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楊家騮(1904年9月25日—1938年9月26日[2][3]:91),又名杨十四,季良。貴州省荔波縣人,布依族[3]:90。他為抗日戰爭期間陣亡的中國軍方高級將領之一。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1]中的楊家騮烈士遺像

生平

编辑

1923年,考入贵州军第七教导队。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五期步兵科。历任陆军第九师排长、连长、营长、少校团副、军政部特务团少校营长。1935年,选送中央陆军军官高等教育班深造。1936年后,提升为陆军第37軍60師第308旅第360团中校团副。不久,楊家騮提升为上校团长兼抗日联军第四支队指挥官[3]:90。1938年9月下旬,武汉会战中,60師在江西省德安县境内的麒麟峰与日军展开争夺。9月25日,日军占领麒麟峰阵地。360团团长楊家騮受命于25日夜发起收复麒麟峰阵地的战斗。26日凌晨,国军收复麒麟峰[2],但楊家騮因中弹失血过多而牺牲[3]:91。9月28日,相关电文中,“拟请从优晋叙少将议恤以慰忠魂”[2]。最终,国民政府追授陆军少将[3]:91

將軍原壽藏於荔波縣中山公園內,「文革」中楊將軍忠骸被遷出公園草葬於北門上,後又因該地要修水泥廠,又由其遺族將其忠骸朽骨火化後,遷葬於出生地苟苗坡上,原碑記被打成兩截後用作修糧倉基腳石[4]

1949年后,贵州省人民政府追认杨家骝为革命烈士。1992年11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书[3]:91

註釋

编辑
  1. ^ 《抗戰軍人忠烈錄》(第一輯),曾國傑編輯,戰史叢刊第十二種,國防部史政局編,民國37年3月
  2. ^ 2.0 2.1 2.2 记者:卢欣. 一个小山头,却成了尸山血海修罗场一般的战场:麒麟峰之战. 责任编辑:马钟鸰 PN018. 凤凰网. 2020-01-04 [2021-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简体中文). 
  3. ^ 3.0 3.1 3.2 3.3 3.4 3.5 蒙育民. 《追记贵州籍抗日阵亡将领杨家骝、刘眉生将军》. 贵州文史丛刊 (贵州省贵阳市: 贵州省文史研究馆). 2005, (2005年4期): 90—92 [2021-06-06]. ISSN 1000-8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6) (简体中文). 
  4. ^ 李守明,《貴陽文史》總第1輯,1996年01月第1版,第4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