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若瑟書院:修订间差异
删除的内容 添加的内容
Tiderrider(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Tiderrider(留言 | 贡献) 无编辑摘要 |
||
(未显示7个用户的30个中间版本) | |||
第1行:
{{不是|聖若瑟英文中學|馬鞍山聖若瑟中學|明愛聖若瑟中學}}
{{Multiple issues|
{{Prose|time=2024-03-02T17:35:00+00:00}}
}}
{{NoteTA
第21行 ⟶ 第19行:
| motto_translation = {{lang-la|Labore et Virtute}}
| established = 1875年11月8日
| principal =
| 校監 = 陳國強修士
| colors = {{color box|#006D05|綠}} 與 {{color box|#FFFFFF|白}}
| staff =
| enrollment = 約
| classes =
| area = 約6,202平方米
| language = [[香港英文授課中學|英文]]
第33行 ⟶ 第31行:
| website = {{url|http://www.sjc.edu.hk}}
| free_label_1 = 聖約瑟書院<br>
在香港的校監{{refn|group=註|name=first|此職位由香港法例第1048章《聖約瑟書院法團條例》第6(1)條設立。按照條例的詳題,第6(1)條所指的「聖約瑟書院」是基督學校修士會 (即喇沙會)的譯名,故「聖約瑟書院在香港的校監」實為喇沙會在香港委任的首長
| free_1 = Dennis M Magbanua 修士 <ref>{{Cite web |url=https://www.gld.gov.hk/egazette/pdf/20212528/cgn202125284265.pdf |title=憲報2021年第4265號公告 |access-date=2024-02-22 |archive-date=2024-02-22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2171956/https://www.gld.gov.hk/egazette/pdf/20212528/cgn202125284265.pdf |dead-url=no }}</ref>
| faculty = 75人
第45行 ⟶ 第43行:
{{coord|22.2767355|114.1587365|type:landmark_source:enwiki-googlemaplink|display=title}}
'''聖若瑟書院'''(
書院校舍位於[[香港島]][[半山區|中半山]][[堅尼地道]]7號及26號。分別建於1920年及1925年的校舍北座(舊大樓/[[高錕]]
書院的直屬學校為[[聖若瑟小學]](1968-)及[[聖若瑟小學|聖若瑟幼稚園]](1974-2012)。
==辦學宗旨==
書院的願景是接觸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將來善用他們於書院學習時培養的才能和美德,接觸社會、國家、以至世上更多人的心靈。<ref name=":1" />
書院的辦學宗旨是以信德和熱誠提供富有人文和基督宗教精神的教育,於有利學習和師生溝通的環境中,在道德、智能、體育、社交、藝術和情感各方面教導學生<ref name=":1" />。書院期望學生愛護自身的國家和文化並發展潛能,認識和接納自己與他人,慎思明辨,認清自己所信的價值,維持身心靈健康,並具備對社會和公益的關注和責任感。<ref name=":1">{{Cite web|title=Mission|url=https://www.sjc.edu.hk/about_sjc.php?content=mission|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2|archive-date=2023-12-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211045847/https://www.sjc.edu.hk/about_sjc.php?content=mission|dead-url=no}}</ref>
書院認為成功的學生不止成績優異,更能富有美德地學習、思考和生活。書院相信在家長的合作下能塑造學生的思維和人格,同時讓師生在相互成長的過程中改變書院。<ref name=":16" />
作為富有傳統的[[喇沙會]]學校,書院亦期望學生創造自己的若瑟夫精神(Josephian Spirit,又稱綠與白精神),並將自己承襲的精神傳承予低年級學生。若瑟夫精神體現於對上主的忠誠、校內職務的承擔及對他人的關愛。<ref name=":22">{{Cite web|title=School Profile 2023-24|url=https://www.sjc.edu.hk/documents/School%20Profile%2023-24.pdf|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ref>
==辦學團體==
書院由[[聖若翰·喇沙]]所創立的
喇沙會的目標是
香港喇沙會
==歷史==
=== 創校初期(1875年─1880年) ===
1842年,[[清政府]]被逼簽訂《[[南京条约|南京條約]]》割讓[[香港]],[[西學|西式教育]]
1858年,[[清政府]]再被逼簽訂《[[天津条约|天津條約]]》,教會在[[香港]]的教育工作因而迅速發展<ref name=":31" />。[[教廷]]同年差遺[[宗座外方傳教會]]教士到香港,使命包括提供更好的天主教教育。
1875年11月7日,第一批共六位喇沙會修士抵達[[香港]],翌日即接收聖救世主書院,
首任校長艾道菲修士(Bro. Hidulphe-Marie NICOLAS)於[[阿格拉]]和[[可倫坡]]的喇沙會學校累積了豐富的辦學經驗,加上
[[喇沙會]]同時從[[天主教香港教區|天主教香港代牧區]]接管位於[[第三街]]的西環養正院(West Point Reformatory,[[聖類斯中學]]前身),原希望為歐籍及華籍孤兒提供工業學校教育,但因政府堅持養正院應負責羈押經[[裁判官|裁判司]]定罪的少年犯,[[喇沙會]]認為其並無資源管理一所羈留式感化院,亦不符其辦學理念,終於1893年將養正院交還[[天主教香港教區|代牧區]]。<ref name=":24">{{Cite journal |title=A Path Not Forgotten, and Revisited: The West Point Reformatory |url=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50.pdf |journal=Lasallian Gateway 50}}</ref>
1876年6月,高主教以一萬四千港元購置了位於[[堅道]]9號(今[[堅道]]21號雅苑)的平房 Buxley Lodge 作校舍。<ref name=":21" />
1877年,與[[聖保羅書院]]合辦[[香港開埠初期歷史|香港開埠]]以來首場校際運動比賽。<ref name=":9">{{Cite news|url=https://www.kkp.org.hk/past/detail/31839|title=聖若瑟書院一百四十年|work=公教報|date=2015-05-15|accessdate=2024-02-25|archive-date=2024-02-2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5161319/https://www.kkp.org.hk/past/detail/31839/|dead-url=no}}</ref>
第88行 ⟶ 第90行:
===[[羅便臣道]]歲月(1881年─1918年)===
[[File:Tcitp d132 st joseph's english college.jpg|thumb|羅便臣道校園(1881-1921)北座聖若瑟樓]]
書院發展迅速,至1881年學生人數已達三百人,華人約佔一成。高主教得悉堅道校舍不敷應用,遂在[[羅便臣道]]下的[[己連拿利]]購置新校舎。羅便臣道校舍由[[香港總督|港督]][[軒尼詩 (香港總督)|軒尼斯]]於1881年11月3日奠基,1882年建成,初時只有兩層高,後於1898年加蓋第三層,1903年增建兩側附翼供宿生住宿
此時,書院的學生人數及考試成績皆為香港前列,在運動(足球、籃球、游泳及田徑)及寫作比賽方面亦有出色表現,政府年度教育報告形容其為香港的重點男校<ref>{{Cite web|title=ANNUAL GENERAL REPORTS FOR 1914. IV. - EDUCATION, page 22|url=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a1914/210.pdf|website=HKU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ref>。三年制的高班課程為學生參加[[牛津大學]]本地考試(Oxford Local Examination)作準備,學生合格率頗高,足以讓他們獲洋行或政府聘用<ref name=":0" />{{rp|37}}。[[香港大學]]成立後,考試改由大學主考,除多數學生獲得合格證書外,書院每年均有學生獲大學取錄(Matriculation)甚至獲頒政府獎學金<ref>{{Cite news|title=ST. JOSEPHS COLLEGE.|work=Hong Kong Telegraph|date=1916-01-31}}</ref>。1937年前,港督及教育司每年均會出席書院的年度頒獎典禮,聽取校長的年報並致讚詞及頒獎。
約1881至1885年,後來的[[兴中会|興中會]]會長[[楊衢雲]]於書院擔任英文教師。<ref>{{Cite journal |title=An Unsung Hero |url=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45.pdf |journal=Lasallian Gateway 45}}</ref>{{rp|14}}
1904年,與[[拔萃男書院]]及[[皇仁書院]]舉行香港首場校際[[足球]]比賽。<ref name=":0" />{{rp|38}}
1909年,首次在校際足球比賽中奪得總冠軍。<ref name="#1"/>{{rp|38}}
1913年9月,成立香港首支童軍旅團:香港第一旅
1917年,於羅便臣道校園近羅便臣道一邊建成南座大樓,新增課室。<ref name="#1" />{{rp|135}}
1918年,分別取得校際足球及游泳比賽總冠軍,並在校際田徑比賽保持六連勝成績。<ref name="#1" />{{rp|42}}
===[[堅尼地道]]新址(1918年
1918年2月13日,華南發生歷時50秒的[[1918年南澳大地震|南澳大地震]],羅便臣道校舍北座聖若瑟樓
同年,[[艾瑪·撒隆|艾瑪]]修士有見[[九龍]]區學生的教育需要,在[[漆咸道]]創立聖若瑟書院分校(St. Joseph's College Branch School),1932年改稱[[喇沙書院]]。<ref>{{Cite web|title=Bro. Sauron, Aimar Pierre|url=https://www.lscoba.com/lasallians-remembered/name/aimar-pierre-sauron/|website=La Salle College Old Boys' Association}}</ref>
