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跳转到内容

五德終始說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这是本页的一个历史版本,由114.25.182.48留言2017年9月1日 (五) 08:20 發展编辑。这可能和当前版本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五德終始說中國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所主張的歷史觀念,與天下的空間觀念構成中國文化重要成分。“五德”是指五行所代表的五種德性。“終始”指“五”的週而復始的循環運轉。

緣起

中國戰國時代齊國思想家鄒衍鼓吹按五行運行規律解釋王朝更替。[1]:206其要點為某王朝因得天授五行中一德,「受命」於天而成為天子。而當其德衰微,無法繼續統治時,便會有王朝具五行中排序下一德取代,「革命」於天而重新受命。[1]:206後來,自明太祖朱元璋始的皇朝最高統治者常常自稱“奉天承運皇帝”,當中所謂“承運”就是意味著五德終始說的“德”運。

鄒衍說:“五德從所不勝,土、木、金、火。”木剋土、金剋木、火剋金、水剋火、土剋水。由於黑色屬於水,所以秦朝崇尚黑色。按照鄒衍的說法,五行代表的五種德性是以相剋的關係傳遞的,後世也有人提出五行相生的說法來解釋五德終始。

應用

戰國時秦始皇掃滅群雄,統一天下,全面接受鄒衍說,自稱以水德君臨天下。[1]:206因為按鄒衍說為火德,勝火之水能取而代之。[1]:206秦朝以武力統一天下,但不能僅靠武力鎮壓,必須宣揚自己是真命天子受命於天,賴以服眾。[1]:206鄒衍說滿足秦始皇需要;按五行運行法,王朝受天命具備其中一德方為正統,否則再強大也非正統,不能予以承認。[1]:206

正統論到漢代進一步發展,五行運行法則先是相勝說,繼而是相生說占上風。[1]:206相勝說認為五行彼此相尅,水尅火、火尅金、金尅木、木尅土、土尅水,如此相勝,往復循環。[1]:206相勝說給人印象主張以武力推翻前王朝。[1]:207漢高祖劉邦時,張蒼認為秦國祚太短且暴虐無道、不屬於正統朝代,應該由漢朝接替周朝的火德,所以漢朝之正朔應為水德。

相生說認為五行彼此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相生,往復循環。[1]:206相生說認為,失德者應讓位於有德者新受天命。[1]:207漢武帝時,認為秦屬於正統朝代,改漢正朔為土德(因土剋水)。直到王莽建立新朝,方才採用劉向劉歆父子說法,認為漢朝屬於火德。不過王莽並未正式舉行過禪讓儀式。[1]:207由於相生說滿足禪讓理論要求,因此從王莽利用相生說、以受讓形式實際篡奪漢朝起,歷次改朝換代都用相生說。[1]:207

西漢末年王莽圖謀篡位時,由於種種原因漢被視為「火德王朝」。[1]:207因此漢朝又常稱炎漢、炎劉(因漢朝皇帝姓)。[1]:207漢光武帝光復漢室之後,正式承認這種說法,從此確立漢朝正朔為火德,東漢及以後的史書如《漢書》、《三國志》等皆採用了這種說法[2][3]

發展

王莽篡漢之前,一般採用五行相剋說。交替順序為:

黃帝(土)→(木)→(金)→(火)→(水[4],秦代尚黑,以十月為正)→(漢高祖時水、漢武帝時土,尚黃服);

王莽篡漢後為了證明其政權的合法性,採用了劉向父子的五行相生說,並修改漢朝以前諸朝代的德性,交替順序為:

黃帝(土)→夏(金)→商(水)→周(木)→漢(火,午祖戌臘。)[5]曹魏(水,未祖丑臘)[6]

一直到元代皆採此說:

漢(火)→曹魏(土)→(金)→北魏(水)→北周(木)→(火)→(土[7],唐代以褚色為貴)→後梁後晉(金)→後漢(水)→後周(木)→(火,午祖戌臘)[8](土),金朝是最後一個官方討論德運的朝代,原認為土德,到後期宣宗時認為劉(豫)齊為土,金朝為金,→代並沒有討論德運,(宮殿用藍色琉璃瓦,尚青白崇金銀色);明代亦然,宮殿用黃色琉璃瓦,包括民間喜用黃花梨做家具。清代官方亦無討論,宮殿沿用明代黃色琉璃瓦,民間喜用紫檀做家具。元明清都沒有「祖」「臘」之祀的制定,元代起臘八取代臘日,延續至今。今天少有人知道歲首氣始曰祖,歲末氣終曰臘,而錯把臘八當臘日。水、子祖辰臘;火、午祖戌臘;木、卯祖丑臘;金、酉祖丑臘;土、戌祖辰臘,周而復始,循環不絕。[9]

自元之後,又變為相剋說:

元(金)→(火)→(水);

另有一說,若是禪讓逼禪等和平傳位則是相生,戰爭造反自立而成則是相剋。不過由明清時期並沒史實明言,多為史家推斷,僅可參考。

另,美國學者陳元認為,元朝服色尚白,取金德,乃是承繼金代的土德,而非宋代的火德。[10][11]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金文京. 《三國演義的世界》. 邱嶺、吳芳玲據東方書局1993年日文初版譯,李均洋校.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0年. ISBN 9787100073356. 
  2. ^ 漢書·律曆志》:“漢高祖皇帝著紀,代秦繼周,木生火,故為火德,天下號曰漢。”
  3. ^ 《後漢書·光武帝紀》:“壬子,起高廟,建社稷於雒陽,立郊兆于城南,始正火德,色尚赤。唐代章懷太子李賢注:“漢初土德,色尚黃,至此始明火德,幟尚赤,服色於是乃正。”
  4. ^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 张守节正义:“ 秦以周为火德。能灭火者水也 故称从其所不胜於秦。”
  5. ^ 《杜佑‧通典》:漢氏用午祖戌臘。
  6. ^ 《古今圖書集成》經濟彙編禮儀典 /蜡臘部/彙考: 魏制以未祖丑臘
  7. ^ 《唐玄宗明皇帝封泰山玉牒文》:天啟李氏,運興土德。
  8. ^ 《宋史: 本紀》定國運受周木德,因以火德王,色尚赤,臘用戌。
  9. ^ 《叢書集成》王應麟《小學紺珠》卷一〈五運〉
  10. ^ 陳元. 臺北故宮藏宋元明帝王畫像與其隱喻的王朝正統性. 中國文化. 2016, (44): 137-153. 
  11. ^ Yuan Chen. Legitimation Discourse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ve Elements in Imperial China. Journal of Song Yuan Studies. 2014, (44): 32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