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跳转到内容

窦武: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Cat-a-lot:從分類移除:Category:窦姓 using Cat-a-lot
 
(未显示10个用户的14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窦武'''({{bd|?||168年|catIdx=D窦}}),字'''游平''',[[右扶风]][[平陵县|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末外戚及大臣,與劉淑、陳蕃合稱為「三君」<ref>《後漢書·黨錮列傳第五十七》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ref>,[[窦融]]的玄孙。因企圖政變誅除宦官,兵敗自殺。
'''窦武'''({{bd|?||168年|catIdx=D窦}}),字'''游平''',[[右扶风]][[平陵县 (陕西)|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末外戚及大臣,與劉淑、陳蕃合稱為「三君」<ref>《後漢書·黨錮列傳第五十七》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ref>,[[窦融]]的玄孙。因企圖政變誅除宦官,兵敗自殺。


==生平==
==生平==
第9行: 第9行:
[[永康 (東漢)|永康]]元年(167年),[[党锢]]为司隶校尉[[李膺 (东汉)|李膺]]、[[太仆]][[杜密]]上书抨擊朝政,李杜幸得赦免。同年冬,桓帝崩,窦武拜大将军,封闻喜侯;兒子[[竇機]]封渭陽侯;姪兒竇紹封鄠侯,遷步兵校尉;竇紹的弟弟封靖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与[[太傅]][[陈蕃]]共同管理朝政。<ref name = "後漢書"/>
[[永康 (東漢)|永康]]元年(167年),[[党锢]]为司隶校尉[[李膺 (东汉)|李膺]]、[[太仆]][[杜密]]上书抨擊朝政,李杜幸得赦免。同年冬,桓帝崩,窦武拜大将军,封闻喜侯;兒子[[竇機]]封渭陽侯;姪兒竇紹封鄠侯,遷步兵校尉;竇紹的弟弟封靖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与[[太傅]][[陈蕃]]共同管理朝政。<ref name = "後漢書"/>


竇武掌權後,一直很想翦除朝廷中的[[宦官]]勢力,太傅[[陈蕃]]也一直有此想法,時常與竇武談論。有一次竇武陳蕃在朝堂上相會,陳蕃告訴竇武:「[[中常侍]][[曹節]]、[[王甫]]等人,從先帝時期便操弄國政,使百姓不得安寧,今天如果不將他誅殺,以後等他們力量強大起來,再來行事就難了。」竇武相當認同陳蕃的說法,用[[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後又進用之前被罷黜的前[[司隸]][[李膺]]、[[太僕]][[杜密]]、[[宗正]][[刘猛]]、[[陳寔]]等人。又請前[[越巂]][[太守]][[荀翌]]擔任[[中郎]]。當時全國天下的名士知道竇武大舉進用賢才,無不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為國效勞。《續漢志》中提到,當時京城有童謠道:「游平賣印自有評,不避賢豪及大姓。」<ref name = "後漢書"/>
竇武掌權後,一直很想翦除朝廷中的[[宦官]]勢力,太傅[[陈蕃]]也一直有此想法,時常與竇武談論。有一次竇武陳蕃在朝堂上相會,陳蕃告訴竇武:「[[中常侍]][[曹节 (宦官)|曹節]]、[[王甫 (宦官)|王甫]]等人,從先帝時期便操弄國政,使百姓不得安寧,今天如果不將他誅殺,以後等他們力量強大起來,再來行事就難了。」竇武相當認同陳蕃的說法,用[[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後又進用之前被罷黜的前[[司隸]]李膺、[[太僕]]杜密、[[宗正]][[刘猛]]、[[陳寔]]等人。又請前[[越巂]][[太守]][[荀翌]]擔任[[中郎]]。當時全國天下的名士知道竇武大舉進用賢才,無不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為國效勞。《續漢志》中提到,當時京城有童謠道:「游平賣印自有評,不避賢豪及大姓。」<ref name = "後漢書"/>