1921年,舊大樓(又稱北座,後又稱高錕樓)
1925至1927年,田徑隊連續三年贏得港督盾,即校際田徑賽冠軍<ref name="#1" />{{rp|59}},並於1932、1935、1936年再奪冠軍。
第118行 ⟶ 第120行:
1926年,慶祝五十週年金禧,舉辦運動會、感恩祭、音樂會等活動。5月17日,書院首次舉行開放日,[[教育局局長 (香港)|教育司]][[活雅倫]]出席頒獎。<ref name="#1" />{{rp|56}}
1934至1939年,香港第一旅破紀錄五度贏得童軍最高技能比賽威爾斯太子錦標<ref name=":13" />。
1937年,[[七七事变|盧溝橋事變]]爆發,中國進入全面對日[[中国抗日战争|抗戰]]。書院本其有教無類的辦學精神,免除來港貧苦學生的學費總額達8,673港元,至1939年有240名學生(全校學生共679名)獲學費減免或寬免。<ref>{{Cite news|title=ST. JOSEPH'S COLLEGE Need for Curriculum in Keeping With Changing Ideals|work=Hong Kong Telegraph|date=1939-01-25}}</ref>
=== 二戰期間(1941年─1945年) ===
1941年12月7日,[[香港日佔時期|日軍侵略香港]]。開戰初期,英軍使用書院作為醫療基地,並收容
[[香港日佔時期|日佔時期]],書院被用作醫療倉庫、滯港馬來西亞籍學生的宿舍和博愛會醫院<ref name=":12" />{{rp|4}} 。留港的第20任校長莊拉霖修士(Bro. John LYNAM)、前任九龍分校校長奧保祿修士(Bro. Paul O'CONNELL)和馬丁修士(Bro. Martin KELLEHER、1968年任[[聖若瑟小學]]首任校長) 先由[[香港
=== 戰後發展(1946年─1999年) ===
[[File:Prince of Wales banner competition.jpg|thumb|right|200px|威爾斯太子錦標歷屆優勝隊伍牌匾]]
1946年:書院於4月8日由校長莊拉霖修士重開<ref name=":0" />{{rp|51}},並邀請於[[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匯豐銀行]]工作的1939年畢業生 Enrico Rosario 回校擔任學校秘書(直至1993年退休),令書院得以迅速恢復辦學<ref>{{Cite journal |title=School Secretary Extraordinary Mr. Enrico Rosario (1923 – 1998) |url=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76.pdf |journal=Lasallian Gateway 76 |access-date=2024-02-26 |archive-date=2024-02-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6153013/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76.pdf |dead-url=no }}</ref>{{rp|3}}。因應社會變遷,戰後學生以華人為大多數。
1957年:開始每年出版「綠與白校刊」
1962年:德國會所拆卸,改建為一座八層高的現代建築物,稱為新座(New Building),1963年10月25日由港督[[柏立基]]開幕。<ref name=":8" />
1967年:[[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聖若翰救傷隊少青團]]聖若瑟救護見習支隊成立,為改制後香港首支聖若翰救傷隊少年隊伍<ref name=":30">{{Cite book|title=香港聖約翰救傷隊百周年紀念特刊|last=香港聖約翰救傷隊|year=2016}}</ref>{{rp|155}}。
1968年:[[聖若瑟小學]]創校,書院不再提供小學五年級及六年級課程,主管小學部的馬丁修士擔任首任校長。<ref>{{Cite journal |title=St. Joseph’s College Primary School |url=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61.pdf |journal=Lasallian Gateway 61}}</ref>
1968年:港島第一旅成為至今唯一同年贏得深資童軍支部最高技能比賽(威爾斯太子錦標賽,1999年改名為全港深資童軍錦標)及童軍支部最高技能比賽(嘉爾頓錦標賽)的童軍旅。該旅深資童軍團15次奪得錦標,奪冠數為全港最多<ref name=":13">{{Cite web|title=歷屆優勝隊伍|url=https://sites.google.com/scouting.org.hk/venture/%E5%85%A8%E6%B8%AF%E6%B7%B1%E8%B3%87%E7%AB%A5%E8%BB%8D%E9%8C%A6%E6%A8%99%E8%B3%BD/%E6%AD%B7%E5%B1%86%E5%84%AA%E5%8B%9D%E9%9A%8A%E4%BC%8D|website=全港深資童軍錦標賽|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6153031/https://sites.google.com/scouting.org.hk/venture/%E5%85%A8%E6%B8%AF%E6%B7%B1%E8%B3%87%E7%AB%A5%E8%BB%8D%E9%8C%A6%E6%A8%99%E8%B3%BD/%E6%AD%B7%E5%B1%86%E5%84%AA%E5%8B%9D%E9%9A%8A%E4%BC%8D|archive-date=2024-02-26|access-date=2024-03-15|dead-url=no}}</ref>。
1969年:9月27日舉行首屆賣物會(Bazaar)為柴灣校舍(即後來的[[喇沙會]]學校[[張振興伉儷書院]])籌款,舊生、[[首席非官守議員|行政局首席非官守議員]][[羅理基 (醫生)|羅理基]]爵士主禮。<ref>{{Cite journal |title=BAZAAR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0}}</ref>
第146行 ⟶ 第150行:
1975年:慶祝百年校慶,九位學生組成百週年籌備委員會。2月21日於[[香港希爾頓酒店|希爾頓酒店]]舉辦舊生晚宴。2月23日舉行感恩祭,[[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天主教香港教區署理主教]]林焯煒共祭。2月28日於[[香港大球場|政府大球場]]舉行喇沙會學校運動會,由[[香港總督|港督]][[麥理浩]]主禮。3月1日舉行百年校慶開放日,由[[教育局局長 (香港)|教育司]]陶建主禮。<ref name=":14">{{Cite web|title=Centenary Year of La Salle Brothers' arrival in Hong Kong|url=https://heritage.sjc.edu.hk/history/kennedy6.php|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 Green and White Herit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25120759/https://heritage.sjc.edu.hk/history/kennedy6.php|archive-date=2021-06-25|access-date=2024-02-26|dead-url=no}}</ref>
1981年:學生會成立<ref name=":14" />,負責弘揚若瑟夫精神及服務學生,並接手舉辦週年開放日、才藝表演、學生節等活動。
1990年代:第26任校長湯瑪士修士(Bro. Thomas FAVIER)大力推動體育校隊發展,並親自擔任足球隊領隊老師 <ref name=":15">{{Cite journal |title=Brother Thomas Favier (9-2-1942 to 7-9-2017) |url=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73.pdf |journal=Lasallian Gateway 73 |access-date=2024-02-26 |archive-date=2024-02-26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6153021/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73.pdf |dead-url=no }}</ref>{{rp|4}},書院多次贏得學界足球以至游泳和籃球比賽冠軍。1990年至1993年,書院連續三年稱冠學界足球及游泳比賽。
=== 21世紀 (2000年─現在) ===
2000年:慶祝125週年校慶。1月21日,[[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胡振中]]樞機主持校慶感恩祭。1月29日,千禧年開放日由[[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行政長官]][[董建華]]主禮。<ref>{{Cite web|title=A New Era|url=https://heritage.sjc.edu.hk/history/kennedy7.php|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 Green and White Heritage|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25140813/https://heritage.sjc.edu.hk/history/kennedy7.php|archive-date=2021-06-25|access-date=2024-02-26|dead-url=no}}</ref>
2002年:湯瑪士修士卸任校長,並繼續擔任校監至2014年,由數學
2002年、2010年: 該年[[香港中學會考]]出產四名10優狀元,為當屆會考最多狀元的學校。<ref name="#4" /><ref name="#7" />
第161行 ⟶ 第165行:
2003年:書院成為首間奪得該年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中文組及英文組冠軍(第19屆)的學校,該紀錄至今尚未被打破。<ref>{{Cite web|title=歷屆得獎學校|url=https://www2.stheadline.com/mkt/debate/index_c01_01.html|website=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access-date=2024-02-26|archive-date=2024-02-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6063502/https://www2.stheadline.com/mkt/debate/index_c01_01.html|dead-url=no}}</ref>
