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191 lines (116 loc) · 13.4 KB

waic2023.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191 lines (116 loc) · 13.4 KB

TOC

虽然参展过不到十次的技术大会,也做过一些站台活动,希望借助本稿理清一些参展的思路。

因为刚才加 waic2023,本文的数据部分主要由 waic 的数据作为展示,因为数据不涉及敏感信息,所以可以进行公开展示。

参展的目的

参加展会,在我看来是一种活动形式,正如之前说的:活动是以实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一种互动方式。这里就不再展开说明互动是什么,着重讲一讲:目的这件事。

在说目的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技术大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这也是之前和 KubeSphere 的 fawei 聊过的,“貌似让他们做个互动之外(这里可能是 star 或者是关注公众号——具体活动形式后面会说),什么都没留下”。我回了一句:宣传,提高市场品牌知名度,即,品牌知名度,一个不好量化的指标。

但是,是不是仅此而已呢?直到这次参会,我再好好思考了“参展”这件事,答案变得更加丰富。

目的这件事

waic 有非常多的大厂参加,蚂蚁、华为、商汤、中国移动…也有一些创业小公司来参加,比如:我司。

在我看来,大厂和小厂的参展的目的是不大一样的:

  • 大厂:彰显自身技术实力,可以不需要过度考虑投入产出比,以及费用开销。比如:某个站台花了近 2 平米(1mx2m)来展示了一个智能化城市;
  • 小厂:通过精准的用户过筛,完成自己去参展的目的;

下面,就展开来说说小厂的目的(毕竟我从没在大厂待过,文末 waic 展台费用部分会有相关收费信息)

目前,参展那么多次以来,展台的主导人员一般为两类:

  • 运营
  • 市场

有些展台会配有 SA、销售等资源,这边不做详细展开。想来说说,这两类主导

  • 运营,主要面对用户,收集到的数据自身就可以处理。因为整个链路都是运营负责操作,所以路径是:
    做活动 -- 收集参会者数据 -- 过筛 -- 转化成用户
    
  • 市场,主要面对客户,收集到的数据交由下游的销售负责跟进。以下用 M 代表市场,S 代表销售,所以路径是:
    (M) 做活动 -- (M) 收集参会者数据 -- (M/S) 过筛 -- (S) 二次交谈 -- (S)转化成客户
    

因为市场是和销售紧密相关的,所以他们设置的活动形式,以及收集到的参会者数据要尽可能有效,是个销售可跟进的 leads,信息收集的问卷要尽量过筛掉非目标用户。同样的,运营的目的是为了转化为用户,信息问卷也要尽量过筛掉非目标群体,比如:我司是一个数据库厂商,非目标用户大概率就是销售、市场、运营人员,而目标群体便是软件开发者,这里软件开发也包含学生。

基于此,我们有既定的目标群体之后,现在的问题就来到如何去影响这些我们的目标用户,不是用钱(毕竟小厂没钱)而是通过一些活动形式来让他们了解我们的产品,以及在未来的某一天能用上我们。

筛选展会

上面说过我们的目的是什么之后,也说了我们的目标群体。现在就面临一个问题了,是不是什么大会都要参加。

这里首先明确一个个人观念:即便是零花销(这里指的是参展费)的活动,也不代表它是零成本的。人工成本是一个非常容易让人忽略的事情。员工出去参展,那一天原有的工作量就会搁浅,相当于一天的人工费用就没了,更别提如果是跨城市的出差费用。

因此,过筛一些大会是十分重要的。所有的大户主办方方都会会说,我们这个会有 1k / 3k / 5k / 10k+ 的人流量,有 10万的活动曝光。试想,你如果去参加一个全是销售参加的展销会,没有印名片的你除了收到一堆名片,以及出差的疲劳之外,还有什么?

因此,考核一个大会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要如何筛选呢?

因为我们是数据库厂商,所以一般会参加一些同计算机相关的大会,它可以是某个语言交流会——比如 Go 开发者大会,可惜我们是用的 CPP。

或者是技术媒体主办方的交流会,比如说架构师峰会之类的。

初步对展会的类型进行筛选之后,下一步就是,去参展,为下一次是否继续参展做相关的数据收集,即验证参会者的人群分布是否同你的目标群体相匹配。

数据收集之展会部分

展会的数据收集主要是哪块内容呢?在我看来是:

  1. 人流
  2. 群体分布

二者相辅相成,前者是基数,后者是概率,二者相乘才是你的目标群体数。这里是一个开源的人流计数器:ESP32-Paxcounter

当然,我没用上这个工具我只是知道而已,这次 waic 主要还是通过现场二维码扫描量,来折算出具体的人流量:

image

有 5k 的数据,反推的下的话,大概人流在 10k 左右。当然它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是个估值,一般来说 7k 和 8k 区别并不是很大,都可以近似认为是 10k 左右。

