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蒙古時代與世界史的重新構圖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書評:為委屈受曲解的大汗獻上辯護
對台灣人而言,本書有助於擺脫舊認知的窠臼,同時也讓我們應當對自己的歷史記述有所警惕,威權政府時代對某些事物或歷史的負面評價,是不是經得起新近研究、史料的驗證?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後蒙古時代和「近世.近代帝國」加諸的污名
關於蒙古帝國,從以前開始,中華文化人和穆斯林的知識份子就沒說過好話。這由來自認為自己是「文明」,他人是「野蠻」的既定模式,同時也想要強調自己是蒙古的受害者。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蒙古」是人種、民族還是政治集團?
在成吉思汗命名大蒙古之後,隨著國土的擴大,「蒙古」逐漸擴大,最終歐亞各地出現各種自稱「蒙古」的人們。這些到底是什麼人呢?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導讀:理解蒙古的過去,思索海洋與陸地之間的千絲萬縷
藉由歷史,提醒著讀者在海洋之外,亦該注意陸地,保持警醒地在兩者間取得平衡,謀求人類全體最大的福祉,是全書最重要的問題意識。
《蒙古帝國的漫長遺緒》導讀:重新構築以「蒙古時代」為分界的歐亞世界史
台灣被納入世界史的時間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初期荷蘭與西班牙治臺的時代,不過如果我們以本書所提出的蒙古時代與後蒙古時代來做為世界史分期標準的話,其實台灣在蒙古時代也許就已經進入以蒙古為主的世界體系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