2007年:書院遷至堅尼地道以來的首次主要擴展工程完成,Agabeg 新翼(Agabeg Annex)於11月6日開幕。<ref>{{Cite web|title=History|url=https://www.sjc.edu.hk/about_sjc.php?content=history|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6|archive-date=2023-11-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124145235/https://www.sjc.edu.hk/about_sjc.php?content=history|dead-url=no}}</ref>
2010年:慶祝135週年校慶。2月7日,開放日由舊生、諾貝爾獎得主「光纖之父」[[高錕]]主禮,並將舊大樓命名為高錕樓。<ref>{{Cite news|url=https://news.sina.cn/sa/2010-02-08/detail-ikmyaawa2590747.d.html|title=光纤之父高锟重返中学母校 忆高中生活点滴|work=中新網、文匯報|accessdate=2024-02-26|archive-date=2024-03-0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302015440/https://news.sina.cn/sa/2010-02-08/detail-ikmyaawa2590747.d.html|dead-url=no}}</ref>
2015年:慶祝140週年校慶。2月1日,開放日由舊生、[[東亞銀行]]主席[[李國寶]]主禮。3月19日,[[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湯漢]]樞機主持校慶感恩祭<ref>{{Cite web|title=140th Anniversary Mass|url=https://www.sjc.edu.hk/event.php?content=newscontent&newsid=154|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6|archive-date=2024-02-26|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6153015/https://www.sjc.edu.hk/event.php?content=newscontent&newsid=154|dead-url=no}}</ref>。11月14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週年晚宴,逾1700人出席。<ref>{{Cite web|title=140th Anniversary Gala Dinner|url=https://www.sjc.edu.hk/event.php?content=newscontent&newsid=183|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6|archive-date=2023-11-29|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129212510/https://www.sjc.edu.hk/event.php?content=newscontent&newsid=183|dead-url=no}}</ref>
2016年:書院獲教育局批准使用堅尼地道26號空置校舍<ref name=":10" />,翻修工程於2018年9月完成,供中四和中六學生上課之用。
2020年:書院啟動名為 Vision 22 的校舍重建計劃,預計花費約5億元,短期內翻新新大樓主體和 Agabeg 新翼設施,長遠重建新禮堂以上的新大樓東部和開挖三角形球場下的護土牆,預期於22年後
2022年:繼1998
2022年、2024年:Vision 22 的第一 (教員室、[[李家誠]]創新空間)、二(學生活動空間、張冠城紀念學習空間、健身室)期翻新項目分別完工揭幕。
==學校傳統==
===校訓===
Labore et Virtute([[拉丁文]]);Labour and Virtue([[英文]])<ref name=":1" />;勤勞與美德 (中文
勤勞與美德總結了聖若瑟書院主保聖人[[聖若瑟]]的一生:聖若瑟是一位勤勞的木匠,其高尚的品格使他成為[[耶穌]]的「父親」。校訓也彰顯聖若瑟書院的精神:本著勤勞與美德,學生應能活出成功的人生,持守書院的優良傳統。<ref name=":1" />
=== 校徽 ===
聖若瑟書院校徽上的彩帶寫上校名 "SAINT JOSEPH'S COLLEGE",十字架代表[[天主教會|天主教]]信仰。盾徽上方的五角星和光芒取自[[喇沙會]]的會徽,左方的書本和明燈象徵知識,書本上的A和Ω象徵知識的傳授,右方的折骨取自[[聖若翰·喇沙|聖若翰喇沙]]的家族紋章,象徵勇氣。盾徽下的[[鸢尾属|鳶尾花]]是[[法国|法國]]國花,代表[[聖若翰·喇沙|聖若
=== 校歌 ===
聖若瑟書院的校歌原名為 Our Alma Mater's Call,原曲為19世紀[[爱尔兰|愛爾蘭]]傳統民歌{{link-en|O'Donnell Abú|O'Donnell Abú}},由第17任校長馬爾真修士 (Bro Marcian James
}})、[[马来西亚|馬來西亞]][[ {| class="toccolours" style="float: centre; margin-left: 2em; margin-bottom: 1em; font-size: 85%; background:#c6dbf7; color:black; width:25em; max-width: 75%;" cellspacing="5"
第233行 ⟶ 第238行:
=== 稱謂 ===
書院官方名稱為「聖若瑟書院 St. Joseph's College」,但校徽及部分場合使用英文全寫「Saint Joseph's College」。書院的中文官方名稱一度被登記為「聖若瑟英文書院」,直至2018年獲[[教育局 (香港)|教育局]]批准於9月1日正名<ref>{{Cite web|title=Fellow Josephians, at last ....|url=https://www.facebook.com/SJCOBA/photos/fellow-josephians-at-last-as-far-as-we-can-ascertain-that-was-the-name-on-the-or/958113331005518/|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 Old Boys' Association, Hong Kong}}</ref>。1962年前,書院堅尼地道正門刻有「院書大 St. JOSEPH'S COLLEGE 瑟若聖」字樣<ref name="#1" />{{rp|133}}。香港法例第53B章《古物及古蹟(古蹟及歷史建築物的宣布)(綜合)公告》第3(aq)條及第1048章《聖約瑟書院法團條例》則譯為「聖約瑟書院」<ref name=":23" />,坊間亦常採用。
聖若瑟書院的學生稱為若瑟夫 (Josephian)<ref name=":1" />,俗稱聖Jo仔。
聖若瑟書院常以「綠與白」 (Green and White,簡稱G&W) 作為前綴。以綠與白為名的包括書院的傳統精神 (G&W Spirit)、開放日 (G&W Day)、步行籌款 (G&W Walkathon)、舞會 (G&W Ball)、音樂會 (G&W Concert)、校刊 (G&W Magazine)、校網 (G&W Online、G&W Heritage)和籌款感謝牆 (G&W Wall)。
=== 若瑟夫精神 ===
「若瑟夫精神」為書院對學生人格特質的理想。書院並無將之具體量化,但期望學生能活出自己所定義的「若瑟夫精神」,忠於上主、勇於承擔職務、關愛他人,並將之傳承予低年級學生。<ref name=":22" />
===口號===
每逢學界體育比賽,學生會成員與高年級學生均會組織打氣隊到比賽現場為校隊打氣。在迎新日、學生會活動、開放日及中六最後上課日,傳統上該年學生會主席均會帶領學生叫喊口號
書院最常用的打氣口號為 :
*L:打氣領袖
*J:若瑟夫
{{Cquote|L: Josephians, are you ready?<br />
=== 課時 ===
創校初期,書院跟隨[[意大利]]習慣,將每星期三列為學校假期<ref>{{Cite web|title=Annual Report on Education 1881 (para 19)|url=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a1881/2472.pdf|website=HKU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ref>。現時,冬令時間的每星期三及夏令時間(九月及五月)為半日制,仍與[[意大利]]多數中學的課時相若。此外,書院早於1883年便應教育司邀請提供簿記課<ref name=":0" />{{rp|31}},現時仍於初中開設會計導論科目。
==校園==
聖若瑟書院坐落於[[中半山]][[堅尼地道]]7號及26號,由[[金鐘]][[太古廣場]]步行前往需約12到18分鐘,由[[中環站|中環港鐵站]]步行前往則約需8到12分鐘,亦可乘搭路線[[城巴12A線|12A]]、[[城巴23線|23]]、[[城巴40線|40]]、[[過海隧道巴士103線|103]]巴士和路線 [[香港島專線小巴1A線|1A]]、[[香港島專線小巴28線|28]]小巴<ref>{{Cite web|title=Transportation tips|url=https://www.sjc.edu.hk/|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0-07-30|archive-date=2024-02-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4161106/https://www.sjc.edu.hk/|dead-url=no}}</ref>
校舍東面連接[[花園道]]與[[堅尼地道]]的小徑名為聖若瑟徑(St. Joseph's Path)。該路前稱包打梨路(Boundary Path),[[市政局 (香港)|市政局]]於1975年7月28日通過更名,以紀念書院百年校慶。<ref>(1) Minutes of the meeting of Administration Select Committee of Urban Council (28 July 1975); (2) Proposed Renaming of Boundary Path (包打梨路) as St. Joseph's Path (聖若瑟徑) and Change of the Chinese Name of Tramway Path from 火車路 to 纜車徑 USD RA 4/513/75 (22 July 1975)</ref>
