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
美富二代梅南德茲兄弟35年前弒親被判終身監禁,新證據指父親長期性侵,檢方提出上訴
洛杉磯郡檢察官公開一封信件,稱之為35年前轟動全美的富二代兄弟弒親案的遭父長期性侵新證據。根據《福斯新聞網》報導,檢察官貼出了艾瑞克寫給表弟卡諾的信。據稱艾瑞克在信中指控父親何塞・梅南德茲施虐。
紀錄片《國有器官》映演遭威脅放炸彈,刑事局偵辦追查
紀錄片《國有器官》在台上映,引發恐嚇事件。片商、影城收到恐嚇信,宣稱放置炸彈、射殺觀眾等。刑事局已介入調查,發現犯嫌使用 VPN 跳板程式犯案。
【關鍵專訪】《青春》三部曲導演王兵:我認為紀錄片的拍攝時間與影片結構——是講求真實性
在今年10月初公布的金馬獎,中國紀錄片名導王兵的《青春(苦)》入圍了最佳紀錄片,而這是一個三部曲。而綜觀王兵的《青春》三部曲,從國際影展的榮譽、矚目度以及評價來看,可以說是這兩年最重要的華語紀錄片之一。本篇文章在《青春(歸)》的威尼斯影展首映後專訪王兵,試圖從王兵的回答之中,比較三部曲的差異與連結性,並了解啟發本紀錄片的拍攝緣由、攝影敘事、成衣工廠產業以及青春男女的二三事。
【影評】《種土》:「農業」只是農人之業?這場革命該是遍地開花的生活政治
入圍2024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的《種土》是什麼樣的電影?首先,隨著紀錄片《無米樂》的熱播,當時也順勢將台灣的三農議題再次推向公眾輿論之中。二十年過去,《無米樂》片中的主角逐一凋零,台灣農業的後浪在哪?《種土》的主角阿仁,或可說是受《無米樂》啟蒙的後浪之一。如抽象來看,阿仁的故事,在這幾年台灣有關有機農業的敘事中,並不少見。而故事,就要從這裡說起。
美媒:紐西蘭遭滲透,部分中文媒體成中共白手套,「比共產黨還共產黨」
中國在海外舉辦建政75週年紀念活動,紐西蘭部分中文媒體宣傳內容「比共產黨還共產黨」,引發當地華人擔憂。報導指出,紐西蘭中文媒體存在刪除涉及中國領導人言論、宣傳口徑來自中共官方等問題,有紐西蘭華人表示,紐西蘭政府應加強對中共滲透活動的調查。
製作「亞洲鐵人」楊傳廣奧運傳奇紀錄片,前CNN記者齊邁可:他應該被記得
今年巴黎奧運,台灣代表隊拿下2金5銅佳績,但距離楊傳廣在1960年羅馬奧運奪下台灣首面奧運獎牌,已超過一甲子。美國資深特派員齊邁可製作紀錄片「奧運傳奇:楊傳廣與強森」,講述楊傳廣與強森在羅馬奧運的史詩級對決,以及兩人跨越種族與國籍的友誼。紀錄片收錄許多珍貴畫面,包括克里奇2006年與楊傳廣的訪談片段,是全球首度曝光。
《殺戮的季節》:五項關鍵歷史條件,導致大規模殺戮在印尼更有可能發生
《殺戮的季節》堪稱是國際上對一九六五至六六年大屠殺最全面性的研究,不僅談殺戮本身,更從印尼探究冷戰下的國際關係、意識形態鬥爭、軍方角色,並與二十世紀其他地區的大屠殺形成具體的參照,更探討真相與正義。
沙烏地王儲沙爾曼崛起內幕:權力、石油和4.5億美元的達文西油畫
他的父親沙爾曼國王現年88歲。他駕崩後,MBS可能會在未來統治沙烏地長達半個世紀。不過,他最近承認自己擔心遭暗殺,這可能是他試圖使沙以關係正常化的結果。
緬甸導演Pe Maung Same因「非法結社」被判刑,從軍政府監獄保外就醫後過世
Pe Maung Same是著名緬甸漫畫家Pe Thein的兒子,曾在仰光電影學校擔任編輯,並執導過獲獎紀錄片,於2022年5月18日被捕,並因「非法結社」在壘固監獄( Loikaw Prison)被判三年徒刑。
北韓女足巨人沉浮錄:從2007年戰平美國隊至今,這支隊伍發生了什麼事?
