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跳至內容

1987年9月23日日食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87年9月23日日食
1987年9月23日日環食路徑圖
日食類型
性質日環食
伽瑪0.2787
食分0.9634
食甚(定義
持續時間229.1秒(3分49.1秒)
位置馬普島英語Maap以北約530公里的西太平洋
坐標14°20.5′N 138°21.6′E / 14.3417°N 138.3600°E / 14.3417; 138.3600
日食帶寬度137.1公里(85.2英里)
時間(UTC
食甚3:11:25.9
參考
沙羅周期134(71次中的第42次)
這次日食已經結束(更新)

1987年9月23日日食是一次日環食,發生於1987年9月23日(西半球為9月22日)。新月當天(即朔日),地球上觀測到月球太陽角距離極小,此時月球如果恰好在月球交點附近,穿過太陽和地球之間,與地球、太陽接近一直線,則會出現日食。月球穿過太陽和地球之間,但距地球較遠,本影未能接觸地表,而使偽本影覆蓋的區域內看到月球的角直徑小於太陽,就形成日環食,同時在偽本影兩側數千公里的半影範圍內形成日偏食。[1]此次日環食經過了蘇聯、中國、蒙古、日本、密克羅尼西亞聯邦、巴布亞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斐濟、瓦利斯和富圖納、西薩摩亞,日偏食則覆蓋了亞洲的大部分區域及周邊部分地區。[2]

日食概況

[編輯]

出現區域

[編輯]

蘇聯今屬哈薩克斯坦的部分在9月23日日出時最先看到日環食,隨後月球的偽本影貫穿中國,途中擦過蒙古邊境的一小片區域,在長江口附近進入東海,向東南覆蓋了太平洋諸多島嶼,其中在馬普島英語Maap以北約530公里的海面達到最大食分,結束於美屬薩摩亞最東端以東北約260公里的海面,此時已跨過國際日期變更線,是9月22日的日落時分。全過程中,偽本影完全覆蓋了一個首府,屬於法國海外領地的瓦利斯和富圖納馬塔烏圖,其他主權國家首都中,只有西薩摩亞(今已更名爲薩摩亞)阿皮亞位於環食帶南緣,城市北部能看到日環食。

偽本影經過的陸地包括:

除了上述狹窄的環食帶內能看到日環食之外,月球半影覆蓋範圍內都能看到日偏食,包括蘇聯境內與亞洲緊鄰的歐洲小片區域、亞洲的大部分(除了裏海所在經線附近以西的中東南亞東南亞南部的部分半島和島嶼、蘇聯東北部)、澳大利亞西部和南部以外的區域及太平洋中西部的眾多島嶼。其中大部分位於國際日期變更線以西,在9月23日看到日食,剩下的部分在9月22日看到日食。[2][5]

基本參數

[編輯]

觀測

[編輯]

地球繞太陽、月球繞地球公轉月球交點的移動均有規律,只要數據足夠準確,就能夠精確計算出過去及將來的日食,也能為日食觀測提前做準備。日環食發生時,無論是看到環食的偽本影區域內,還是看到偏食的半影區域內,月球都只遮擋了部分陽光,不像日全食有類似黑夜的景象,能看到的只是太陽形狀有所殘缺,色球日冕日珥等光球以外的部分仍然無法看到。[1]然而,觀測毫米波太陽射電的資料可以了解色球低層及中層結構,這在日環食時更有價值。[6]

當時,中國有5個射電觀測台站,其中烏魯木齊和上海的兩個位於環食帶內,南京的緊鄰環食帶,北京昆明的兩個位於環食帶兩側。1986年12月,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和天文學會在昆明召開會議決定各站就地觀測,並認為上海天文台食分最大,食延時間最長,食甚時的太陽高度角最高,觀測點最佳。上海天文台25米射電望遠鏡用7個波段進行觀測。[7]位於昆明鳳凰山雲南天文台也對日偏食做了多波段聯合觀測。[8]

中國電波傳播研究所用位於環食帶南側邊界的新鄉的高頻天波雷達做了觀測,發現日食期間,電離層有不均勻結構與運動,最高工作頻率發生變化,日食後電離層還有大尺度波動。[9]

相關的日食

[編輯]

1986-1989年的日食

[編輯]

月球交替位於相對的月球交點時,以半個交點年(食年),即約177天又4小時間隔出現下列日食。

1986年至1989年的日食系列
升交點   降交點
沙羅週期 地圖 沙羅週期 地圖
119 1986年4月9日

偏食(南)
124 1986年10月3日

全環食
129 1987年3月29日

全環食
134 1987年9月23日

環食
139 1988年3月18日

全食
144 1988年9月11日

環食
149 1989年3月7日

偏食(北)
154 1989年8月31日

偏食(南)

沙羅周期

[編輯]

沙羅週期長度為18年11天。本次日食屬於沙羅週期134,共包含71次日食,依次為1248年6月22日至1410年9月28日的10次日偏食、1428年10月9日至1554年12月24日的8次日全食、1573年1月3日至1843年6月27日的16次全環食(亦稱混合食)、1861年7月8日至2384年5月21日的30次日環食、2402年6月1日至2510年8月6日的7次日偏食,總共歷時1262.11年。其中最長的全食發生於1428年10月9日,共持續了1分30秒。[10]

下表列舉了1901年至2100年間發生的屬於該周期的日食,是第38至48次:

38 39 40

1915年8月10日

1933年8月21日

1951年9月1日
41 42 43

1969年9月11日

1987年9月23日

2005年10月3日
44 45 46

2023年10月14日

2041年10月25日

2059年11月5日
47 48

2077年11月15日

2095年11月27日

資料來源

[編輯]
  1. ^ 1.0 1.1 樊忠玉. 日(月)食. 中國天文科普網. [2015-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7). 
  2. ^ 2.0 2.1 Fred Espenak. Annular Solar Eclipse of 1987 Sep 23.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英文)
  3. ^ Fred Espenak. Annular Solar Eclipse of 1987 Sep 23 - Google Maps and Solar Eclipse Paths.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0). (英文)
  4. ^ Xavier M. Jubier. Eclipse Annulaire de Soleil du 23 septembre 1987 - Cartographie Interactive Google (1987 September 23 Annular Solar Eclipse - Interactive Google Map). [2016-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2). (法文)(英文)
  5. ^ Fred Espenak. Catalog of Solar Eclipses (1901 to 2000). NASA Eclipse Web Site. [2015-07-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9). (英文)
  6. ^ Н. А. Аменицкий, 李征帆, А. Е. Саломонович, У. В. Хангильдин, 陳鈞量. 1958年4月19日日环食时8毫米太阳射电观测. 天文學報. 1959-06, 7 (1): 7–10. (中文)(俄文)
  7. ^ 紀樹臣 季德盛 梁世光. 1987年9月23日沪台25米天线观测选题及方案. 雲南天文台台刊. 1988, (04): 100–105. 
  8. ^ 紀樹臣 楊榮邦 謝瑞祥. 1987年9月23日日偏食云台多波段联合观测. 雲南天文台台刊. 1989, (03): 46–53. 
  9. ^ 焦培南.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的电离层波动现象. 地球物理學報. 1990, 33 (04): 391–398 [2015年7月2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21日). 
  10. ^ Fred Espenak. Saros Series 134. NASA Eclipse Web Site. (英文)

外部連結

[編輯]
日食
上一次日食:
1987年3月29日日食
(全環食)
1987年9月23日日食
(日環食)
下一次日食:
1988年3月18日日食
(日全食)
上一次日環食:
1984年5月30日日食
下一次日環食:
1988年9月11日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