167年5月(農曆),發生[[日食]],陳蕃告訴竇武:「以前有一個宦官[[石顯]]做了錯事,[[御史大夫]][[蕭望之]]將他關了起來。後來[[漢元帝|元帝]]時,石顯任[[中書令]],詆毀蕭望之,令其自殺。但你看看最近[[黨錮之禍]]禍及的人數,這些宦官已經比石顯可惡幾十倍了!我雖然八十歲了,仍希望將軍您除害。今天可以藉口發生[[日食]],斥罷宦官。另外[[趙嬈]](漢靈帝的[[乳母]])和女尚書們也時常迷惑太后,也需要儘早斥退他們。」竇武告訴太后:「以前,黃門、常侍僅能處理內務,管理門戶。今天你把權力交給他們,使他們收結黨羽,蠻橫專權。天下如今不得安寧,就是因為這一夥人,最好全數殺光,以清朝廷。」太后說:「宦官制度從以前就有了,有罪的當然要殺,但是可以完全廢掉嗎?」當時竇武立刻先殺掉中常侍[[管霸]]和[[蘇康]]等人,又打算再殺[[曹节 (宦官)|曹節]]。太后相當猶豫不捨,因此遲遲未作決斷。<ref name = "後漢書"/>
167年5月(農曆),發生[[日食]],陳蕃告訴竇武:「以前有一個宦官[[石顯]]做了錯事,[[御史大夫]][[蕭望之]]將他關了起來。後來[[漢元帝|元帝]]時,石顯任[[中書令]],詆毀蕭望之,令其自殺。但你看看最近[[黨錮之禍]]禍及的人數,這些宦官已經比石顯可惡幾十倍了!我雖然八十歲了,仍希望將軍您除害。今天可以藉口發生[[日食]],斥罷宦官。另外[[趙嬈]](漢靈帝的[[乳母]])和女尚書們也時常迷惑太后,也需要儘早斥退他們。」竇武告訴太后:「以前,黃門、常侍僅能處理內務,管理門戶。今天你把權力交給他們,使他們收結黨羽,蠻橫專權。天下如今不得安寧,就是因為這一夥人,最好全數殺光,以清朝廷。」太后說:「宦官制度從以前就有了,有罪的當然要殺,但是可以完全廢掉嗎?」當時竇武立刻先殺掉中常侍[[管霸]]和[[蘇康]]等人,又打算再殺曹节。太后相當猶豫不捨,因此遲遲未作決斷。<ref name = "後漢書"/>


8月,[[金星]](太白)從西方升起。[[劉瑜]]善於觀測天象,上書太后碩此天代表姦人在側,要小心提防。建寧元年(168年),竇武策謀除宦官。但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竇武的奏章,大罵;「犯錯的宦官,殺之有理。但我們又沒犯錯,為什麼要殺我們?」於是大呼:「陳蕃、竇武要太后廢帝,此為大逆!」於是和長樂從官史[[共普]]、[[张亮 (东汉)|張亮]]等十七名較健壯的宦官,[[歃血]]共謀誅殺竇武。曹節聽到聲音驚醒,挾持靈帝至御德陽前殿,乳母趙嬈等擁衛左右,關閉宮門。曹節以刀脅迫尚書官作詔書。拜[[王甫 (東漢)|王甫]]為黃門令。收捕[[尹勛]]、[[山冰]]等人。山冰懷疑這並不是皇帝的詔書,不肯受詔,於是被殺。宦官們接著脅持太后,奪璽書。宦官做假詔想要逮捕竇武,竇武不接受,逃到步兵營,與竇紹一同殺了使者。召會北軍五校士數千人屯都亭下,告訴軍士:「黃門常侍謀反,盡力者封侯重賞。 」<ref name = "後漢書"/>
8月,[[金星]](太白)從西方升起。[[劉瑜]]善於觀測天象,上書太后碩此天代表姦人在側,要小心提防。建寧元年(168年),竇武策謀除宦官。但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竇武的奏章,大罵;「犯錯的宦官,殺之有理。但我們又沒犯錯,為什麼要殺我們?」於是大呼:「陳蕃、竇武要太后廢帝,此為大逆!」於是和長樂從官史[[共普]]、[[张亮 (东汉)|張亮]]等十七名較健壯的宦官,[[歃血]]共謀誅殺竇武。曹節聽到聲音驚醒,挾持靈帝至御德陽前殿,乳母趙嬈等擁衛左右,關閉宮門。曹節以刀脅迫尚書官作詔書。拜[[王甫 (東漢)|王甫]]為黃門令。收捕[[尹勛]]、[[山冰]]等人。山冰懷疑這並不是皇帝的詔書,不肯受詔,於是被殺。宦官們接著脅持太后,奪璽書。宦官做假詔想要逮捕竇武,竇武不接受,逃到步兵營,與竇紹一同殺了使者。召會北軍五校士數千人屯都亭下,告訴軍士:「黃門常侍謀反,盡力者封侯重賞。 」<ref name = "後漢書"/>


