出這些決定——基於直覺、預感及猜測。在本書中,丹尼爾.品克認為這是完全錯誤的方法。

根據品克的話,我們都知道時機就是一切,但我們對時間本身卻了解不多,以為時機是種藝術。他在書中表明,時機其實是一門科學,於是寫出這本談論「什麼時候做什麼事」、有關「時機」的書,為我們揭開時機的科學祕密。

BELT-WHEN-立體書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責任編輯:朱家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