聖若瑟書院校園由[[堅尼地道]]7號舊大樓 (Old Building,又稱高錕樓 Charles Kao Block或北座 North Block)、教堂座(Chapel Block,又稱西座 West Block)、新大樓 (New Building,又稱南座 South Block)、Agabeg 新翼 (Agabeg Annex) 和[[堅尼地道]]26號校舍組成。
舊大樓、教堂座、新大樓之間的中庭為人造草地足球場,兩側新、舊禮堂下方的空間為籃球場。該空地原為德國會所的後院<ref>{{Cite web|title=Boundary Path (not Tramway Path)|url=https://gwulo.com/media/14228|website=Gwulo}}</ref>,書院於1918年遷入後即作為操場之用。英格蘭名宿[[杰克·查尔顿|積查爾頓]]曾於1988及1995年兩次蒞臨球場與學生交流<ref>{{Cite news|url=https://www.irishmirror.ie/sport/soccer/soccer-news/brother-patrick-tierney-reflects-jack-22354727|title=Brother Patrick Tierney reflects on Jack Charlton's visits to Hong Kong and teaching children football|date=2020-07-15|work=Irish Mirror}}</ref>。2024年,足球場以前校監、第26任校長湯瑪士修士命名,紀念其在校長任上親自帶領足球隊15度贏得學界總冠軍。
=== 舊大樓/高錕樓/北座(1920─) ===
舊大樓於1920年落成,1921年9月5日由[[香港總督|港督]][[司徒拔]]揭幕<ref name=":6">{{Cite journal |last= |title=Trials and Joys of Brother Aimar |url=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94.pdf |journal=Lasallian Gateway 94 |volume=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4161106/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94.pdf |archive-date=2024-02-24 |access-date=2024-02-24 |dead-url=no}}</ref>{{rp|5}}、[[天主教香港教區首牧列表|天主教香港代牧區宗座代牧]][[師多敏]]主教祝聖<ref name="#1" />{{rp|45}},樓高四層,面向足球場的一面可見九個柱拱,每層則以遊廊連接五個標準課室和兩端的小房間。樓頂面向足球場一面建有藍白色[[帕拉第奥母题|舍利安拿式]]山牆,山牆內放有[[聖若翰·喇沙|聖若翰喇沙]]和孩童石像,其上為十字架,其下寫上書院創校年份 1875。舊大樓左右兩端各有一座塔樓,面向[[紅棉路]]的外牆以兩層高的巨型[[爱奥尼柱式|愛奧尼亞柱式]]承托<ref name=":5" />。舊大樓現時主要由中一、中二、中三和中五年級使用作課室,並設社工室、乒乓球桌、英語閣、數學閣和訓導老師室,底層連接聖若瑟徑側門和供中一學生專用的三角形硬地球場。<ref name=":7">{{Cite web|title=Floor Plan|url=https://www.sjc.edu.hk/about_sjc.php?content=campus|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4|archive-date=2023-12-1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211051006/https://www.sjc.edu.hk/about_sjc.php?content=campus|dead-url=no}}</ref>
=== 教堂座/西座(1925─) ===
教堂座於1925年10月24日由[[香港總督|港督]][[司徒拔]]於卸任前揭幕<ref name=":6" />{{rp|6}},同樣樓高四層,由實心牆築成,牆上開設窗洞和教堂層的小陽台,頂部建有小塔和十字架<ref name=":7" />。現設有教堂、音樂室、科學實驗室、初級化學實驗室、[[高錕]]教室
=== 新大樓/南座(1963─) ===
為擴展空間及適應戰後教育需要,書院拆除原建於1902年、樓高五層的歐式建築德國會所(Club
=== Agabeg 新翼(2007─) ===
2005年,校舍於新禮堂下方進行擴展工程,增建空間命名為 Agabeg Annex 以紀念2005年將三百萬元遺產贈予書院的1927年畢業生 Godfrey Avryl Agabeg<ref>{{Cite web|title=Saint Joseph's College Foundation Limited|url=https://www.sjc.edu.hk/about_sjc.php?content=foundation|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4|archive-date=2023-11-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124145237/https://www.sjc.edu.hk/about_sjc.php?content=foundation|dead-url=no}}</ref>。新翼於2007年11月6日由舊生、聖若瑟書院基金有限公司主席[[李國寶]]揭幕<ref>{{Cite journal |title=Agabeg Annex Grand Open Day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2008 |page=151}}</ref>。新翼原為[[利國偉]]爵士科技學習中心、舊生教員室 E、同仁會教員室 F、李仲賢醫生及李國賢博士視覺藝術室
=== 堅尼地道26號校舍(2018─) ===
受空間和法定古蹟地位影響,堅尼地道7號校舍的擴建潛力有限。書院因而於2014年向教育局申請使用位於堅尼地道26號、被列作[[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一級歷史建築]]的空置校舍,2016年獲局方批准<ref name=":10">{{Cite news|url=https://eduplus.hk/edukids/detail.jsp?subcatID=204|title=堅尼地道前校舍 批予聖若瑟擴校|work=星島日報|date=2016-07-25|accessdate=2024-02-24|archive-date=2024-02-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4163820/https://eduplus.hk/edukids/detail.jsp?subcatID=204|dead-url=no}}</ref>。 重修後的26號校舍於2018年9月新學年啟用,設有中四和中六課室、教員室、音樂禮堂、文淵閣
26號校舍建於1935年,原為前日本人小學校舍,後曾為警察訓練學校及五間學校所用。校舍為具[[装饰风艺术|裝飾藝術風格]]、日本、[[希臘復興式建築|希臘復興]]特色的[[新古典主義]]建築<ref>{{Cite web|title=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No. 26 Kennedy Road, Central, Hong Kong|url=https://www.aab.gov.hk/filemanager/aab/common/historicbuilding/en/72_Appraisal_En.pdf|website=古物諮詢委員會}}</ref>。日人曾於校內建有「神社」,現為喇沙像之基座。
第278行 ⟶ 第293行:
高主教得悉書院位於[[堅道]]9號的校舍不敷應用,遂於1881年3月於[[己連拿利]]和[[羅便臣道]]交界購置物業。書院自1881年6月6日起於羅便臣道辦學,北座及南座分別於1882年及1917年落成。1918年[[南澳大地震]]後書院分階段遷至德國會所,兩座校舍最終於1921年交還[[天主教香港教區]]。<ref name="#1" />{{rp|23}}
初時,羅便臣道校舍只有一間小屋,師生須於草棚內上課。北座(即聖若瑟樓,St. Joseph's Building)於1881年11月3日由[[香港總督|港督]][[軒尼詩 (香港總督)|軒尼詩]]奠基,1883年1月6日由[[香港總督|署理總督]][[馬師]]揭幕、高主教親自祝聖。聖若瑟樓原有兩層,後於1898年和1903年加建第三層及附翼供寄宿生住宿<ref name=":19">{{Cite web|title=St. Joseph's College at Robinson Road|url=https://heritage.sjc.edu.hk/history/robinson.php|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 Green and White Heritage}}</ref>。南澳大地震後,政府認為聖若瑟樓不再適合作為校舍之用,聖若瑟樓自1920年起遂改作住宅,直至1988年拆卸並由[[長江實業]]重建為住宅樂信臺<ref name=":18">{{Cite web|title=St Joseph's College / St Joseph's Building [1882-1988]|url=https://gwulo.com/Saint-Josephs-Building#15~22.2762~114.1542~Map_by_GovHK-Markers~100|website=Gwulo Old Hong Kong}}</ref>。坊間常將聖若瑟樓與鄰近的聖若瑟臺(St. Joseph's
近羅便臣道的南座於1917年落成。書院遷離後,該三層大樓連同聖若瑟大廈自1925年起成為[[香港華仁書院]]校舍,1955年成為[[聖貞德中學|聖貞德學校]]校舍,直至1960年拆卸重建。<ref name=":18" />
時至今日,書院仍保存[[軒尼詩 (香港總督)|軒尼詩]]1881年11月3日於聖若瑟樓奠基儀式中使用的奠基石和銀鏟。
=== 堅道校舍(1878─1881) ===
高主教得悉書院因空間所限無法取錄華籍學生後,於1876年以一萬四千港元購入位於[[堅道]]9號的平房 Buxley Lodge,設有四間課室。書院於1878年1月安排部分歐籍學生遷入<ref name=":21" />。該址現為[[堅道]]21號雅苑,而非[[堅道]]99號豐樂閣的前身大宅百事樓(Buxey Lodge)。<ref>{{Cite web|title=231. 在家漫遊:戰爭與和平(一百五十一) 堅道的聖若瑟書院 Buxley Lodge 與麼地大宅Buxey Lodge|url=https://www.facebook.com/HKHeritages/posts/2217550105088147|website=香港文物 Hong Kong Heritages}}</ref>
=== 砵典乍街校舍(1875─1881) ===
前身為聖救世主書院校舍,設有四間課室<ref name=":25" />。1878年1月,堅道校舍啟用,騰出的空間讓書院得以取錄中國籍學生。現為樂慶里休憩處。
==課外活動==
聖若瑟書院以由學生主導各類型課外活動聞名。校方認為,相比考試,課外活動對個人成長更為重要
