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跳转到内容

刘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刘瑑
出生796年
唐朝
逝世858年6月20日
唐朝
职业唐朝官员

刘瑑(796年—858年6月20日[1]),字子全唐朝官员唐宣宗年间短暂拜

家世和早期仕途

[编辑]

刘瑑生于唐德宗年间的796年。[1][2],出自尉氏刘氏[3]汉章帝子河间孝王刘开的后裔。刘瑑是初唐宰相、将军刘仁轨的五世孙;祖父刘子藩曾任河东节度掌书记、虞部员外郎;父亲刘煟曾担任雅州刺史一职。[4]

刘瑑于开成(836年-840年)初年进士及第。[3]前宰相陈夷行华州刺史时,表他为以华州为军部的镇国军的判官。[2][5]刘瑑后被召回长安左拾遗,屡次上谏请罢唐武宗方士[2]武宗会昌(841年-846年)末年,累迁尚书郎,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3]

唐宣宗年间

[编辑]

唐宣宗大中(847年-860年)初年,刘瑑被任为翰林学士。宣宗兴兵收复数十年前被吐蕃夺去的失地,有大量关乎战事的诏令要写,有时每夜数十。尽管要写的诏书量大,刘瑑一边起草,一边还能用合适的语句。[2]大中四年(850年)十一月,在一场对党项的作战中,他被任为京西招讨党项行营宣慰使。[1]

从对党项战役中归来后,刘瑑迁刑部侍郎,收集前朝敕令可用者,由武德乃至大中年间总计二千八百六十五事,分门别类,参考轻重,编为《大中刑律统类》(又作《大中刑法总要格后敕》)六十卷[6],于五年(851年)四月奏请实行[7],因详尽而受到法家的推崇。刘瑑又任河南尹,九年(855年)十一月又进检校工部尚书、汴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充宣武军节度、宋亳汴颍观察处置等使。当时,在节度使给士兵设的宴席上有舞女,但刘瑑认为这对于军中的饮宴是不妥的,因而选择壮士一千人,训练他们用矛、盾,让他们担当仪式舞者的角色。他停止宵禁,为百姓提供便利。他治下地区安宁。大中十一年(857年)五月,加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原尹、北都留守、河东节度观察等使。十二月入朝,任户部侍郎,判度支[8]。因宣宗很器重刘瑑,亲自写诏书召还他;刘瑑离开河东,幕僚和其他人都大惊。[2]

大中十二年(858年)正月,宰相萧邺与同僚崔慎由有隙,引荐刘瑑,使其以朝议大夫、守尚书户部侍郎、判度支、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身份守本官,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判度支,拜为宰相[9][10],而崔慎由随后则被外放[11]。刘瑑累加兼充集贤殿大学士[8][12]。刘瑑拜相后,一次崔慎由和宣宗议政时说对官员要甄别品流,以祖上为先。刘瑑尖锐反对,引西晋王衍的反面例子,指出应以官员是否适合各司其职为先,崔慎由无言以对。[1]

当时宣宗正为女儿们挑选合适的驸马,要求宰相们观察中进士的官员,秘书省校书郎王徽被提名。但他不想与皇室结亲,就去见刘瑑,以年龄为由辞让,因为他已经四十多岁且多病。刘瑑在宣宗面前言说,王徽因而没有被命令娶公主[13][14]。刘瑑之前和进士薛逢很友好,但因词艺不及薛逢,常被薛逢侮慢,大中末年,刘瑑升官,而薛逢不得意,两人结怨。薛逢时任侍御史、尚书郎,有人推荐他知制诰,刘瑑奏“先朝立制,两省官给事中、舍人除拜,需要先在州县任职。薛逢未尝治理州郡,应该先试试他。”出薛逢为巴州刺史[15]。刘瑑又荐刘瞻为翰林学士[16]

但刘瑑拜相才数月即病重。他被罢相,仍保有同平章事,又任职于藩镇,在病中还写奏章给宣宗论政,于6月20日去世[10],宣宗感到惋惜。[1]赠尚书左仆射。[2]

刘瑑以名节自将,议论处事不徇私情,未尝察言观色和权贵套近乎。[2]

注释及参考文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