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助我祀事者咸備如此則天子得以泰然無事惟見其有穆穆深逺之容如此天子粹然於其上其下能盡助祭之禮故也 助祭者無間於和〉
〈敬之羙而主祭者。得遂其深逺之容蓋祀事有資於諸侯之助祭也然助祭者不能以皆敬且和則主祭者亦豈能以自安而遂其容哉。 有來雝〉
〈雝止綏予孝子 此言祭祀之時上下一於和敬。而後前聖降監乎此。若上下無和敬之意。諸侯雖薦牡以助祀。而大哉皇考庶其享之以安我孝〉
〈子之心。大抵前聖之降監本未陽致。後王所用致其享者。亦惟君臣同一和敬之意豈徒在於物耶。君臣奉祭而和敬之意同有以達於外。故諸侯〉
〈助祭。而感通之效庶有以安乎君。凡人之於祭祀。未有不勉强於始而怠惰於終者。周人之祀文王也。廢徹不迓之時。而肅雝穆穆之意。猶且形於〉
〈歌咏焉。則其上下恊一者。又將始終如一矣自是而祭祀之禮每用以徹。所以示訓也。後世乃用於三家之堂。亦可嘆也。此意結尾要發得出。諸〉
〈侯盡和敬之美而人君有深逺之容故其奉禮以祭也。前王有以安乎後嗣矣。彭士奇詩義主意有來雝雝止天子穆穆 古者君臣之盡善盖於〉
〈奉祭之際見之何也祭所以一人心也。故觀人之道莫大於祭助祭者惟諸侯。既有和敬之心。主祭者惟天子又有深逺之象。君盡君道臣盡臣道。〉
〈豈不足以見古者祭祀之盛哉。 相維辟公止相予肆祀祭者國之大事一人主敬於其上。則群臣效職於其下矣 有來雝雝至止肅肅相維〉
〈辟公。諸侯之助祭。要當盡和敬之心也爲人臣者。固患乎有矯亢之跡之又患乎有怠忽之萌故來而雝雝和可知也。至而肅肅敬可知也。和而且〉
〈敬。斯其爲助祭之諸候乎。 於薦廣牡止綏予孝子 諸侯有以助吾祀先之心則前人有以安吾後人之心矣。 宣哲維人止克昌厥後。 聖人〉
〈道大而德備則天與後人皆被其福矣。天之高也後人之逺也豈能外於聖人之道德哉。惟能宣哲以盡人道。文武以備君德。則安人以及皇天又〉
〈且克昌於其後。道德之功大矣哉。 宣哲維人文武維后。 聖人之所以爲聖者。要非一端之所能盡也。有人之道焉有君之德焉所謂人道者要〉
〈必有以建彛倫之常。所謂君德者要必有以得統臨之要。故人道非明智不能盡。而君道非文武不足盡。文王者人道君道之兼盡。其斯所以爲聖〉
〈乎。綏我眉壽止亦右文母。 前王能乆其錫福之功。後王能盡其奉先之孝要亦各盡其道而已矣先王之愛其子則以眉壽繁祉而錫。予之。後〉
〈王之念其前。則合烈祖父母而尊禮之。一代有道之長。豈非先聖後聖各盡其道於錫福奉祭之間乎 綏我眉壽介以繁祉。 聖人之所以安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