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劇
沒人投資、贊助難「橋」,在臺灣拍類型片有多困難?
我喜歡投入類型片的拍攝工作絕對不是有什麼自虐傾向。或許有些時候結果會失敗,或許觀眾的進場還需要更多時間培養,但就只是心裡有那麼一點期許。即使現在我們還灌不了籃,但至少看看自己可以跳得多高。不是嗎?
「臺劇復興」只是迴光返照?問卷大調查揭露劇迷們怎麼看臺劇的方方面面
從2014年底到2015年中,好幾部叫好又叫座的臺劇,但是關心臺劇的人卻也知道,環境其實是相當地糟糕險惡,這些好戲也許只是長期積弱的短暫回春?甚至可能是另一種警報。本期《共誌》透過網路問卷調查,邀請喜歡看電視劇的女女男男們,表達他們對臺劇現況和未來的意見,診斷臺劇面對的問題。
想發展「影視」這個本世紀僅存的民族工業,就先戒掉移植外國模式的「發展主義」迷思吧
影視產業是二十一世紀少數僅存的、明文受保護的國族工業,電視更是支撐這個工業體系最厚實的支柱。想救電視產業,其實不假外求。
肝與血之歌:與三位「臺劇衝鋒隊」隊員的午後對談
最近一年多來,臺劇好像有一點點復甦和正向的發展,一些叫好又叫座的作品出現,網路平台似乎也被正面地打開了。不過,臺劇的體質和環境問題還是很多。除了導演等「高層」之外,我們更想從製作的「現場」來了解實際的狀況。《共誌》這次很幸運地找到了三位「衝鋒隊員」,跟他們來了一場掏心掏肺(?)的午後對談……
「我們需要再多一點勇氣,建立健全環境而非被收視率綁架」─專訪演員吳慷仁
從2009年的偶像劇《下一站,幸福》第一次擔綱男主角開始,吳慷仁不僅演出影視作品的數量,在同輩男演員中屬於領先群;而且涉獵的演出型態令人眼花撩亂。如果不是熱愛表演,同時每一次演出都下足苦工、全心投入,否則我們無法解釋如此神一般的演出紀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