也就是,waic 三天一共的人流量大概是 10k+。

那剩下就是用户群体的事情了,群体的分布和你样本分布情况大致相同,前提是你的样本得收集到一定的量,不能是 100 份样本来推测 10,000 的分布。

在 waic 我们信息收集问卷中,让活动活动参会者选择其职业:

image

这里是指粗略地进行群体划分,当然你可以更精细。考虑到精细群体划分,会增加选择字段,有可能在一个手机显示屏,即一屏内放不下选项,所以最佳的数量是主流手机屏幕的 80%-100% 左右。为什么是主流手机呢?😂 简单,一般活动现场都是扫码,扫码器一般都是手机。

waic,我们收集到了 2k+ 数据,所以相对的,可信度会比价高,当然也只是仅供参考。

下面是 waic 三天的群体分布:

image image image

作为参考,这里也放出 waic 三天各个时段的群体分布(头尾数据仅供参考,因为我们开摊时间并非正点,同样收摊也一样)

image image image

上图用深色曲线描绘里目标群体的分布,浅色为非目标群体。结合上面的三天会场人群分布,总的来说 waic 还是一个不错的大会,目标群体占有 50% 左右。——别杠,因为群体划分颗粒度的问题,这个数据并不是非常精准,仅作参考。

这里插入一个表单设计的事情

信息收集的 tips

上面说,为了手机参会者的群体划分,所以我们需要手机群体的职业信息。这里有两种方式

  1. 文本框:让对方输入;
  2. 选项框:让对方自选;

先来说说两种的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 文本框:
    • 优点:丰富职业工种,可以弥补市场、运营人员因为对职业不够熟悉,而漏掉某个职业选型;
    • 缺点:
      1. 后续数据分析,增加额外的信息清洗工作,比如,都是后端开发人员,一个写了后端,一个写了后端开发,还有人写 Java 开发,其实三种都是一类人,小数据量处理起来还算方便。超过 100 条,数据清洗的时候会觉得当初自己没带脑;
      2. 浪费参会者时间,相比较勾选,打字输入更耗时;
  • 选项框:
    • 优点:
      1. 节省输入时间
      2. 可快速进行数据分析;
    • 缺点:
      1. 由于表单创建者不够专业,岗位信息缺失,导致数据有误;

很明显,看得出来我的个人情况是选择,让用户选,而不是让用户自己去思考。毕竟,我也不想花几个小时去做数据清洗。

回题,现在大会已经筛选完了,我们要去参展了。剩下就是活动形式的问题了。

主流的会展活动

如果你经常去参会,稍微归纳总结下,就知道一般有这些活动。这里面大多数我都做过:

  1. 关注公众号
  2. 转发文章
    1. 转发朋友圈
      1. 转发即可
      2. 转发积赞
    2. 转发微信群
  3. 填写问卷
  4. 其他
    1. 答题
    2. 点 star
    3. 网站注册

这些活动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再搭配抽奖、固定礼物这 2 种奖励方式,会有相对丰富的具体活动出来。

下面来说说上面这几种活动形式。在我看来,一半的参会人员都没思考过目的这件事,本人也是。所以,nebula 一开始的活动就是关注公众号,在很长时间也是关注公众号。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粉丝量起来了,但是阅读量没起来,为什么呢?

这就是上面说到过的,目标群体的问题。即便都是软件开发者去参加的大会,有些是做某个业务开发的,和我司的产品压根没关系,冲着礼物就关注了,后续呢?就是一个沉默的非用户。——这里提一句,如果确定是面向软件开发者的大会,群体划分就可以更加细化,去掉一些销售人员之类的选择,统一折叠成其他。

转发文章,相对而言还好点,为什么好点呢?因为你的产品得到了别人的私域流量曝光,注意仅仅是曝光而已。这里,也分两种两种情况:

  1. 转发任意一篇文章;
  2. 转发指定文章;

前者的话,参会人员一般会选欢迎词中的文章(如果有的话),没有便是选择最近的一篇文章,因为小厂的内容存储不如大厂丰富,很可能第一篇文章是个参会活动预告文。简单来说,用户的选项太不可控,相对的,后者会好一点。市场、运营人员可以选择优质的,这里的优质并非说是文章十分干货,而是从标题上就能为你这个产品做背书的文章,比如一些银行、大厂在上面的案例,或者是你想做市场教育的话,相关的科普文章。

下面,来说说,waic 我们的活动。其实,我想搞什么活动呢?🌟,给我们点 star 吧。不过,毕竟是受过互联网教育的人,这个风险点太高——因为一开始我的设定是 waic 会有很多发声——这个以后讲是什么意思——的研发到场,一个不小心,和 OB 一样被挂到知乎上,那就是互联网的耻辱柱,下不来的。

所以,🌟 没了,还有什么形式呢?关注公众号?——没用,上面说了,阅读量没起来。其他呢?也许可以做做图数据库的科普。

所以,waic 的 nebula 活动是:答题。

20 道和图数据库,nebula 相关的问题,通过答卷,让用户去看展台的宣传册,也算是一个好的循环。😂 这次的册子发的比以往都快——当然比以往少,册子主要是捡漏我司市场部的册子。

waic 的费用问题

个人呢,不断人钱财。waic·2022 主要是上海政府掏钱,所以 nebula 参加的开源集市摊位免费,waic·2023 需要掏一点点钱,但是也不多。因为这个活动更多的是政府的公益活动,😂 真希望杭州政府能多搞搞这种面向市民的活动。

其他的商务展台,据朋友了解(她问了她的朋友),10 平左右大概是 20w 左右的费用;

其他收获

😂 杭州高温 4 天,家里电扇、空调全关,我家猫很健康地活了 4 天,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