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藥物治療

shutterstock_2450069279

曲智鑛《ADHD新解》: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到底是「特質」還是「疾病」?

醫療 精選書摘

本書由本身為ADHD(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特教老師曲智鑛為大家現身說法,提供他自己成長歷程中如何發展自己的策略來消解困擾,加上他陪伴ADHD孩子與其父母近二十年的經驗與觀察,並加入訪談近百位ADHD男女老少的心得,闡述如何發展屬於自己的策略,解除劣勢特質帶來的困擾,將優勢特質和天賦極大化,走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shutterstock_1841485552

失眠在床上越躺越累?吃藥治標不治本,政大教授教你改變「睡眠認知」重返香甜夢鄉

健康 精選轉載

失眠除了吃藥還有什麼解方?在行為睡眠醫學鑽研30年的政大心理學研究所教授,認為「睡眠認知」的改變非常關鍵,失眠就像偶爾有人會忘記關掉辦公室的燈,可能是失眠患者大腦裡的「意識」相關腦區仍持續活動有關。所以如果一直睡不著應避免「過度躺床」,起床做點別的事情,讓身體消耗能量再回到床上,將更有助於入眠。

shutterstock_2094925657

巧克力囊腫會如何影響生育功能?患者還有機會自然懷孕嗎?

究竟是什麼原因會導致巧克力囊腫?巧克力囊腫又是如何影響懷孕機率?有巧克力囊腫是否就無法自然懷孕呢?PTT與Dcard上各種關於巧囊懷孕的疑問,讓這篇文章幫您解答。

51ihccw9afris39mw2oasse1fn8p5x

COVID-19治療不只有口服藥,「長效型單株抗體」助洗腎等高風險族群遠離重症

醫療 照護線上

接種疫苗的目的是刺激我們的免疫系統產生對抗特定病原的抗體,後續遭到感染的時候,便能發揮保護效果,屬於「主動免疫」。吳美儀醫師解釋,至於單株抗體藥物是預先製作好對抗特定病原的抗體,注入體內後,單株抗體便能夠發揮保護效果,屬於「被動免疫」。

shutterstock_2059755368

對精神藥物的合理期待:談精神藥物的能與不能,從憂鬱症談起

心理 方格子vocus

不管是重鬱症、強迫症、思覺失調症等等種種診斷,醫師普遍都會認為,藥物合併心理治療比單用藥物治療更好。然而,藥物合併心理治療,也不見得就真的能完全地提供改變。

iStock-187272969

學者解析阿茲海默症關鍵研究疑似造假:因後人難以重現相同結果漸退燒,近年學者也不再關注此特定結構

科學 潘柏翰

鄭菡若表示,以近10年(2012-2022)為例,扣除當年發表此研究的實驗室及其成員,以及與此實驗室相關的合作,再扣除掉回顧性的學術研究,在此之後發表的研究文章數量加總約20-30篇左右。近年相當不錯的相關研究,也沒有學者特別關注Aβ*56此一結構。

shutterstock_2062748507

身為難民已經夠不便了,再加上HIV愛滋患者的身分——缺乏食物,遑論藥物!

歐洲 讀者投書

筆者認為,烏西地區(含基輔)的狀況隨者戰事的趨緩與民眾的回遷,藥物的流通性、設施的重建都會漸漸變好,也會終於有能力、人力可以正常執行愛滋的預防、治療等等,可以往正向的方向思考。但在烏東的狀況,目前戰事還是在該區進行,目前看不到終點的那一天。

shutterstock_1716656284

《來自精神病的國度》:人們對這種病有很多想像,但思覺失調症與他們所想像的世界截然不同

心理 精選書摘

身為第一型躁鬱症患者暨反社會人格障礙者,以創作為業的理端,在獲得妥善診斷與治療前也曾有過荒唐歲月。她最終明白「心病」的關鍵不僅是心,更多時候是「病」,如果自己沒有足夠的病識感,周遭沒有能接住他們的安全網,那被疾病扭曲的思想與感官,只會把患者帶往貧窮與失序的深淵。

