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跳至內容

方志敏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是本頁的一個歷史版本,由乌拉跨氪留言 | 貢獻2011年11月16日 (三) 06:02 (回退夸父追月 (讨论)做出的 4 次编辑:侵犯版权 http://14613730.blog.hexun.com/68005305_d.html。 (TW))編輯。這可能和目前版本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方志敏
出生(1899-08-21)1899年8月21日
江西弋陽漆工鎮
逝世1935年8月6日(1935歲—08—06)(35歲)
南昌下沙窩
國籍 中華民國
職業革命家
知名於革命家,「中國共產黨烈士」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江西弋陽漆工鎮湖塘村人,中國共產黨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

生平

青年時代

方志敏出身於自耕農家庭。7歲入私塾。17歲考入弋陽縣立高等小學。1919年夏考入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預科班,次年升入應用機械科。為該校學生自治會負責人,1921年春被校方開除。同年秋又考入教會學校九江南偉烈中學1922年春參加「非基督教大同盟」。同年7月赴上海,任《民國日報》校對,並在上海大學旁聽。不久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8月赴南昌創辦「文化書社」,出版《青年聲》周報,與趙醒依等人創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南昌地方組織。

加入共產黨後

1924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7月,任國民黨江西省黨部執行委員兼農民部部長。不久,回弋陽創建中共漆工鎮小組,組織「弋陽青年社」,出版《寸鐵》旬刊,建立農民協會,領導農民運動。1926年5月,出席廣東省第二次農民代表大會。同年12月,任江西省農民協會籌備處秘書長。1927年3月在南昌創辦江西農民運動訓練班,組織了農民自衛武裝。6月5日,被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禮送」出境,旋化名李祥松,流亡贛西。8月1日南昌起義」後,潛回弋陽,先後任中共弋陽區委書記、中共橫峰區委書記。

1927年11月至1928年2月與黃道邵式平等領導弋橫暴動,後轉戰贛東北、閩北,創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1930年7月,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紅十軍)。1931年9月,被選為中共贛東北省委常委。1931年11月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主席團委員,並獲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授予的紅旗章。同年當選為贛東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兼財政部長。1932年9月,再任紅十軍政委。12月,任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

1933年1月,紅十軍改編為紅十一軍,兼任政委,並組建新紅十軍。3月,被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授予榮譽勳章。12月,任中共閩浙贛省委書記、閩浙贛軍區司令員。1934年1月,在中共六屆五中全會上增補為中央委員,並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再度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主席團委員。11月底,方志敏告別贛東北蘇區的父老鄉親,和軍團長劉疇西、軍團參謀長粟裕率紅十軍團(紅十軍團由紅十軍和紅七軍團合併而成)軍團部和紅二十師從德興重溪出發,向皖南進軍。12月10日,率領紅軍部隊衝破德興封鎖線,經開化、婺源、休寧、抵達黃山山麓的湯口,與先期出發的紅十九師會合,正式打出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的旗幟。執行中央電令:在湯口建立軍政委員會。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統一領導閩浙皖贛邊黨的組織和革命武裝。

「珠山八友」,著名陶瓷藝術家,中國畫家鄧碧珊遇害事件

鄧碧珊(1874一l930),字辟寰,號鐵肩子,堂號晴窗讀書樓,江西省餘干縣人,前清秀才,「珠山八友」之一,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早年發明陶瓷肖像結畫,以此為基礎,積累了不菲的財富。照相技術日益普及後,鄧碧珊轉型專攻魚藻兼畫花鳥。鄧碧珊的魚蟲,在設色上受東洋畫藝術的景響,他的筆及構圖又受宋畫的影響較深,他的早期花鳥又受嶺南畫派的影響,足見鄧碧珊先生孜孜以求,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

1930年7月初,贛東北特委書記唐在剛看到景德鎮敵兵力空虛,只有相當一個營的兵力,而且凡星期天除站崗的外其他人一律放假,敵人叫「開齋日」。建議紅軍攻占景德鎮。

根據這一情況,方志敏決定,「開齋日」奇襲江南「錢櫃」景德鎮,解決給養財政困難,以威震敵膽。

1930年7月5日由王近元、徐大妹等人帶路,方志敏、邵式平親率紅軍獨立團攻打景德鎮。紅軍夜行晝宿,從根據地中心弋陽,強行軍70多公里,突然出現在樂平鳴山,消滅鳴山煤礦100餘人的礦警隊,第二天行至段家,化裝成敵軍保安團,分四路進軍景德鎮,景德鎮守軍以為「自己人」 ,紅軍順利輕取景德鎮。打下景德鎮後繳到槍枝上千條,還有許多馬匹和銀兩,使紅軍聲威大振。

方志敏率領的紅軍獨立團打下景德鎮的第二天,即1930年7月7日,一代藝術大師鄧碧珊因替被紅軍搶掠的受害者向紅軍討要被搶財產,而被紅軍槍殺,過早地結束了如日中天的藝術生命, 享年56歲。


死亡

方志敏

1934年11月,紅七軍團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稱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方志敏任軍政委員會主席。12月10日,方志敏隨紅十軍團主力抵達湯口鎮與先期北上皖南的紅十九師會合。12月14日,紅十軍團在譚家橋襲擊國民革命軍補充第一旅,經激戰後失敗,紅十九師師長尋淮洲戰傷死。此後局勢急轉直下,紅十軍團被迫南下向閩浙贛根據地轉移。

1935年1月27日紅十軍團在玉山縣懷玉山區戰敗,方志敏與軍團長兼二十師師長劉疇西、十九師師長王如痴、二十一師師長胡天桃、軍團參謀長曹養山等人一道被俘(軍團政委樂少華、政治部主任劉英與粟裕等人突圍成功),同年8月6日於南昌下沙窩被槍決。[1][2]

在遇難前,方志敏在獄中寫有《我從事革命鬥爭的略述》、《可愛的中國》、《清貧》等文。

1957年於下沙窩修建化纖廠挖地基時發現了方志敏9塊遺骨。1960年在南昌西郊梅嶺山麓修建方志敏烈士墓毛澤東親筆題詞。[3]

現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有1950年重修的方志敏故居。

家庭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