書院的主要學生團體包括學生會(Students' Union, SU)、扶輪少年服務團(Interact
=== 學生會 ===
成立於1981年9月<ref>{{Cite journal |title=Students' Union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82 |page=3}}</ref>,負責課外活動頒獎典禮(1981年起)、設計學生證、學生節(1982年起<ref name=":20">{{Cite journal |title=Students' Union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83 |page=39}}</ref>)、開放日(1985年起<ref>{{Cite journal |title=Students' Union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85 |page=36}}</ref>)、中一迎新、才藝表演(Internal Talent Quest, ITQ)(1986年起<ref>{{Cite journal |title=STUDENTS' UNION |journal=Green and White 1986 |page=35}}</ref>)、學生論壇(2016年起)、學生會選舉(2018年起<ref>{{Cite web|title=[Public Consultation]|url=https://www.facebook.com/sjcsu143/posts/pfbid0S68sWZjtfsgRHvYqNBQK4jdnoTv8X5WXajqLtytn4sNLQfzERE6XHTTCycQPJf5fl|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 143rd Students' Union|date=2018-05-04}}</ref>)。早年曾舉辦聖誕派對、生涯規劃活動、公民教育活動、「綠與白普查」、售賣文具等,1992年
1992年起,學生會每年舉辦週年開放日(當年稱為同樂日)<ref>{{Cite journal |title=Fun Fair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92 |page=214}}</ref>。2005年起,首次為開放日推出由學生主唱、填詞和編曲的主題曲及音樂影片<ref>{{Cite journal |title=Students' Union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2005}}</ref>。2021年起,推行信任票制度,首次由學生投票選出學生會。<ref>{{Cite web|title=The 147th Students' Union Election was successfully held today (15/7).|url=https://www.facebook.com/146sjcsu/posts/pfbid0nAe18noXoQ4giZrBDvf84fr1QSNffe85jMtEva6XUgq4sTsAKdNVcCTVo6ja7Juel|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 146th Students' Union|date=2021-07-15}}</ref>
才藝表演於1976年首次舉辦,共28組學生表演唱歌、彈奏結他、話劇,並邀請三間女校學生表演<ref>{{Cite journal |title=TALENT QUEST 76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6 |page=88}}</ref>。1985年由音樂學會復辦,中六學生[[趙增熹]]為負責學生之一。此後每年的才藝表演決賽均會邀請歌星到校演出,當中包括[[太極樂隊]](1986)、[[王菲]](1991)、[[楊千嬅]](1997)、[[聖若瑟小學|小學]]舊生[[陳奕迅]](1999、2000)、[[容祖兒]](2000)、[[Twins]](2002)、[[張敬軒]](2007、2022)、[[鄧紫棋]](2007、2009、2011)、[[洪卓立]](2008、2019)、舊生[[許廷鏗]](2010、2014、2021、2023)、[[C AllStar]](2011、2015)、[[Supper Moment]](2014、2018)、[[周柏豪]](2015)、[[周殷廷]](2015)、[[江海迦]](2017)、[[ToNick]](2017)、舊生[[梁釗峰]](2017、2019)、[[RubberBand]](2021)、舊生[[林家謙]](2021)、[[吳林峰]](2021)、[[Lolly Talk]](2022)、[[Serrini]](2023)、[[張天賦]](2024)、[[李幸倪]](2024)、[[Kiri T]](2024)。1971至1976年,社會服務學會曾舉辦慈善演唱會 Sound Collection,嘉賓包括 [[Joe Junior]]、[[黎愛蓮]]、[[陳美齡]]、新特樂樂隊、菲裔樂隊 Danny Diaz等 <ref>{{Cite journal |title=SOUND COLLECTION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2 |page=}}</ref><ref>{{Cite journal |title=Sound Collection 2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3}}</ref><ref>{{Cite journal |title=Sound Collection V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6 |page=91}}</ref>,為該年課外活動籌款。
=== 扶輪少年服務團 ===
成立於1966年3月21日,早年由[[扶輪社]]社員督導<ref>{{Cite journal |title=The Interact Club of St Joseph's College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66 |page=115}}</ref>,負責舉辦「綠與白步行籌款」、「綠與白舞會」及社會服務活動。綠與白舞會於1970年2月21日首次舉辦,早年用於為該年校刊籌款,並於現場舉行「綠與白小姐」選美比賽(Miss Green and White)<ref>{{Cite journal |title=GREEN AND WHITE BALL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0}}</ref>,千禧年後曾改為選出「綠與白情侶」(Green and White Couple),2012年起每年推出由學生包辦製作和演出的舞會宣傳短片。綠與白步行籌款於1972年首次舉辦,亦用於為校刊籌款。<ref>{{Cite journal |title=Interact Club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4 |page=117}}</ref>
=== 品德教育及學業推廣委員會 ===
第308行 ⟶ 第329行:
成立於1984年9月<ref>{{Cite journal |title=Music Society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85 |page=172}}</ref>,負責舉辦才藝表演(1985年起)及週年「綠與白音樂會」(2002年起),並組成室內男聲合唱團(Chamber Boys' Choir,2017年起)、管弦樂團等參賽及表演隊伍。
1972年,朱兆平加入書院成為首位專任音樂教師,初級合唱團首年即奪得香港學校音樂節第一名<ref>{{Cite journal |title=COLLEGE CHOIR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2}}</ref>。1974年,首次奪得混聲合唱團(與[[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聯隊)挑戰組第一名暨音樂學會盾<ref>{{Cite journal |title=School Choir |journal=Green and White Magazine 1974 |page=149}}</ref>。2024年,室內男聲合唱團
=== 制服團體 ===
書院的制服團體為[[香港童軍總會]]港島第一旅(童軍團、空童軍團、深資童軍團、供舊生參與的樂行童軍團)、[[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聖若瑟救護見習支隊、[[香港紅十字會]][[香港紅十字青年團|紅十字青年團]]第17團。
港島第一旅成立於1913年9月,為香港首支童軍旅團。其時[[香港童軍總會]]尚未成立,旅團須在倫敦註冊,團長為寶雲( F J Bowen) 少校(1920-21年間為[[香港童軍總會]]香港總監),共有100名團員<ref name=":26" />。11月設高級童軍團(St. Joseph's Body Guards)供18至25歲舊生參與,為香港樂行童軍活動的起源<ref name=":27" />。12月設海童軍隊,由史捷菲(Philip Streatfield)海軍上校主持,為香港海童軍活動的起源,約於一戰前解散<ref name=":28" />。1914年,第一旅於[[美利兵房]]操場舉行香港首次童軍露營,翌年於書院羅便臣道校園前地舉行香港首次童軍大會操<ref name=":29" />。1934至1939年,香港第一旅破紀錄五度贏得童軍最高技能比賽威爾斯太子錦標<ref name=":13" />,當時負責老師為{{link-en|柯昭璋|Quah Chow Cheung|柯昭璋}}<ref name="#1" />{{rp|134}},他戰時在[[昂船洲]]作戰遭遇空襲重傷,後因軍旅服務獲頒{{link-en|效率獎章|Efficiency Decoration|ED}},1950-53年間成為[[香港童軍總會]]首位華人香港總監。1968年,港島第一旅成為至今唯一同年贏得深資童軍支部最高技能比賽(威爾斯太子錦標賽)及童軍支部最高技能比賽(嘉爾頓錦標賽)的童軍旅。此後,港島第一旅連續六屆(至1978年)及於1984年奪得威爾斯太子錦標,並於2008、2014、2024年奪得改名後的全港深資童軍錦標,為歷屆奪冠最多(15次)的深資童軍團<ref name=":13" />。童軍團則八次奪得嘉爾頓錦標,僅次於奪得九次的[[香港華仁書院]]港島第十五旅。<ref>{{Cite web|title=歷屆冠軍|url=https://prog.scouting.org.hk/scouts/carltontrophy/past-champions/|website=全港嘉爾頓錦標賽|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6153020/https://prog.scouting.org.hk/scouts/carltontrophy/past-champions/|archive-date=2024-02-26|access-date=2024-02-26|dead-url=no}}</ref>