我的焦慮室友-數位檔-163

【漫畫】《我的焦慮室友》:焦慮不是病,但焦慮症患者的程度可說是「突破天際」

心理 精選書摘

在沉澱一段時間後,毛豬決定將這一段對抗焦慮的經驗創作成故事,用詼諧的方式,畫出「廣泛性焦慮症患者」遭遇的生活困境,並藉由這個故事思考,焦慮到底是什麼?它真的這麼可怕嗎?以及與它共處的可能性。

iStock-1214476616

醫師圖文解說:年輕人早上起床下背僵硬疼痛,小心是「僵直性脊椎炎」

健康 照護線上

魏正宗醫師提醒,罹患僵直性脊椎炎的患者不必過於難過害怕,只要遵守醫囑、定期回診,積極接受正規治療,就可以避免病情惡化,維持正常生活品質。

p_126_左中圖_協助確認醫師裝備

【專訪】台大醫院COVID-19專責病房團隊:本土疫情爆發最前線,「院內感染」不等同於有人做錯事

健康 潘柏翰

當本土疫情在五月中旬爆發後,臺大疫病專責病房在僅僅兩個月的時間就收治將近200位的病人。身處臨床最前線,面臨的壓力又是如何?如何看待「院內感染」事件?來自臺大疫病專責病房的抗疫經驗與心得,都將化為未來迎接新興傳染病挑戰的肥沃養分。

iStock-1288131903

晚期肝癌藥物治療新趨勢:「口服標靶藥物」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期

健康 癌症希望基金會

當肝癌的局部治療無法妥善控制病情時,改用「口服標靶藥物」為目前晚期肝癌治療的第一線治療選擇之一。如果腫瘤惡化,再透過第二線藥物接續治療,可有效延長肝癌病人的存活期。

iStock-1176357828

腹痛、牙痛,原來是「心絞痛」:心臟科醫師圖文解析成因、症狀與治療方式

健康 照護線上

「胸痛只是其中一項症狀。有的患者根本不會胸痛,而是直接以猝死來表現。」廖振宇醫師強調,「冠狀動脈心臟病患者可能在短短幾秒鐘內倒下,也可能慢慢的悶痛一個月,差異相當大。」

iStock-1255880959

《成人過動症的真相》:為提升認知功能與學業成績,17%大學生曾經濫用過動症藥物

健康 精選書摘

以歐美最新研究結果與依戀理論為論據,日本精神科名醫岡田尊司在依戀障礙的基礎上,首度深入闡明過動症的全貌。針對過動症引發的各種現象提出質疑與反思,將為你解開當前社會對成人過動症的迷思!

shutterstock_1611499744

《刺胳針》發表失智症論文精華篇:除了天生基因遺傳,高達40%的失智症是可以避免的

多重疾病與合併失智症尤其是照顧上的一大挑戰,除了失智症容易引發其他的疾病之外,許多疾病也被認為與失智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另外,失智症患者可能因為無法清楚表達自己的症狀、無法配合醫囑進行治療、忘記服用藥物與增加感染和跌倒的機率等等情況,讓照護上變得更困難。

shutterstock_1808692528

過度依賴「醫療化」,台灣的認知症照護教育還在原地打轉

健康 伊佳奇

當認知症政策從未將如何協助解決認知症家庭照護上需求視為問題,無法以同理心去思考:認知症照護的特性、家庭所面對的困惑與衝突等,認知症政策自然不會考慮規劃:提供整合性、系統化、個人化照護知識與技能,共照中心也不會將此視為服務目標。

Depositphotos_33896719_l-2015

愛滋治療「U=U國際共識」:六個月以上測不到病毒,等於「不具傳染力」

健康 健康醫療網

經過國際大型的研究發現,愛滋感染者接受治療,血液中測不到病毒量且穩定長達6個月以上時,能100%預防,不會透過性行為的途徑傳染給他人。

76rp03dypo3sffmpeec8l5vnq40eig

七大面向看我們與「精神疾病」的距離有多遙遠

最近一部爆紅的影集《我們與惡的距離》,總算能夠比較寫實跟正面地討論精神疾病,雖然有人撰文批評膚淺,但是個人覺得已經算是台灣社會跨出的一大步。我一直在想精神疾病一直無法被社會所了解,治療一直被社會所質疑,醫療從業人員是有不可推卻、怠忽的職責的。

5748419806_789a66c65f_b

藥物會否讓人失去自我?回應〈發條橘子、腦葉切除術與精神藥物〉一文

健康 精選轉載

對精神藥物的恐懼,並不會真的使我們的生活與情緒變好,反之,去承認自己的恐懼,並試圖與其共處,然後找到根源,去追尋答案,為自己的不安找到歸屬,才是一個真正療癒自我的開始。

Modern flat design female and male scientist characters at work | Concept design on chemistry laboratory specialists working on

想接受更具治療希望的「臨床試驗」,簽下同意書前你要注意這些事

健康 癌症希望基金會

若少了「臨床試驗」這種嘗試突破現有巢臼的努力,醫學或許只能留在老祖宗治病的方法上停滯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