「我跟拍的球員說,『這些美國人比我們高很多、壯很多,因為她們吃得飽,有我們沒有的很多東西』。但我們的意志非常強大,無人可比。」韋爾奇回憶道。「她們都熱愛足球,但領袖和國家才是最大的動力。」「這就是她們的成長經歷:國家榮耀高於一切,個人什麼也不是。」
《時代革命》後仍留香港拍電影,導演周冠威:為了自由,我一定要直接面對這份恐懼
反送中紀錄片「時代革命」的香港導演周冠威,至今仍留在香港拍電影。即使他在香港明顯遇到封殺,缺乏投資者與演員,新電影也可能無法上映,但他強調,儘管在《國安法》的壓力下,香港被恐懼籠罩,但「我一定要直接面對這份恐懼,我才可以突破,我的心裡才會平安」。
日本最後的核爆倖存者:我有一種危機感,不能讓原子彈爆炸的地獄景象重演
三智子說,當時有「像泥漿一樣」的黑雨從天而降。這是放射性物質和爆炸殘留物的混合物。她永遠無法忘記回家的旅程。「那簡直就是地獄般的景象。」三智子說。「那些朝我們逃來的人們,他們的衣服大部分都燒光了,他們的肉體也在融化。」
法學者高格孚:駐法代表「吳志中效應」加成,西方對台灣輿論加速轉變
高格孚笑著說,吳志中不僅跟國會打好關係,「還汗濕襯衫到處跑,到學校、地方政府、機構進行演講,真的是了不起的大使,可說是最好的了」。台法關係與台灣形象大幅改變,國會外交可見端倪。高格孚告訴記者,「國會勢力幾乎已經沒有親中的了,除了(極左派)不屈法國(LFI)」。
王師《幹話力》:吳念真導演一錘定音,在諸多奇奇怪怪的建議中選定《看見台灣》作為片名
進入電影這一行,二十年來,不斷連結電影與觀眾的王師,首次完整說出自己的故事,完全不藏私。從《王牌冤家》的中文片名怎麼出現?到自己首次被電影感召;細數群眾募資、紀錄片行銷,廣為人知的豐功偉業,其實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承擔;當投入熱情遭遇挫折,如何抉擇?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如何判斷?幹話愈好笑,反映的是對電影更在乎的職人精神。
【關鍵專訪】2024TIDF《一座桃花洞》蔣春華:當攝影機作為一種權力,規訓與懲罰也隨之顯現
《一座桃花洞》聚焦在一座與世隔絕的桃花工讀學校,它負責管訓12-16歲的未成年問題少年,以改造這些「壞孩子」。學校由一個台階連接的樓上、樓下兩個部分構成,樓下是警察送來的犯罪少年,由政府出錢委託學校對他們進行教育;樓上則由孩子的家長或監護人花費一筆數額不菲的學費送進來。而蔣春華帶著攝影機推開桃花洞的大門,就像打開了潘朵拉的盒子......
2024TIDF《復活》胡三壽的導演筆記——關於墳墓、屍骨、土地,以及人的生活
曾以《地洞》獲得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亞洲視野競賽首獎的胡三壽,今年帶著作品《復活》再度來到影展放映。為此,此前我們特地專訪了胡三壽,深度談談他的創作脈絡。而在此,胡三壽也特地將自己對此片、故土的心情扎記,放置於此,攤於世人眼前。也因此,除了從《復活》理解胡三壽之外,導演親筆寫下的一字一句也領著觀者步入另一片天,有別於影像風景,建構出另一個世界。這篇文章,是胡三壽的親筆。
【關鍵專訪】2024TIDF《復活》胡三壽:中國獨立紀錄片工作者的姿態——攝影機作為反抗
長期關注TIDF的觀眾應該對《復活》的導演胡三壽並不陌生,作為電影集社「草場地工作站」的成員,他從2012年加入「民間記憶計畫」開始拍攝的五部作品,其中四部都來到了TIDF放映。而其新作《復活》講述了一座象徵著現代化的高速公路,即將在作者的家鄉橫穿而過, 長眠在地下的逝者面臨遷移的故事。胡三壽記錄下墳墓被挖開的過程,也採訪村民關於逝者的記憶。藉由村民的講述,他想像並描繪出逝者的肖像,當他凝視著他們的時候,彷彿在詰問:「我們將何去何從?」
【2024TIDF】〈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單元:「重塑」與「當下」,論——攝影機捍衛的記憶
「敬!華語獨立紀錄片」單元能以如今的樣貌呈現給大眾,其間亦經歷了好幾屆影展的演變。由於兩岸三地複雜的地緣政治的關係,立足於台灣的影展,若不想只把眼光侷限於一隅寶島,便要去處理華語言、華文化的問題。誠如前文,讓人們能看到更豐富面向的華語創作,而不僅是作為單一的台灣與國際或亞洲的區隔,在歷史遺留問題之下,香港和中國大陸的加入,就成為一件勢在必行的事。本篇文章細數此單元的前世今生,以及點評本屆入圍的作品——不盡然每部作品都具有相同的主題,和相似的表達,草率地認為它們具有同質化的傾向是不負責任的態度,我們仍要通過羅列與對比來辨析它們各自的主題意旨。
《做自己,最好賣?》:「Fyre音樂節欺詐案」這場災難,替網紅生態的不穩定性提供了最佳註解
本書作者洪德花了八年時間追蹤網紅產業的流變,從最早也最深受商業力量影響的時尚與生活風格網紅開展一系列研究。本書說明了他們為創建、營利和銷售社群媒體內容所開發的方法如何滲透到我們的生活中,並造成了未曾預料到的文化和經濟成本,梳理出網紅產業以真實性為本,影響力為槓桿的歷史脈絡與潛藏的影響,以及,開給未來的可能解方。
華裔紀錄片導演走訪全球中餐館,《吃飯沒?》看見美食背後遷徙故事
在他鄉落地後,是否能把它視為新的根,又要如何延續中華文化傳統,這也是關卓中內心的疑惑,尤其許多華人移民二代、三代,甚至沒再另取中文名字。因此在拍攝期間,關卓中常常詢問受訪者「你是哪裡人?」好奇他們的身分認同。他特別難忘在阿根廷落腳、為大型連鎖超市供應冷凍春捲的「春捲大王」江福清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