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華勁

台灣的爵士樂嚴格來說發展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但受限於資訊流通的不足,並未在實質意義上有較大的進展。

然而,在90年代末期至今,許多前輩在前往國外取經返鄉後積極展開爵士教育與推廣,不僅開始有爵士樂營隊與爵士音樂節的出現,也在大專院校開設爵士樂課程。受爵士樂吸引而想學習的年輕世代,因此不再因資源匱乏所限,得以深入而多元地研習。

在經過20多年的累積後,近年台灣的爵士樂壇顯得蓬勃而有朝氣。不僅接觸爵士樂的年齡層,因為爵士教育資源的增加而明顯下降,前赴歐美求學深造的人數也一直上升。

部分音樂家在國外打拼並取得亮眼的成績,部分音樂家則在本地深耕也持續推出佳作,這回《爵症》要推薦三張近期發行的台灣爵士樂優秀之作,滿足爵士老饕們的聆樂欲望!

1. 蘇郁涵《自由的姿態》(Liberated Gesture)

我自己算是鐵琴手蘇郁涵的資深樂迷,非常喜歡她一手建造專屬於她的聲響世界。

在樂團聲響上,《孤獨飛行》(Flying Alone)、《自己的房間》(A Room of One’s Own)兩張專輯由小號主導旋律、吉他與鐵琴共同鋪陳和聲的編制,再轉換到《城市型動物》(City Animals)中獨挑和聲大梁,讓薩克斯風與小號交織旋律的聲響,作品自豐富的畫面感轉化為躁動而激昂的強烈節奏,讓人彷彿置身於紐約街頭瞬息萬變的情境中。

而《自由的姿態》是蘇郁涵在疫情結束後發表的作品,在這張專輯中她再度回到與另一個和聲樂器搭檔,並由單一管樂主導旋律的編制,然而這次和聲樂器的選擇是鋼琴,而管樂的選擇則是薩克斯風。

因應新作品的高複雜度與聲響取向,蘇郁涵邀集薩克斯風手Caroline Davis、鋼琴手Matt Mitchell、貝斯手Marty Kenney以及鼓手Dan Weiss這般星光熠熠的紐約爵士明星陣容加入。

不難想像蘇郁涵在此次的音樂呈現為何需要鋼琴,她的新作品有著縝密的節奏設計與不同拍號的串接,搭配複雜甚而無調性的和聲色彩,佐以厚重的低音線條,亟需一個能在各方面擁有鋪天蓋地想像力與駕馭能力的鋼琴手協助。

身為紐約當代最具創造力的鋼琴手之一,Matt Mitchell不論是在11/8拍的〈Character〉中自由來去的即興,還是在〈Naked Swimmer〉中以塊狀和聲與蘇郁涵充滿殘響的鐵琴應和,或是在獻給美國作家Joan Didion的作品〈Didion〉中,以飛快的7/8拍琶音製造的音牆,都是兩人音樂契合度十足的證明。

而在各種複雜拍點中仍能保有高度音樂性的Dan Weiss,更對於樂曲的呈現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Hi-Tech Pros and Cons〉的結構由不同拍號的多個小節串起,且在這些拍號上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切割,然而Dan Weiss完全未受這樣繁複的結構限制,仍在上面寫意地疊加不同的拍點與重音錯置,搭配貝斯手Marty Kenney時而對齊主旋律切分方式,時而即興織就的線條,讓樂曲在即興片段中不為原先設定的節奏所囿限,提供演奏者更自由而有機發展的空間。

蘇郁涵正是在這樣強大的節奏組支撐下,交出堪稱完美的即興成果,聽她在這首曲目視小節如無物縱橫來去的模樣,豈不正是專輯名稱「自由的姿態」的展現?