[[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香港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聖若瑟救護見習支隊成立於1967年11月1日。戰後,救傷隊重整原有的見習隊架構,並於聖若瑟書院成立香港首支見習支隊<ref name=":30" />{{rp|155}}。早於1913年,聖約翰救傷會便曾於書院教授急救課程,為該會青少年急救教育的起源<ref>{{Cite web|title=聖約翰機構探討 2013 年版本|url=http://www.stpaulsambulance.com/Knowledge%20of%20SJ%202013%20rearranged%20by%20AO%20Francis.pdf}}</ref>。1927年,[[聖約翰救傷隊少青團|聖約翰救傷隊]]聖若瑟書院支隊(即成年隊伍)成立<ref name="#1" />{{rp|61}}。當時團員包括張冠城(張氏為地產商、大埔華爾登酒店東主,得其捐款並以其命名的張冠城紀念學習空間2024年於書院開幕)。<ref>{{Cite web|title=1928年聖若瑟書院聖約翰救傷隊合照|url=https://www.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758439632958191&id=100063764821438|website=商城雜記}}</ref>
[[香港紅十字會]][[香港紅十字青年團|紅十字青年團]]第17團成立於1963年,為現存第13支青年團隊伍。
==學界體育比賽==
多年來,聖若瑟書院於各項學界運動比賽中屢次奪冠,並出產[[唐福祥]]、張榮漢、郭寶根、陳振興、[[沙利士]]([[喇沙書院|九龍分校]])、龔華傑、馮紀魂、[[黃興桂]]、[[李炳德]]、[[康寶駒]]、郭迪明、[[鄧浩光]]、[[山度士 (足球運動員)|山度士]]、[[李偉文]]、[[蔡芳裕]]、[[司徒文俊]]、[[陳志康 (足球運動員)|陳志康]]、[[李思明]]、[[梁智駒]]、[[朱兆基]]、[[潘志豪]]、[[宗銘達]]、張錦州、翁萬特、[[符泳]]、[[方力申]]、辛法義、鍾國樑、趙蕸雄、[[王祐天]]、吳鎮男、[[顏卓彬]]、鄭清然、麥世霆、[[袁振謙]]等本地知名運動員及體育界人士。書院會取錄甚或主動邀請具潛質的學生運動員,並提供彈性的學習安排遷就日程,惟運動員亦須與其他學生一起上課和考試,以維持一定的成績供日後升學之用<ref>{{Cite news|url=https://mag.sportsoho.com/%E3%80%90Cover%20Story%E3%80%91%E3%80%90%E5%AD%B8%E7%95%8C%E8%B6%B3%E7%90%83%E7%B2%BE%E8%8B%B1%E8%B3%BD%E7%89%B9%E8%BC%AF%E3%80%91%E8%81%96%E8%8B%A5%E7%91%9F%E6%9B%B8%E9%99%A2%20%E5%82%B3%E7%B5%B1%E8%B6%B3%E7%90%83%E5%90%8D%E6%A0%A1%E7%9A%84%E5%BE%A9%E8%88%88%E4%B9%8B%E8%B7%AF|title=【學界足球精英賽特輯】聖若瑟書院 傳統足球名校的復興之路|work=運動版圖|date=2024-03|accessdate=2024-03-15|archive-date=2024-03-0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308181426/https://mag.sportsoho.com/%E3%80%90Cover%20Story%E3%80%91%E3%80%90%E5%AD%B8%E7%95%8C%E8%B6%B3%E7%90%83%E7%B2%BE%E8%8B%B1%E8%B3%BD%E7%89%B9%E8%BC%AF%E3%80%91%E8%81%96%E8%8B%A5%E7%91%9F%E6%9B%B8%E9%99%A2%20%E5%82%B3%E7%B5%B1%E8%B6%B3%E7%90%83%E5%90%8D%E6%A0%A1%E7%9A%84%E5%BE%A9%E8%88%88%E4%B9%8B%E8%B7%AF|dead-url=no}}</ref>。[[香港學界體育聯會|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網站備存1991-92學年起的學界比賽冠軍名單<ref>{{Cite web|title=冠軍學校一覽表|url=http://www.hkssf-hk.org.hk/hk/sec/champion.htm|website=中國香港學界體育聯會|access-date=2024-02-23|archive-date=2020-01-31|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00131014653/http://www.hkssf-hk.org.hk/hk/sec/champion.htm|dead-url=no}}</ref>,其餘資料
===足球===
聖若瑟書院足球隊約於1880年成立,為中國最早成立的足球隊之一,1908-09學年贏得首次有記錄的大滿貫(高級組及初級組冠軍),至今共贏得116項冠軍。2022
D1(港九區)甲組冠軍(27次
1911-12, 1916-17,
1926-27,
第329行 ⟶ 第358行:
2022-23
D1(港九區)乙組冠軍(29次
1916-17, 1918-19, 1919-20,
1920-21,
第343行 ⟶ 第371行:
2022-23
D1(港九區)丙組冠軍(15次
1990-91, 1991-92, 1992-93, 1994-95, 1995-96,
2001-02, 2006-07, 2007-08,
2013-14
D1(港九區)總冠軍(22次
1982-83, 1983-84, 1984-85, 1985-86, 1986-87, 1987-88,
1990-91, 1991-92, 1992-93, 1994-95, 1995-96, 1996-97, 1997-98, 1998-99, 1999-00,
第356行 ⟶ 第382行:
2022-23
D1(港九區)大滿貫(8次
1916-17,
1935-36,
第363行 ⟶ 第388行:
1990-91, 1991-92, 1992-93, 1995-96
全港學界精英賽冠軍(5次
2022-23
第371行 ⟶ 第395行:
淘汰賽冠軍(7次)1948-49(甲組)、1951-52(甲、乙組)、1954-55(丙組)、1955-56(丙組)、1967-68(甲組)、1977-78(丙組)
超級大滿貫(甲、乙、丙組及精英賽冠軍)(3次) 1990-91, 1991-92, 1992-93
===游泳===
聖若瑟書院游泳隊於1918年首次奪得學界游泳盾<ref name="#1" />{{rp|42}}。1990至93學年,游泳隊連續三年贏得第一組別總冠軍,此後總排名長居第二,但亦有多次贏得各組別冠軍。
D1(港九區)甲組冠軍(12次
2000-01, 2003-04, 2004-05, 2006-07,
2011-12, 2017-18
D1(港九區)乙組冠軍(7次){{來源請求|1951-52|time=2024-02-25}},
1988-89,
1990-91, 1991-92, 1992-93,
第389行 ⟶ 第410行:
2015-16
D1(港九區)丙組冠軍(7次
2013-14, 2017-18,
2021-22, 2022-23
D1(港九區)總冠軍(3次
D1(港九區)大滿貫(1次
===籃球===
聖若瑟書院籃球隊於1925年奪得初級組香港籃球總會盾<ref name="#1" />{{rp|47}},1935年奪得高級組及初級組冠軍並成為總冠軍<ref name="#1" />{{rp|147}}。籃球隊於2017年降至第二組別,翌年重回第一組別,後於2022-23學年再次奪得精英賽冠軍和港島區第一組別總冠軍。
D1(港島區)甲組冠軍(12次)1993-94, 1994-95, 1995-96, 1996-97, 1997-98, 1998-99, 1999-2000, 2001-02, 2005-06, 2006-07, 2022-23, 2023-24
D1(港島區)乙組冠軍(6次)
1992-93, 1997-98, 2003-04, 2005-06, 2007-08, 2022-23
D1(港島區)丙組冠軍
1997-98, 1998-99, 2007-08, 2010-11, 2011-12, 2022-23, 2023-24
D1(港島區)總冠軍
1997-98, 1999-2000, 2001-02, 2005-06, 2006-07, 2007-08, 2022-23, 2023-24
D1(港島區)大滿貫(2次)
第427行 ⟶ 第436行:
全港學界精英賽冠軍(3次)
1997-98, 1999-2000, 2022-23
超級大滿貫(甲、乙、丙組及精英賽冠軍)(2次
===拯溺===
第454行 ⟶ 第460行:
===水球===
泳總學界水球邀請賽冠軍(14次)
2000-01, 2001-02, 2002-03, 2003-04, 2004-05, 2005-06, 2006-07, 2007-08, 2008-09, 2009-10, 2010-11, 2011-12, 2018-19, 2022-23
==傑出學生活動==
第465行 ⟶ 第469行:
3位學生曾獲政府頒發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該獎項表揚於公開考試中取得優異成績並通過面試遴選的考生,自2001年起每年設6個名額。<ref>{{Cite web|title=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url=https://www.wfsfaa.gov.hk/sfo/pdf/common/Form/sgl/seym10.pdf|website=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access-date=2024-02-23|archive-date=2023-05-28|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0528034005/https://www.wfsfaa.gov.hk/sfo/pdf/common/Form/sgl/seym10.pdf|dead-url=no}}</ref> 另外,多年來均有學生獲[[教育局 (香港)|教育局]]頒發香港卓越獎學金到海外知名大學升學。<ref>{{Cite web|title=Hong Kong Scholarship for Excellence Scheme awardees 2021/22|url=https://www.facebook.com/SJCOBA/photos/a.162760580540801/1953938481422993|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 Old Boys Association|date=2021-08-26|access-date=2024-02-23|archive-date=2024-02-23|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3160837/https://www.facebook.com/SJCOBA/photos/a.162760580540801/1953938481422993/|dead-url=no}}</ref>