於是此時宦官又以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與護匈奴[[中郎將]][[張奐]]率五營士討伐竇武。张奂以为窦武果然造反,故参与讨伐。王甫調度虎賁、羽林、廄騶、都候、劍戟士,合千餘人,與張奐會合。王甫的軍力逐漸壯盛,於是便對竇武的軍隊勸降:「竇武謀反,你們這些[[禁軍]],應該保衛宮室才對,怎麼可以跟著叛徒作亂?先降有賞!」於是竇武的軍隊逐漸歸降。竇武、竇紹見狀,趕緊逃跑,後來被各路軍隊包圍,兩人自殺。<ref name = "後漢書"/>
於是此時宦官又以少府[[周靖]]行[[車騎將軍]],與護匈奴[[中郎將]][[張奐]]率五營士討伐竇武。张奂以为窦武果然造反,故参与讨伐。王甫調度虎賁、羽林、廄騶、都候、劍戟士,合千餘人,與張奐會合。王甫的軍力逐漸壯盛,於是便對竇武的軍隊勸降:「竇武謀反,你們這些[[禁軍]],應該保衛宮室才對,怎麼可以跟著叛徒作亂?先降有賞!」於是竇武的軍隊逐漸歸降。竇武、竇紹見狀,趕緊逃跑,後來被各路軍隊包圍,兩人自殺。<ref name = "後漢書"/>


==后事==
後來竇武被[[梟首]]示眾,劉瑜、馮述、竇武、陳蕃等人的宗親、賓客、姻屬,全數遭逮捕殺害。竇武只有妻子免死,流放[[比景]],竇太后則被迁居[[雲台]]幽禁。當時沒有人敢為竇武殮屍,僅有窦武府掾[[桂阳]][[胡腾]]獨自殯斂行喪,結果也被禁錮。<ref name = "後漢書"/>
後來竇武被[[梟首]]示眾,劉瑜、馮述、竇武、陳蕃等人的宗親、賓客、姻屬,如长乐少府[[李膺 (东汉)|李膺]]、沛相[[荀昱]]、名士[[杜密]]等百余人遭逮捕殺害。竇武只有妻子免死,流放[[比景縣|比景]],竇太后則被迁居[[雲台]]幽禁。當時沒有人敢為竇武殮屍,僅有窦武府掾[[桂阳]][[胡腾]]獨自殯斂行喪,結果也被禁錮。<ref name = "後漢書"/>


议郎[[曹操]]上书称窦武等正直而被陷害,奸邪满朝,贤路闭塞,言辞甚切,灵帝不能用。
议郎[[曹操]]上书称窦武等正直而被陷害,奸邪满朝,贤路闭塞,言辞甚切,灵帝不能用。


窦武的孙子[[窦辅]]时年才二岁,被[[胡腾]]及令史[[南阳]][[张敞]](太尉[[张温 (东汉)|张温]]弟)带到[[零陵]]界,诈称已死。胡腾养窦辅为己子,为其婚娶。窦辅后举桂阳孝廉,[[建安 (东汉)|建安]]中被[[荆州刺史部|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恢复窦姓。刘表死后,荆州为曹操所得,窦辅和宗人迁于[[邺城]]。后随曹操征[[马超]],被流矢射杀。<ref name = "後漢書"/>
窦武的孙子[[窦辅]]时年才二岁,被[[胡腾]]及令史[[南阳]][[张敞 (东汉)|张敞]](太尉[[张温 (东汉)|张温]]弟)带到[[零陵]]界,诈称已死。胡腾养窦辅为己子,为其婚娶。窦辅后举桂阳孝廉,[[建安 (东汉)|建安]]中被[[荆州刺史部|荆州]]牧[[刘表]]辟为[[从事]],恢复窦姓。刘表死后,荆州为曹操所得,窦辅和宗人迁于[[邺城]]。后随曹操征[[马超]],被流矢射杀。<ref name = "後漢書"/>


