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跳转到内容

李懷光:修订间差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第4行: 第4行:
其先徙[[幽州]],以戰功賜姓李氏,累進都虞侯。歷任檢校刑部尚書,寧、慶、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朔方節度使]],管轄靈州(今寧夏靈武)。[[建中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奉命討[[魏博鎮]][[田悅]]。
其先徙[[幽州]],以戰功賜姓李氏,累進都虞侯。歷任檢校刑部尚書,寧、慶、邠寧(今陝西彬縣)節度使、[[朔方節度使]],管轄靈州(今寧夏靈武)。[[建中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奉命討[[魏博鎮]][[田悅]]。


[[建中 (唐朝)|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隨後,[[朱泚]]自稱大秦皇帝,進攻[[奉天]]。大將[[渾瑊]]力戰,呂希倩戰死,唐德宗向魏縣行營的唐軍告急。懷光和[[神策軍]]統帥[[李晟]]率領兵馬前來支援。懷光因功為奸臣[[盧杞]]所忌,不讓入朝。德宗加封懷光為太尉,并賜券,以示信任有加。懷光將券扔在地上說:“聖人疑懷光邪?人臣反,賜鉄券,懷光不反,今賜鉄券,是使之反也!<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ref>”遂叛。然而其本來就非真心要反叛,因此未與[[朱泚]]聯合,而引軍退回[[朔方]]軍根據地河中(今山西永濟西)自保。[[貞元]]元年([[785年]]),[[渾瑊]]、河東節度使[[馬燧]]圍攻懷光,懷光自殺,[[唐朝]]收復河中。
[[建中 (唐朝)|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隨後,[[朱泚]]自稱大秦皇帝,進攻[[奉天]]。大將[[渾瑊]]力戰,呂希倩戰死,唐德宗向魏縣行營的唐軍告急。懷光和[[神策軍]]統帥[[李晟 (唐朝)|李晟]]率領兵馬前來支援。懷光因功為奸臣[[盧杞]]所忌,不讓入朝。德宗加封懷光為太尉,并賜券,以示信任有加。懷光將券扔在地上說:“聖人疑懷光邪?人臣反,賜鉄券,懷光不反,今賜鉄券,是使之反也!<ref>《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ref>”遂叛。然而其本來就非真心要反叛,因此未與[[朱泚]]聯合,而引軍退回[[朔方]]軍根據地河中(今山西永濟西)自保。[[貞元]]元年([[785年]]),[[渾瑊]]、河東節度使[[馬燧]]圍攻懷光,懷光自殺,[[唐朝]]收復河中。


== 注釋 ==
== 注釋 ==

2013年4月30日 (二) 13:52的版本

李怀光(729年—785年),本姓朔方节度使

生平

其先徙幽州,以战功赐姓李氏,累进都虞侯。历任检校刑部尚书,宁、庆、邠宁(今陕西彬县)节度使、朔方节度使,管辖灵州(今宁夏灵武)。建中三年(782年),奉命讨魏博镇田悦

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唐德宗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随后,朱泚自称大秦皇帝,进攻奉天。大将浑瑊力战,吕希倩战死,唐德宗向魏县行营的唐军告急。怀光和神策军统帅李晟率领兵马前来支援。怀光因功为奸臣卢杞所忌,不让入朝。德宗加封怀光为太尉,并赐铁券,以示信任有加。怀光将铁券扔在地上说:“圣人疑怀光邪?人臣反,赐铁券,怀光不反,今赐铁券,是使之反也![1]”遂叛。然而其本来就非真心要反叛,因此未与朱泚联合,而引军退回朔方军根据地河中(今山西永济西)自保。贞元元年(785年),浑瑊、河东节度使马燧围攻怀光,怀光自杀,唐朝收复河中。

注释

  1. ^ 《资治通鉴·卷第二百三十》
前任:
朱泚
唐朝太尉
784年785年
继任:
李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