聖若瑟書院是香港青年領袖同盟
==公開考試成績==
聖若瑟書院每年均有學生於[[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獲得4科或以上5**成績,2015年和2019年分別有7位<ref name=":2">{{Cite web|title=Public Exam Results|url=https://www.sjc.edu.hk/academic.php?content=result|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2|archive-date=2023-11-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124145236/https://www.sjc.edu.hk/academic.php?content=result|dead-url=no}}</ref>。 按照校方的數據,該校學生獲得5*或以上和4級或以上成績的各科平均比率約為一成五及七成<ref name=":2" />,考獲33222成績者介乎七至八成<ref name=":16" />。 以2022年及2023年考試而言,近八成畢業生能升讀本地大學學位課程。<ref name=":16">{{Cite web|title=Annual Report 2022-2023|url=https://www.sjc.edu.hk/documents/AnnualReport_2022-2023.pdf|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2|archive-date=2024-02-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2184431/https://www.sjc.edu.hk/documents/AnnualReport_2022-2023.pdf|dead-url=no}}</ref>
2016年,林浩以7科5** (包括[[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數學科延伸部分|數學科延伸部分單元二]])成績成為該屆[[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榜眼。<ref>{{Cite news|url=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714/mobile/odn-20160714-0714_00176_023.html|title=聖若瑟林浩謝父母恩|work=東方日報|date=2016-07-14|accessdate=2024-02-22|archive-date=2024-02-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2184431/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60714/mobile/odn-20160714-0714_00176_023.html|dead-url=no}}</ref>
2011年,葉琮澔以5A1D成績成為該屆[[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狀元。<ref>{{Cite news|url=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701/00174_001.html|title=恒商威盡高考|work=東方日報|date=2010-07-01|accessdate=2024-02-22|archive-date=2024-02-22|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2184431/https://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00701/00174_001.html|dead-url=no}}</ref>
*4位狀元:2002,2010
*2位狀元:2006
*1位狀元:1998,2000,2004,2007,2008,2009
1959年,何庭森以9科優異、2科良好成績成為該年英文中學會考狀元,工商日報更指該成績為本港會考有史以來最佳<ref name=":3">{{Cite news|title=本年英文中學會考 成績特別優異 兩位天才神童|work=香港工商日報|date=1959-07-28}}</ref>。當時,書院每年均有學生因公開考試成績獲頒政府大學獎學金及中五獎學金。
1931至1937年,共110位學生於香港大學入學試取得合格或取錄證書,僅次於[[英皇書院]](187)及[[皇仁書院]](130)<ref>{{Cite book|title=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last=Peter Cunich|publisher=HKU Press|year=2012|isbn=978-988-8139-21-7|pages=529}}</ref>。單計1933年,共16名學生考入[[香港大學]]<ref>{{Cite news|title=聖若瑟書院之年報|work=香港工商日報|date=1934-02-19}}</ref>。
1914至1921年,書院的香港大學入學試合格率為全港最高,教育司於1921年年報中點名嘉許。<ref>{{Cite web|title=REPORT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1921. para 30|url=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a1921/448.pdf|website=HKU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ref>
1879至1903年,為釐定書院在《補助則例》下可獲的政府補助金金額,上課率達標的學生均需參與由教育司安排的考試<ref>{{Cite web|title=REPORT OF THE INSPECTOR OF SCHOOLS, FOR THE YEAR 1903., p 114|url=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s1904/1836.pdf|website=HKU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ref>,書院多年來表現均令教育司滿意。1890年起一段時期,[[庇理羅士]]捐款設立獎學金,聖若瑟書院及維多利亞書院(1894年改名為[[皇仁書院]])各有兩個價值60港元的名額。<ref>{{Cite web|title=THE EDUCATIONAL REPORT FOR 1890. para 20|url=https://sunzi.lib.hku.hk/hkgro/view/s1891/1314.pdf|website=HKU Hong Kong Government Reports Online}}</ref>
===香港中學會考狀元名單===
第485行 ⟶ 第497行:
*1989年:羅子敬 (9A狀元;當屆並無10A狀元) <ref name="#2">{{cite news |author1=華僑日報 |title=今年中學會考狀元榜 |work=華僑日報 |issue=1989年8月10日 |publisher=華僑日報 |date=1989-08-10}}</ref>
*1989年:莊錦輝 (9A狀元;當屆並無10A狀元)<ref name="#2"/>
*1998年:譚國豪,於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修讀理學士 <ref>{{cite news |author1=大公報 |title=中學會考放榜狀元達十四人 |work=大公報 |issue=1998年8月7日 |publisher=大公報 |date=1998-08-07}}</ref>
*2000年:莫如康,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cite web |author1=香港醫務委員會 |title=香港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名單 |url=https://www.mchk.org.hk/tc_chi/list_register/index.html |website=香港醫務委員會 |access-date=2021-06-06 |archive-date=2021-02-24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224211534/https://www.mchk.org.hk/tc_chi/list_register/index.html |dead-url=no }}</ref><ref>{{cite news |author1=香港商報 |title=十優狀元共十三人 成功秘訣勤力溫習多發問 |work=香港商報 |issue=2000年8月10日 |publisher=香港商報 |date=2000-08-10}}</ref>
*2002年:鄭皓文 <ref name="#4">{{cite web |author1=文匯報 |title=[2002-08-08] 會考狀元心貼「雙失」 |url=http://paper.wenweipo.com/2002/08/08/YO0208080021.htm |website=文匯報 |publisher=文匯報 |access-date=2021-02-10 |archive-date=2021-04-19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19235043/http://paper.wenweipo.com/2002/08/08/YO0208080021.htm |dead-url=no }}</ref>
*2002年:李日端,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2002年:凌霄志,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2002年:梁泓鎬,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2004年:周靈傑,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ref>{{cite news |author1=文匯報 |title=會考10A狀元名錄 |url=http://paper.wenweipo.com/2004/08/12/ED0408120012.htm |work=文匯報 |issue=2004年8月12日 |publisher=文匯報 |date=2004-08-12 |accessdate=2021-06-16 |archive-date=2021-03-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0165700/http://paper.wenweipo.com/2004/08/12/ED0408120012.htm |dead-url=no }}</ref>
