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炳麟
趙炳麟(1877年1月10日—1927年),原名浙杭,又名長樂、長榮,字竺垣,又字炳粵,號柏岩,別號養真子、清空居士。室名潛並廬。[1]廣西全州縣紹水鎮樂家源人。清朝及中華民國政治人物。[2][3]
趙炳麟 | |
---|---|
大清廣西宣慰使 | |
籍貫 | 廣西桂林府全州 |
出生 | 光緒丙子年十一月二十六日(1877年1月10日) |
逝世 | 1927年12月0日 | (50歲)
配偶 | 元配張氏、繼配唐氏 |
親屬 | 十世祖趙孟豪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編輯趙炳麟出身官宦家庭。13歲中秀才,15歲中舉人。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19歲時,到北京參加會試,其間參與公車上書,後中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4]。光緒二十四年四月,散館,授翰林院編修[5]。
1898年,列名保國會。1900年庚子事變時,一度避居北京城附近的高麗營,後奉派赴西安迎駕。1905年,因父喪丁憂回鄉。1906年30歲時任福建京畿道監察御史,期間,和御史趙啟霖、江春霖因積極揭發營私舞弊而被稱為「三霖(麟)」,在北京城人稱「三塊布袍論政」。他以《劾袁世凱疏》(1908年)以及彈劾內閣總理大臣奕劻十二罪狀(1910年)而著稱。因彈劾奕劻,宣統三年四月(1911年),以四品京堂候補,調回廣西,任桂全鐵路督辦。1911年11月16日,被任命為廣西宣慰使,但未就任。袁世凱任內閣總理大臣後,為逃避迫害而回到家鄉。[2][3]
中華民國成立後,1912年8月國民黨在北京湖廣會館成立,趙炳麟任參議。[6]他還兩次當選為廣西出席國會的議員。1915年袁世凱稱帝,1916年趙炳麟經湖南赴廣西,幫助陸榮廷討袁。袁世凱死後,1917年,為躲避廣西新舊桂系爭鬥,任閻錫山的山西省實業廳廳長。後來又任大總統徐世昌的高等顧問,不久任河東鹽運使。[2][3]
家庭
編輯著作
編輯《趙柏岩集》
參考文獻
編輯- ^ 趙炳麟載述寓居青島清季遺臣軼事,青島市情網,2011年06月10日[永久失效連結]
- ^ 2.0 2.1 2.2 2.3 趙柏岩集,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 ^ 3.0 3.1 3.2 3.3 趙炳麟,全州資訊,2006-6-8[永久失效連結]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三百六十七):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五月。辛未朔。……○引見新科進士。得旨、一甲三名。駱成驤、喻長霖、王龍文、業經授職。蕭榮爵、吳綽炳、傅維森、曹汝麟、林開謩、雷鎮華、張繼良、齊耀琳、趙炳麟、劉嘉琛、趙增琦、潘齡皋、李瑞清、劉燕翼、葉芾棠、彭樹華、陳楠、胡思敬、談國楫、羅長裿、謝馨、朱永觀、劉汝驥、何莘耕、陳望林、聶延祜、吳鈞、蕭之葆、興廉、尹慶舉、戴展誠、塗福田、葛毓芝、成連增、龔心釗、李翰芬、於疏枚、趙鶴齡、胡峻、歐家廉、文林、金鉽、錫嘏、廖基鈺、世榮、胡嗣芬、趙黻鴻、萬本端、李景驤、張世培、雷以動、林玉銘、陳恩棨、陳翰聲、章華、余炳文、秦錫圭、江蘊琛、李之釗、石長信、李於鍇、楊錫霖、何業健、謝遠涵、沈同芳、羅經權、林清照、錫鐸、顧祖彭、俱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
- ^ 《大清德宗同天崇運大中至正經文緯武仁孝睿智端儉寬勤景皇帝實錄》(卷四百十八):光緒二十四年。戊戌。夏四月。癸未朔。……○引見乙未科散館及補行散館人員。得旨、修撰張謇、駱成驤、編修王龍文、喻長霖、業經授職。二甲庶吉士蕭榮爵、李翹棻、趙增琦、羅長祐、林開謇、曹汝麟、李翰棻、胡矩賢、歐家廉、張世培、陳木灩撆、萬本端、胡峻、沉雲沛、惲毓嘉、趙鶴齡、葉芾棠、吳緯炳、劉燕翼、吳庭芝、劉嘉琛、尹慶舉、張啟藩、金鉽、沙元炳、林炳章、劉汝驥、饒芝祥、廖基鈺、趙炳麟、於疏枚、世榮、錫嘏、俱著授為編修。
- ^ 李松林、齊福麟、許小軍等 編,中國國民黨大事記,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