==軼事==
==軼事==
*竇武的侄兒[[竇紹]]是[[虎賁中郎將]],但個性奢侈。竇武屢勸不聽,上書皇帝要求剝奪竇紹的官位,又說自己沒有做好教導的責任,應該先受罰,從此竇紹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規範。<ref>《後漢書·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兄子紹,為虎賁中郎將,性疏簡奢侈。武每數切厲相戒,猶不覺悟,乃上書求退紹位,又自責不能訓導,當先受罪。由是紹更遵節,大小莫敢違犯。」</ref>
竇武的侄兒[[竇紹]]是[[虎賁中郎將]],但個性奢侈。竇武屢勸不聽,上書皇帝要求剝奪竇紹的官位,又說自己沒有做好教導的責任,應該先受罰,從此竇紹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規範。<ref>《後漢書·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兄子紹,為虎賁中郎將,性疏簡奢侈。武每數切厲相戒,猶不覺悟,乃上書求退紹位,又自責不能訓導,當先受罪。由是紹更遵節,大小莫敢違犯。」</ref>


==家族==
==家族==
第36行: 第37行:


{{東漢三君}}
{{東漢三君}}

== 延伸阅读 ==
{{Wikisource further reading}}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第43行: 第47行:
[[Category:党锢之祸]]
[[Category:党锢之祸]]
[[Category:東漢自殺人物|D竇W武]]
[[Category:東漢自殺人物|D竇W武]]
[[Category:窦姓|W]]
[[Category:扶风]]

2024年8月22日 (四) 02:38的最新版本

窦武(?—168年),字游平右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东汉末外戚及大臣,與劉淑、陳蕃合稱為「三君」[1]窦融的玄孙。因企圖政變誅除宦官,兵敗自殺。

生平

[编辑]

長女入宮

[编辑]

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竇武长女窦妙被立为皇后,遂从郎中迁越骑校尉,封槐里侯,轄五千戶。次年(165年),又拜城门校尉。在位期間提拔許多名士,清身嫉惡;家中衣食也僅足需要,不加矯飾。後來羌族入寇,穀物歉收。竇武將皇太后和皇帝的賞賜,全數交予太學生,濟施貧民。[2]

永康元年(167年),党锢为司隶校尉李膺太仆杜密上书抨擊朝政,李杜幸得赦免。同年冬,桓帝崩,窦武拜大将军,封闻喜侯;兒子竇機封渭陽侯;姪兒竇紹封鄠侯,遷步兵校尉;竇紹的弟弟封靖西鄉侯,為侍中,監羽林左騎,与太傅陈蕃共同管理朝政。[2]

竇武掌權後,一直很想翦除朝廷中的宦官勢力,太傅陈蕃也一直有此想法,時常與竇武談論。有一次竇武與陳蕃在朝堂上相會,陳蕃告訴竇武:「中常侍曹節王甫等人,從先帝時期便操弄國政,使百姓不得安寧,今天如果不將他誅殺,以後等他們力量強大起來,再來行事就難了。」竇武相當認同陳蕃的說法,用尹勋为尚书令,刘瑜为侍中,冯述为屯骑校尉。後又進用之前被罷黜的前司隸李膺、太僕杜密、宗正刘猛陳寔等人。又請前越巂太守荀翌擔任中郎。當時全國天下的名士知道竇武大舉進用賢才,無不希望能盡一己之力,為國效勞。《續漢志》中提到,當時京城有童謠道:「游平賣印自有評,不避賢豪及大姓。」[2]

