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eld logo eld logo

碧娜鮑許×山本耀司:舞蹈劇場與服裝設計的協和音

The Harmony

碧娜鮑許×山本耀司:舞蹈劇場與服裝設計的協和音

2002年,舞蹈劇場舉辦25週年紀念活動,台灣雲門舞集也獲得邀請,前往德國表演。當時,碧娜鮑許(Pina Bausch)力邀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為該團設計服飾。山本原來是空手道高手,竟然也跟舞者搭配演出,一場剛柔相濟的舞碼,讓在場的觀眾大飽眼福。

自1980年代以來,德國藝術家和學者,逐漸在國際上展露光芒,畫家博伊斯(Joseph Beuys)、基佛(Anselm Kiefer),學者魯曼(Niklas Luhmann)、哈伯瑪斯(Jürgen Habermas)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有意擺脫納粹的陰影,重新讓德國得以恢復自信。顯然,他們的努力並沒有白費。

納粹秉持的狹隘的民族觀,使得德國人在戰後苦不堪言,為了掙脫這種歐洲中心主義的牢籠,碧娜在編舞時,可以導入非歐洲元素,不但運用非洲音樂,而且與亞洲合作。1997年,舞蹈劇場接受香港政府委託,以「回歸」為主題,編了一齣舞碼,內容呈現香港市民的生活點滴,而舞台上更以一座吊橋為裝置,象徵香港與中國的結合。

碧娜的越界表演,旗下舞者功不可沒。舞蹈劇場的所在地是德國,但舞者大多來自世界各國,如義大利、美國、日本、韓國、巴西、英國等。因此,該團如同一個小型的聯合國。平時在世界各國巡迴表演,但每年六月的旅遊旺季一到,巴黎市民和觀光客能夠觀賞到她們的賣力演出,另一團也是馳名世界的法蘭克福芭蕾舞團,設計師三宅一生也喜歡在服裝秀請他們客串模特兒。

19403712_243078066187086_2014176764_o

Photo Credit: 辜振豐提供

舞碼也經常凸顯性別待遇,從而呈現人類生存的境遇。《1980》一開始,一群男男女女,列隊而出,個個笑逐顏開,接著一位孤零零的舞者,手上捧著蛋糕,祝賀自己生日快樂。喜悅之後,換來的就是孤獨寂寞。整齣舞碼,並沒有依照時間的連續性表現,而是以蒙太奇的跳接手法,呈現不同的場景。為了表達男女的處境,一位女舞者將男舞者的衣服脫掉,讓他穿起女裝,其目的無非是要讓男性覺醒,重新看待兩性關係。

為了使舞台更貼近現實,台上的裝置有花草也有例如《春之祭》鋪上沙土,《1980》以草皮裝飾舞台,至於《康乃馨》則以數百朵來點綴。除了跟香港合作之外,她也積極探索地域文化,接受巴勒摩政府的邀約編了一齣作品,展現西西里文化。一起頭轟然巨響,一大片牆壁應聲而倒。霎時之間,這座城市立馬化為廢墟。不久,一群舞者手持垃圾袋,穿梭於堆滿紙屑的舞台。蟲鳴鳥叫呼應西西里的優美風景,但槍聲響起,則影射黑手黨的無所不在。最後,鐘聲響起,傳來警世的訊息。

19457890_243078159520410_2109856229_o

Photo Credit: 辜振豐提供

綜觀碧娜的表演和編舞歷程,其舞蹈劇場大多以舞蹈來表現,至於語言則屬於次要的地位。舞者一舉手一投足,在在考驗編舞家的功力。顯然,她已經擺脫現代舞的框框,從而運用自己獨特的身體語言。綻露人類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值得一提的是,跟碧娜合作的山本耀司,早年就讀於慶應大學美術系。1960年代,正好遇上學生運動。當時大學生群起反官僚、反體制,甚至反對美國與日本締結「安全保障條約」。山本耀司一邊跟其他學生彈吉他唱歌,一邊展開街頭抗爭。雖然學運後來煙消雲散,但內心孕育了一股解放的精神。這對於他未來的服裝設計生涯大有助益。

19403463_243078052853754_588568610_o

Photo Credit: 辜振豐提供

回顧過去,1966年,他畢業後便前往巴黎旅遊,眼界為之大開。回到日本後,準備協助母親所開設的洋裝店,但她一口回絕,要他進入文化服裝學院接受科班訓練。他於1967年參加服裝設計的「裝苑賞」,名列首獎。兩年後他前往巴黎,一住就是八個月。當時他看到前輩高田賢三(Kenzo),已經在巴黎開設專賣店。他早年十分仰慕法國設計師迪奧(Christian Dior),所以將來有志於發展高級訂製服;然而其眼前面對的是,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正以成衣大展身手。在這種時代潮流的衝擊下,山本耀司乃改變初衷,並將東西方作某種程度的融合,以呈現新優雅路線。

1972年,他成立Y’S服裝公司,開始在日本嶄露頭角。他所完成的作品,每每以寬鬆的尺寸,使布與身體之間衍生空隙。整個造型雖然受到扭曲,但被布包裹的身體,卻能自由自在的呼吸,同時也將女體的曲線隱藏起來,以留下一些想像空間。

1981年4月,山本耀司與好友川久保玲一起前往巴黎發表新裝;同年10月又推出春夏裝。當時,山本耀司在國際上並沒有知名度,但兩次的展演後,巴黎服飾界大為震驚。他和川久保玲的作品以黑色為基調,強調不對稱的美學。如此一來,整件服裝的傳統結構為之瓦解,而前後、左右、表裡也變得模糊不清。經過多年的努力,他們倆在國際服飾界掀起「黑色革命」,使得洋人嘖嘖稱奇。看來,山本耀司將黑色從婚葬儀式的框框中解放出來,因此不管在職場或街頭,舉目所見,盡是一件件黑服套在消費者身上。

b_focus_on_yohji_yamamoto

Photo Credit: Yohji Yamamoto

其實,山本耀司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設計師。近年來,他推出CD唱片,以英文唱出頗具抒情的曲調。他的聲名遠播歐洲之後,當德國的拜耳特準備演出華格納(Richard Wagner)的樂劇時,於籌備期間,特聘他設計服裝,而山本也將母親帶往德國一起參與設計。

綜觀山本耀司的成就,無疑為日本發揮了國際影響力,因此才受到德國編舞家鮑許的青睞。進入21世紀後,一些知名的服裝品牌,已開始更換新設計師。川久保玲聘請渡邊淳彌(Junya Watanabe),至於山本耀司,則由女兒山本里美挑起大樑推出作品。日後,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同場加映

責任編輯:翁世航
核稿編輯:朱家儀

辜振豐 avatar

辜振豐

曾任教東吳大學英文系,目前專職寫作。平時喜歡研究流行時尚、國際關係、日本文化、設計。有機緣的話,會親自設計自己的著作。代表作為《布爾喬亞》、《時尚考》,譯作則是波特萊爾《惡之華》、《巴黎的憂鬱》。

更多此作者文章

此篇文章含有成人內容,請確認您是否已滿 18 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