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跳至內容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修訂間差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刪去的內容 新增的內容
無編輯摘要
無編輯摘要
標籤流動版編輯 流動版網頁編輯 進階流動版編輯
第1行: 第1行: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简称'''打牲乌拉'''({{lang-mnc|ᠪᡠᡨᡥᠠ<br /> ᡠᠯᠠ|z=butha ula}}),是[[清朝中央政府|清廷]]在今[[吉林省|吉林]]境内设置的专门采集[[贡品]]的特殊机构,其辖区并与[[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同称为“清朝四大贡品基地”。先后有五位清朝皇帝来此巡阅,并册封乌拉地区为“本朝发祥之地”,并将沿松花江周围方圆560余里,皆划归打牲乌拉总管辖区,禁止民人擅入。第三十三代打牲乌拉总管[[云生]]曾获[[慈禧太后]]接见,备受恩宠。综上所述,均可看出清朝对打牲乌拉的重视程度。
'''打牲乌拉总管衙门''',简称'''打牲乌拉'''({{lang-mnc|ᠪᡠᡨ᠌ᡥᠠ<br /> ᡠᠯᠠ|z=butha ula}}),是[[清朝中央政府|清廷]]在今[[吉林省|吉林]]境内设置的专门采集[[贡品]]的特殊机构,其辖区并与[[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同称为“清朝四大贡品基地”。先后有五位清朝皇帝来此巡阅,并册封乌拉地区为“本朝发祥之地”,并将沿松花江周围方圆560余里,皆划归打牲乌拉总管辖区,禁止民人擅入。第三十三代打牲乌拉总管[[云生]]曾获[[慈禧太后]]接见,备受恩宠。综上所述,均可看出清朝对打牲乌拉的重视程度。


清末裁撤[[打牲乌拉总管]],机构改称打牲乌拉翼领衙门、打牲乌拉旗务承办处,至1914年彻底结束<ref name="a1">{{cite journal en
清末裁撤[[打牲乌拉总管]],机构改称打牲乌拉翼领衙门、打牲乌拉旗务承办处,至1914年彻底结束<ref name="a1">{{cite journal en

於 2023年5月9日 (二) 16:26 的修訂

打牲烏拉總管衙門,簡稱打牲烏拉滿語ᠪᡠᡨ᠌ᡥᠠ
ᡠᠯᠠ
轉寫butha ula),是清廷在今吉林境內設置的專門採集貢品的特殊機構,其轄區並與江寧織造蘇州織造杭州織造同稱為「清朝四大貢品基地」。先後有五位清朝皇帝來此巡閱,並冊封烏拉地區為「本朝發祥之地」,並將沿松花江周圍方圓560餘里,皆劃歸打牲烏拉總管轄區,禁止民人擅入。第三十三代打牲烏拉總管雲生曾獲慈禧太后接見,備受恩寵。綜上所述,均可看出清朝對打牲烏拉的重視程度。

清末裁撤打牲烏拉總管,機構改稱打牲烏拉翼領衙門、打牲烏拉旗務承辦處,至1914年徹底結束[1]。總管衙門與清王朝相始終,當地的打牲八旗和鷹獵八旗,始終保持滿洲人原本的生活習慣,從清朝入關近300年內來看,確屬難能可貴。

歷史

初為烏拉部(烏拉國)領地。1613年,烏拉城之戰努爾哈赤滅烏拉國。之後,努爾哈赤在大烏拉城(在吉林市龍潭區烏拉街滿族鎮)設置了「打牲烏拉總管署」。順治十四年(1657年),改稱「打牲烏拉總管衙門」,成為清王朝貢品基地。初時隸屬於內務府,由朝廷直轄。康熙年間,改由朝廷與寧古塔將軍(後為吉林將軍)共同協理。打牲烏拉總管最初被定為六品,順治十八年(1661年)升格為四品,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定為正三品

打牲烏拉總管轄區「南至松花江上游、長白山陰(今吉林省通化白山延邊地區);北至三姓(今黑龍江省依蘭縣)、黑龍江璦琿;東至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琿春牡丹江流域。」轄區內有22處采貢山場和64處採珠河口,貢品多達三千餘種。專門采捕東珠、蜂蜜、鱘鰉、松子等。早期貢品中還有人參和貂皮,直到乾隆年間將這兩項貢品免去。

駐地、人員

總管衙門設在烏拉街城裏十字街東面路北,依照當時吉林副都統衙門的式樣建造。有大門三間、儀門一座、川堂三間、大堂五間。衙門裏有品秩的官員有69員,其中總管(三品)一員,翼領(即輔堂,四品)兩員,按照旗人習俗分左右兩翼,輔助總管署理衙門事務。五品翼領共四員,分管採珠和捕魚等業務。每翼分四旗,每旗設驍騎校一員,計十六員。領催以下的官兵4276名。其中領催28名,珠軒頭目111名,鋪副138名,打牲丁3993名。

歷任打牲烏拉總管

一般認為從首任總管邁圖起到末代總管烏音保止,一共三十四任(包括兼理、代理),31名人選。或有不同觀點。

撤廢

一般觀點認為,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自順治十四年(1657年),至宣統三年(1911年)清帝遜位結束。先後持續了264年。

進一步的研究指出,光緒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五日(1906年10月12日)開始,打牲烏拉總管衙門裁撤總管,改為四品翼領,故總管衙門改稱打牲烏拉翼領署。宣統元年(1909年),烏拉翼領擬請合併翼協兩署,設立旗務承辦處。宣統二年(1910年)八月,已成立打牲烏拉旗務承辦處,負責人職位為提調。清帝遜位後,貢品停辦。相關機構於民國三年(1914年)9月,「因貢品已停,捕丁無用,應一應律裁。此外,如主事、倉官、各項筆帖式、驛站、領催已無差可充,應全數停發俸餉」。至此,打牲烏拉的歷史正式結束[1]

註釋

  1. ^ 1.0 1.1 江漢力、姜劼敏. 《打牲乌拉总管》. 滿族研究 (遼寧省瀋陽市: 遼寧省民族宗教問題研究中心). 2016, (2016年第1期). ISSN 1006-365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08) (簡體中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