*2006年:白瑋璘,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ref name="#5">{{cite web |author1=文匯報 |title=今屆會考10A狀元 |url=http://paper.wenweipo.com/2006/08/10/HK0608100022.htm |website=文匯報 |publisher=文匯報 |access-date=2021-02-10 |archive-date=2021-03-10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310165655/http://paper.wenweipo.com/2006/08/10/HK0608100022.htm |dead-url=no }}</ref>
*2006年:劉智豪,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ref name="#5"/>
*2007年:蘇逸軒,入讀香港大學 <ref name="#6">{{cite news |author1=文匯報 |title=星級會考狀元榜 |url=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8/09/ED0708090005.htm |work=文匯報 |issue=2007年8月9日 |publisher=文匯報 |date=2007-08-09 |accessdate=2021-06-13 |archive-date=2021-06-07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607145056/http://paper.wenweipo.com/2007/08/09/ED0708090005.htm |dead-url=no }}</ref><ref>{{Cite web|title=尤德爵士紀念基金獎學金 (頒發給本科生、文憑及證書課程學生)|url=https://www.wfsfaa.gov.hk/sfo/pdf/common/Form/sgl/seym9.pdf|website=尤德爵士紀念基金|date=2024-02-27|access-date=2024-02-27}}</ref>
*2008年:孔祥發,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ref name="#6"/>
*2009年:譚品堯,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2010年:柯嘉俊,於香港科技大學修讀環球商業管理 <ref name="#7">{{cite news |author1=蘋果日報 |title=末代會考榮歸百年名校,聖若瑟、女拔、皇仁共出10名10A狀元 |work=蘋果日報 |issue=2010年8月5日 |date=2010-08-05}}</ref>
*2010年:柯柏菱,於香港大學獲內外全科醫學士 <ref name="#3"/> <ref name="#7"/>
*2010年:戴樂天,於香港大學修讀香港大學工商管理學學士(法學)及法學士(雙學位課程) <ref name="#7"/>
*2010年:陳晉登,會考後直接入讀香港科技大學新開辦的四年制環境管理及科技課程 <ref name="#7"/> <ref name="#8"/><ref>{{Cite news|url=https://paper.hket.com/article/198217/10%E5%84%AA%E7%94%9F%E6%95%91%E5%9C%B0%E7%90%83%20%E3%80%8C%E9%A0%90%E7%B9%B3%E9%9B%BB%E8%B2%BB%E3%80%8D%E5%A5%AA%E7%8D%8E|title=10優生救地球|work=香港經濟日報|publisher=香港經濟日報|date=2014-07-12|accessdate=2023-02-28}}</ref>
==歷任校長及校監==
自首批六位[[喇沙會]]修士:來自[[马赛|馬賽]]的校長艾道菲修士(Bro. Hidulphe-Marie NICOLAS)、其侄子<ref name=":25">{{Cite journal |title=Brothers of the Month: Brother Hidulphe-Marie Nicholas (1835-1886) and Brother Cyprian Gendreau (1845-1887) |url=https://www.lasalle.org.hk/wordpress/wp-content/uploads/docs/gateway/TheGateway23.pdf |journal=Lasallian Gateway 23}}</ref>歷度那修士(Bro. Hidulphe-de-Jesus NICOLAS)及 Herbetus Joseph NICOLAS 修士、於[[伦敦|倫敦]]見習的[[爱尔兰|愛爾蘭]]人簡尼修士(Bro. Adrian Edmund CANNY)及Aldolphus DOYLE 修士、與來自[[巴黎]]的艾仕菲修士(Bro. ISFRID)於1875年11月7日抵港以來<ref name=":24" />,共有184位修士曾於書院服務。部分在港亡故的修士葬於[[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喇沙會墓地。
=== 校長 ===
歷任修士校長(Director;1959年起改稱 Principal)名單以[[喇沙會]]紀錄為準<ref name=":4" />,中文譯名採用[[天主教香港教區]]版本。<ref>{{Cite web|title=已故聖職人員及修士|url=https://archives.catholic.org.hk/In%20Memoriam/Clergy-Brother/Index-Date.htm|website=天主教香港教區|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10425163952/https://archives.catholic.org.hk/In%20Memoriam/Clergy-Brother/Index-Date.htm|archive-date=2021-04-25|access-date=|dead-url=no}}</ref>
* 1. 艾道菲修士 Bro. Hidulphe-Marie NICOLAS(1875-1879)
* 2. 白立德修士 Bro. Bernard DUNNE(1879-1880,暫任)
第516行 ⟶ 第531行:
* 11. 連儂修士 Bro. Christian LENNON(1908-1913)
* 12. 麥當路修士 Bro. Adrian McDONALD(1913-1914)
* 13. 告斯修士 Bro. Peter
* 14. [[艾瑪·撒隆|艾瑪]]修士 Bro. Aimar SAURON(1914-1921)
* 15. 馬爾真修士 Bro. Marcian CULLEN(1921-1922,暫任)
第531行 ⟶ 第546行:
* 鍾思修士 Bro. Xavier JONES (1978,署理)
* 26. 湯瑪士修士 Bro. Thomas FAVIER(1986-2002)
* 27. 梁長興
* 28. 陳美梅
* 陳永強
* 29. 程景坡
* 30. 黃婉芬
* 31. 郭迪民
=== 校監 ===
現時,聖若瑟書院管治架構之首為校監(Supervisor),並主持法團校董會。書院於1991年參與[[教育署]]學校管理新措施計劃,成立學校管理委員會<ref>{{Cite web|title=School Profile 2011-12|url=https://www.sjc.edu.hk/documents/School%20Profile%2011-12.pdf|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4|archive-date=2024-02-24|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224092330/https://www.sjc.edu.hk/documents/School%20Profile%2011-12.pdf|dead-url=no}}</ref>,2013-14學年起按照《教育條例》要求改制為法團校董會。<ref>{{Cite web|title=Administration - IMC|url=https://www.sjc.edu.hk/administration.php?content=committee|website=St Joseph's College|access-date=2024-02-24|archive-date=2023-12-15|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231215135657/https://www.sjc.edu.hk/administration.php?content=committee|dead-url=no}}</ref>
* 湯瑪士修士 Bro. Thomas FAVIER(2002–2014)
* 陳國強修士 Bro. CHAN Kok Keung Jeffrey(2014–)
* 程景坡 Mr. CHING King Bor Perrick(2022–,辦學團體校董、替代校監)
=== 聖約瑟書院在香港的校監 ===
按照《聖約瑟書院法團條例》(香港法例第1048章)第6(1)條,在香港的[[喇沙會]]需委任一位「校監」並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行政長官]]報告<ref name=":23" />。法律上該職位全稱「聖約瑟書院在香港的校監」(The Director in Hong Kong of St. Joseph's College),但按照條例的詳題,「聖約瑟書院」代指[[喇沙會]]而非聖若瑟書院,故該職位實為[[喇沙會]]在港的代表,而非聖若瑟書院按照《教育條例》委任的校監。該職位通常由[[喇沙會]]香港區會長(Head of Hong Kong Lasallian Family)擔任,現任者為麥丹理修士(Bro. Dennis MAGBANUA)。
==著名校友==
第547行 ⟶ 第567行:
==外部連結==
===聖若瑟書院===
*[http://sjc.edu.hk 聖若瑟書院官方網頁] {{Wayback|url=http://sjc.edu.hk/ |date=20210506200544 }}
第559行 ⟶ 第576行:
*[http://www.sjcoba.ca/ 聖若瑟書院舊生會多倫多分會]
===聖若瑟小學===
*[http://www.sjps.edu.hk 聖若瑟小學官方網頁] {{Wayback|url=http://www.sjps.edu.hk/ |date=20210428161628 }}
===喇沙修士會網頁===
*[http://www.lasalle.org.hk 香港喇沙修士會網頁] {{Wayback|url=http://www.lasalle.org.hk/ |date=202101120801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