167年5月(農曆),發生日食,陳蕃告訴竇武:「以前有一個宦官石顯做了錯事,御史大夫蕭望之將他關了起來。後來元帝時,石顯任中書令,詆毀蕭望之,令其自殺。但你看看最近黨錮之禍禍及的人數,這些宦官已經比石顯可惡幾十倍了!我雖然八十歲了,仍希望為將軍您除害。今天可以藉口發生日食,斥罷宦官。另外趙嬈(漢靈帝的乳母)和女尚書們也時常迷惑太后,也需要儘早斥退他們。」竇武告訴太后:「以前,黃門、常侍僅能處理內務,管理門戶。今天你把權力交給他們,使他們收結黨羽,蠻橫專權。天下如今不得安寧,就是因為這一夥人,最好全數殺光,以清朝廷。」太后說:「宦官制度從以前就有了,有罪的當然要殺,但是可以完全廢掉嗎?」當時竇武立刻先殺掉中常侍管霸蘇康等人,又打算再殺曹节。太后相當猶豫不捨,因此遲遲未作決斷。[2]

8月,金星(太白)從西方升起。劉瑜善於觀測天象,上書太后碩此天象代表姦人在側,要小心提防。建寧元年(168年),竇武策謀除宦官。但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竇武的奏章,大罵;「犯錯的宦官,殺之有理。但我們又沒犯錯,為什麼要殺我們?」於是大呼:「陳蕃、竇武要太后廢帝,此為大逆!」於是和長樂從官史共普張亮等十七名較健壯的宦官,歃血共謀誅殺竇武。曹節聽到聲音驚醒,挾持靈帝至御德陽前殿,乳母趙嬈等擁衛左右,關閉宮門。曹節以刀脅迫尚書官作詔書。拜王甫為黃門令。收捕尹勛山冰等人。山冰懷疑這並不是皇帝的詔書,不肯受詔,於是被殺。宦官們接著脅持太后,奪璽書。宦官做假詔想要逮捕竇武,竇武不接受,逃到步兵營,與竇紹一同殺了使者。召會北軍五校士數千人屯都亭下,告訴軍士:「黃門常侍謀反,盡力者封侯重賞。 」[2]

於是此時宦官又以少府周靖車騎將軍,與護匈奴中郎將張奐率五營士討伐竇武。张奂以为窦武果然造反,故参与讨伐。王甫調度虎賁、羽林、廄騶、都候、劍戟士,合千餘人,與張奐會合。王甫的軍力逐漸壯盛,於是便對竇武的軍隊勸降:「竇武謀反,你們這些禁軍,應該保衛宮室才對,怎麼可以跟著叛徒作亂?先降有賞!」於是竇武的軍隊逐漸歸降。竇武、竇紹見狀,趕緊逃跑,後來被各路軍隊包圍,兩人自殺。[2]

后事

[编辑]

後來竇武被梟首示眾,劉瑜、馮述、竇武、陳蕃等人的宗親、賓客、姻屬,如长乐少府李膺、沛相荀昱、名士杜密等百余人遭逮捕殺害。竇武只有妻子免死,流放比景,竇太后則被迁居雲台幽禁。當時沒有人敢為竇武殮屍,僅有窦武府掾桂阳胡腾獨自殯斂行喪,結果也被禁錮。[2]

议郎曹操上书称窦武等正直而被陷害,奸邪满朝,贤路闭塞,言辞甚切,灵帝不能用。

窦武的孙子窦辅时年才二岁,被胡腾及令史南阳张敞(太尉张温弟)带到零陵界,诈称已死。胡腾养窦辅为己子,为其婚娶。窦辅后举桂阳孝廉,建安中被荆州刘表辟为从事,恢复窦姓。刘表死后,荆州为曹操所得,窦辅和宗人迁于邺城。后随曹操征马超,被流矢射杀。[2]

軼事

[编辑]

竇武的侄兒竇紹虎賁中郎將,但個性奢侈。竇武屢勸不聽,上書皇帝要求剝奪竇紹的官位,又說自己沒有做好教導的責任,應該先受罰,從此竇紹更加注意自己的行為規範。[3]

家族

[编辑]
東漢三君 劉淑 · 窦武 · 陈蕃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後漢書/卷69》,出自范晔後漢書

參考文獻

[编辑]
  1. ^ 《後漢書·黨錮列傳第五十七》竇武、劉淑、陳蕃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後漢書·竇何列傳第五十九》
  3. ^ 《後漢書·竇何列傳第五十九》:「兄子紹,為虎賁中郎將,性疏簡奢侈。武每數切厲相戒,猶不覺悟,乃上書求退紹位,又自責不能訓導,當先受罪。由是紹更遵節,大小莫敢違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