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无编辑摘要
第25行:
|著作 =《笠翁十種曲》、《[[無聲戲]]》、《[[十二樓]]》、《[[閑情偶寄]]》
}}
'''李漁'''({{bd|1611年|9月13日|1680年|2月12日|CatIdx=X李}})<ref name="張"/>{{rp|32、90}},原名'''仙侣''',號'''天徒''',字'''謫凡'''。一說,於1646年自名'''漁''',取號'''笠翁''',字'''笠鴻'''。又號'''笠道人'''、'''隨庵主人'''、'''湖上笠翁'''、'''覺世稗官'''、'''覺道人'''、'''十郎'''等,[[浙江]][[蘭溪]]人<ref name="張"/>{{rp|1、32}}。李漁多才多藝,富於創業精神,集學者、作家、出版商於一身<ref name="張"/>{{rp|導言1}}。出身於醫術世家,年輕時中秀才,入清後退隱不仕,放棄科舉考試,先後居於[[杭州]]和[[南京]],與高官顯要交往密切寫作維生,著作甚豐。李漁撰有戲曲十齣,皆為南方[[傳奇 (戲劇)|傳奇]]傳統的[[昆曲]]形式,情節佈局、人物性格塑造、賓白技巧上皆突於前人,通俗而平易明瞭,旨在娛樂,以《[[風箏誤]]》最為膾炙人口。小說方面,李漁撰有短篇小說集《無聲戲》及《十二樓》,措辭優雅精準,故事結構明晰,敘事方式富有創意,以幽默諷刺與豐富想像力見長,代表作為《夏宜樓》、《拂雲樓》,世傳又撰有色情小說《[[肉蒲團]]》。李漁文集《[[閑情偶寄]]》立意新穎富有個性,討論生活情趣,範圍廣泛。李漁也是戲劇批評家,詳論戲曲的寫法直至實際表演之事,其戲曲之論乃建立於經驗基礎。李漁在世時作品甚為流行,婦孺皆知、老嫗能解。其後多部著作被清朝列為禁書,逐漸為人淡忘;然於20世紀初之[[新文學運動]]中,李漁被重新「發現」,其戲曲方面的成就受學術界一致好評
 
撰有戲曲十齣,皆為南方[[傳奇 (戲劇)|傳奇]]傳統的[[昆曲]]形式,情節佈局、人物性格塑造、[[賓白]]技巧上皆突於前人,通俗而平易明瞭,旨在娛樂,以《[[風箏誤]]》最為膾炙人口。小說方面,李漁撰有短篇小說集《無聲戲》及《十二樓》,措辭優雅精準,故事結構明晰,敘事方式富有創意,以幽默諷刺與豐富想像力見長,代表作為《夏宜樓》、《拂雲樓》,世傳又撰有色情小說《[[肉蒲團]]》。李漁文集《[[閑情偶寄]]》立意新穎富有個性,討論生活情趣,範圍廣泛。
 
李漁也是戲劇批評家,詳論戲曲的寫法直至實際表演之事,其戲曲之論乃建立於經驗基礎。李漁在世時作品甚為流行,婦孺皆知、老嫗能解。其後多部著作被清朝列為禁書,逐漸為人淡忘;然於20世紀初之[[新文學運動]]中,李漁被重新「發現」,其戲曲方面的成就受學術界一致好評。
 
==生平==
第41行 ⟶ 第37行:
[[File:Jiezi Garden 21 2019-06.jpg|thumb|260px|南京老门东重建的芥子园]]
 
1657年,李漁離開杭州遷居[[南京]],據說是因為著作遭到蘇杭的書商盜印,故移居南京要求當局制止盜版行為。李漁在南京建立自己的印書館,出版書籍,開辦書店,盡力償還債務。除了賣書,他還設計了一些箋簡出售<ref name="張"/>{{rp|62-63}}。從1657至1677年,李漁居住南京約20年,成為成功的商人,生活豐足,交遊廣闊,由自己的出版社「芥子園」來印刷、宣傳和發行他本人的作品,也是成功的職業作家<ref name="張"/>{{rp|64、導言3}}。他最終完成小說集《[[十二樓]]》,還寫了四部[[傳奇 (戲劇)|傳奇]]。他出版了有關政府管理的文集《資治新書》15卷,共收入652篇文章,包括李漁自己所作有關司法的六篇長文。李漁有些朋友和資助人擔任高官,如[[龔鼎孳]]、[[索額圖]],[[范承謨]]、陳啟泰、[[張勇 (明末清初)|張勇]]、[[賈漢復]]、[[丁思孔]]、劉斗等,他們欣賞李漁的多才多藝,十分尊重他,出手慷慨。李漁在他們的邀請下得以多次旅行,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ref name="張"/>{{rp|65、69}}。1669年,他在南京建造庭園「[[芥子園]]」,坐落在[[正阳门 (南京)|正陽門]]附近的小山上,他的印書館也命名為芥子園。李漁曾為[[賈漢復]]在北京設計庭園「半畝園」,並出遊四方尋找資助人,在1666和1673年兩次到京城,1666到1667年,他到過[[山西]]、[[陝西]]和[[甘肅]],1668年到[[廣東]],1670年到[[福建]],1672年到[[湖北]]<ref name="張"/>{{rp|72-73}}。
 
李漁的另一收入來自他的家庭戲班,他常帶自家戲班到其他城市演出,戲班主要成員有他的兩位愛妾:喬復生與王再來<ref name="張"/>{{rp|72、74}}。 1674年,李漁造訪[[杭州]],次年準備搬回杭州。1675年,他帶十五歲的長子李將舒和十四歲的次子李將開回到故鄉[[浙江]]參加科舉[[童试|童試]]。他對於兒子參加科舉一事深感矛盾和羞愧。1676年,他買下[[西湖]]東南岸雲居山東一塊土地,建造住宅,名之為「層園」,在南京賣掉他的書店和[[芥子园|芥子園]]等,償還債務。1677年李家離開南京搬到杭州<ref name="張"/>{{rp|82、85}}。1679年,李漁修訂和重編陳百峰《女史》,完成《千古奇文》,這是一部女子模範行為故事集。同年女婿沈心友向李漁介紹由[[王概]]所編,帶有插圖的畫傳,李漁對此書愛不釋手,將其出版,即《[[芥子园画传|芥子園畫傳]]》第一部<ref name="張"/>{{rp|86-87}},並叫沈心友準備出版續集。1680年2月12日李漁逝世於層園,享年七十<ref name="張"/>{{rp|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