當然,提到「自由的姿態」,不能不提蘇郁涵維持她先前作品的傳統所交出一系列名為《自由的姿態》的三部組曲。

自抽象畫家Hans Hartung汲取靈感,這部由四重奏呈現的組曲先以〈Arc〉起始,從鋼琴完全無節奏的混沌漸次過渡到鋼琴與鐵琴合奏的大跨音程,再行進至三拍搖擺片段。

第二段的〈Tightrope Walk〉則如同曲名般有著高度的張力與刺激感,並在第三段回到流動性強、具有磅礴美感的〈Hartung’s Light〉。

蘇郁涵的新作品無疑又邁向了全新的方向與高度,實在讓身為樂迷的我非常替她開心。

而近年她在紐約的發展也更為順遂,先後接獲融合中東音樂的小號名家Amir ElSaffar、前衛薩克斯風手Quinsin Nachoff、鋼琴手Vijay Iyer的演出或錄音邀約,使她在紐約音樂圈可說是到達台灣少有人能企及的成就。

如果你還沒接觸過她的音樂,不妨就從《自由的姿態》開始吧!

2. Michael Wang(王于維)《My Influences》

大多樂迷對長號在爵士樂的既定印象,往往與硬式咆勃(Hard Bop)連結,想像的是J.J. Johnson、Curtis Fuller並一路到Steve Davis、Steve Turre的音樂風格。然而,Michael Wang的音樂作品將顛覆你對於長號的想像。

Michael Wang的父母是台灣人,但他自小在美國長大,曾參與Mingus Big Band、長號手兼小號手Frank Lacy的六重奏演出。在紐約發展的他,原先僅數度短暫造訪台灣,沒想到卻在疫情間就此待下,並在這幾年活躍於台灣的爵士樂壇。

本身為爵士吉他手的我,因而有幸與Michael Wang演出過數次,對於他原創作品所充滿的巧思與挑戰性非常驚豔,也為他能夠完成作品《My Influences》感到開心。

與常見長號手偏向硬式咆勃、後咆勃風格的作品不同,Michael Wang的作品更像是薩克斯風手會寫出的曲子。

從理性出發,他的作品富含複雜的節奏對點(Kick)、不規則的和聲節奏、編寫好的低音線條等,這對於演奏者而言需要極大的專注力。

與Michael Wang在專輯裡共事的是他長期合作的夥伴,包含鋼琴手許郁瑛、貝斯手劉育嘉以及鼓手黃子瑜,這些音樂家均是當前台灣爵士樂壇的一線好手,且長期與Michael Wang在台北的老字號展演場地Blue Note Taipei一同演出。

在十足的默契下,他們將這些繁複的曲目詮釋的極具音樂性與說服力。

曲目〈Nightmare of Falling〉正是一個典範。

在這首5小節為單位編排的不規則長度樂曲中,節奏組即便在Michael Wang即興演奏的前半,仍維持主旋律複雜的和聲節奏,並在後半以暢快的搖擺節奏前行。

Michael Wang的獨奏顯得輕鬆自在,更逗趣地引用了一句耶誕歌曲的旋律在即興之中。在Michael的即興後段以及許郁瑛接棒的獨奏中,節奏組適度地暗示著和聲節奏的架構,讓聽者依舊可辨識原曲的結構。

〈Courage to Fight〉則給予鋼琴許多發揮的空間,與貝斯共奏的強力低音猶如吉他的強力和弦(Power Chord)般凶悍,黃子瑜的鼓也以幾近搖滾的力道給予支撐。

〈Modern Perspective〉雖然也設計了鋼琴低音與貝斯合奏的六拍線條,但更具旋律性而非反覆固定的單音,也在節奏上有非常多切割及拉扯,和〈Courage to Fight〉堪稱是專輯中最具能量的作品。

然而Michael Wang並非沒有感性的一面。〈Longing〉是一首旋律與和聲都相當優美的五拍樂曲,雖然仍有些許特殊的節奏設計,但並不妨礙音樂的流動性。

〈Epic 5〉同為5拍,相較下和聲色彩略為深沉,但旋律的美感依舊。〈Cowboy Waltz〉則是有著明亮和3拍作品,是本張專輯中最為溫馨親民的一首。

Michael Wang是我所看過對待音樂最認真的爵士音樂人之一,也並不吝在台灣爵士音樂圈分享他在美國的所見所聞。而如今他藉由這張新專輯與台灣的爵士樂迷分享他精心譜寫的作品,我個人對於成果非常喜歡,也希望能讓更多人聽見他的音樂!

