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哲緯(前公關從業人員)

社群時代下,不只是明星、KOL,幾乎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人格設定」。人設就像一種形象包裝,具有正面影響力、討喜、受人推崇的人設能夠獲得在社群上的關注、擁有更多粉絲,進而成為賺取利潤的方法。

也因此,當品牌或是個人以「人設」來吸引大眾關注,或作為主要賣點時,一旦發現真實的特質與包裝出來的人設相違背,便會讓粉絲有被欺騙的感覺,進而使品牌或個人失去粉絲信任,難以再獲得支持。

療癒的正能量人設翻車,劉芒掉粉近20萬 、頻道喊卡

曾經分享各種工作、自我成長、戀愛正能量,以此人設吸引大批粉絲、YouTube擁有71萬訂閱數的劉芒,自從被爆出工作態度不佳、耍大牌後,人氣直線下滑,自2023年底至今,頻道、IG都是停更狀態。

儘管近期每個月Dcard都有人發文關心「劉芒去哪了?」,網友聲量仍一面倒認為她不需要再回到螢光幕前。

為何道歉仍無法取得粉絲的諒解?其實原因就在劉芒真實個性,和YouTube頻道中「塑造出來的人設」不相符——以努力工作圓夢形象給粉絲正能量的劉芒,實際上卻被廠商、工作人員指出不敬業、耍大牌;主張不需要容貌焦慮,自己卻在修圖上吹毛求疵到令人反感。

當粉絲發現他們所喜愛、追隨的「劉芒」形象與事實出現極大落差,儘管道歉滅火,「不存在的人設」讓粉絲的這份喜歡沒有存在的餘地,造成了難以挽回的局面。

推崇多元共融的女人迷被爆一言堂,引爆Threads戰火

以女性主義、打造多元共融文化的媒體Womany女人迷,以獨特的切角找到了在台灣的利基點,擁有一群高忠誠度的粉絲。

其中,創辦人張瑋軒以「身為女性更懂得女性需要」的正面形象,成為了Womany女人迷的精神領袖,更出版書籍、舉辦講座和課程,儼然成為了台灣女權與多元共融領域的發言人。

然而在女人迷成立13年後的現在,卻被多名前員工踢爆,在女人迷以「重視女權」、「接納多元聲音」的包裝下,組織內工作的女性員工卻時常超時工作、被情緒勒索,甚至當發出不同於組織的意見時,即被創辦人冷處理。

綜上而言,看似重視多元的包裝下,組織內其實只有一種聲音:女人迷才是真理、創辦人張瑋軒就是唯一正解。也因此儘管之後創辦人、女人迷都發布了道歉聲明,仍讓這個以多元共融核心思想做為主軸的品牌,失去了大眾的信任度。

過去女人迷是當品牌方希望彰顯自身重視女權、多元共融文化時的主要合作推手,這起事件即會讓過去合作的品牌方們失去了未來和女人迷合作的目的。「人設真實性」對品牌的重要性,在女人迷的危機事件中更加被凸顯出來。

截圖自YouTube 影片《與軒軒講 EP 31 ft. 曾博恩》

由以上兩起事件可以發現,當「人設」是主要「賣點」,人設翻車時造成的影響,其實比一般商品瑕疵、人為疏失都來的更難以收拾。反觀,前些日子同樣因職場問題被炎上的綠藤,因其主要的賣點仍是「商品本身」,帶來的衝擊就相對較小。

有趣的是,綠藤事件中許多人批評的焦點,就是它其實是個「B型企業」,而這也符合前面所說「人設衝擊更大」的現象。

從這些案例裡面,我們能發現當品牌與意見領袖在吸引粉絲、建立賣點時,如果只「包裝」人設卻未實際落實,將為日後埋下隱憂,爆炸的那一天絕不只是道歉就能了事,可能整個品牌都將毀於一旦,各網紅和品牌主事者不可不慎。

延伸閱讀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