3. 羅妍婷《Land forms - Live on Bebop Artist Project》

畢業於荷蘭阿姆斯特丹音樂院(Conservatorium van Amsterdam),歌手羅妍婷在演唱上傳統與現代皆能駕馭,也在作曲、編曲上展現十足創意,同時還能演奏長笛與鋼琴,是非常全面的音樂人。

首張專輯《葉片之上》(Epiphyllum)以弦樂四重奏貫串整張作品(部分曲目有節奏組的參與),在2020年為她贏得一座金音獎最佳爵士專輯的肯定。

而與波蘭吉他手Mateusz Pulawski合作,饒富科幻色彩且混雜爵士、搖滾、拉丁等多元風格的《蒼鷺十三號》(The 13th Heron)在隔年又「續盃」為她拿下第2座金音獎最佳爵士專輯。

2020年推出的《Off-Score》則是與遊戲結合的互動式音樂專輯,讓爵士樂的聽眾得以成為遊戲玩家,遊戲玩家也能在遊戲進行時搭配著背景音樂成為聽眾。迄今,羅妍婷源源不絕的想法與創意,仍持續讓台灣的爵士樂迷引頸翹望她的下一步。

這個「下一步」已經到了!2023年年底在台南爵士嘉年華(Tainan Jazz Festival)的主辦單位Bebop Artist Project的邀約下,羅妍婷邀請我擔任吉他手,以及鐵琴手王思雅(Debby Wang)、笙演奏家洪紹桓的加入,以四重奏編制詮釋她一系列的新作品。

我們花了一個下午浸泡在高雄近幾年新興的爵士展演空間「爵式」中,以現場的形式完成這次的錄音。成果以名為《Land Forms - Live on Bebop Artist Project》的EP呈現,共4首以地形為主題發想的曲目。

羅妍婷的作品一向旋律優美,卻在曲式上暗藏玄機,例如〈山脊〉(Ridge)正是這樣一首帶有些許放克色彩、和聲節奏繁複的曲目。

歌曲先以羅妍婷的長笛與洪紹桓的笙以器樂合奏詮釋主題,再帶入羅妍婷的歌聲。或許是現場錄音帶來的刺激,羅妍婷接續在主題後的擬聲吟唱(Scat;註1)即興更顯爆發力,將樂曲完美帶向高潮銜接回主題。

〈高地〉(Highlands)則以吉他搭配滑管的演奏醞釀,引領進帶有民謠風的樂曲本身。洪紹桓以在爵士樂中少現的國樂樂器笙貢獻一段獨奏,特殊的音色在效果器的助陣下,別有一種魔幻的風味。

〈群島〉(Archipelago)刻意在不同階段漸次以不同的器樂與人聲組合呈現,是層次感最為豐富的一首曲目。在鐵琴與笙的縹緲合奏後,僅先以鐵琴烘托人聲再緩步加入吉他與笙,進而過渡到獨留吉他伴奏下的鐵琴即興,每段的組合均有獨特的聲響。

而〈沙丘〉(Dunes)在樂曲展開之初貌似是最靜謐的曲目,卻在曲末往赴堆疊情緒,於激昂的情緒中為這張EP收尾。

俗話說的好,內舉不避親。雖然自身參與這張EP的錄製,但是我自己在回頭重新聆聽也對成品相當滿意且驕傲。非常推薦新樂迷藉由這張EP進入羅妍婷多變豐富的音樂世界,也推薦老樂迷感受她的全新創意發想!想

聽更多中文爵士音樂嗎?立即點擊收藏以下歌單:

(註1)擬聲吟唱為爵士樂常見的人聲表現方式,以無意義的音節發聲演唱,如樂器般即興唱出旋律。

本文經《SOL聲活圈》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原標題:爵症 | 三張精彩的台灣爵士新專輯推薦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鍾宇筑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