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費鞏

中华民国政治学家, 革命烈士

費鞏(1905年9月—1945年3月),原名費福熊寒鐵,後字香曾江蘇省吳江縣人,浙江大學教授,主講政治經濟學和西洋史。因參與民主憲政運動,在渣滓洞遇害。[1]

生平

編輯

費鞏父親費樹蔚因反對袁世凱稱帝而名動一時。柳亞子是其表兄。妻袁慧泉(又名袁家第)系袁世凱子袁克定之女。[1]

1917年費鞏前往上海入讀南洋模範小學,後進入復旦中學。1926年6月,畢業於復旦大學政治學系。1928年出國深造,先在法國,旋即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1931年回國,曾任《北平日報》社評委員。「九一八」後改名費鞏。1932年,費鞏任教於復旦大學。 1933年秋,應聘浙江大學,兼任註冊課主任。期間,支持學生發表言論的「生活壁報」。1940年8月,以非國民黨員身份任訓導長,積極改善學生生活條件,開自由風氣,支持學生愛國民主行為,曾經保護胡喬木等,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愛戴。1941年1月去職。[1]

1940年代,費鞏因多次發表文章和演講批評政府,為國民黨當局所不容並受到監視。1945年,他到國民政府各部會收集有關官員貪腐的材料。1945年初,費鞏參與署名郭沫若起草的《陪都文化界對時局進言》。1945年3月5日凌晨,費鞏請假一年前往復旦大學講學。在重慶千廝門碼頭軍統特務綁架,先押於重慶警備司令部,後轉至渣滓洞看守所。期間遇害,並被投入鏹水池裡毀屍滅跡。[1]散木認為兇手是誰還是懸案,較有可能是中統[2]

費鞏失蹤後,引起了重慶社會各界的震動,但外界不知道他已經遇害。1946年1月,中共代表提出的和平談判八項要求中的第七項包括「立即釋放葉挺廖承志張學良楊虎城、費鞏」。但國民黨當局對此未進行交代。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1年柳亞子在所作的《費韋齋集》序文中還寫有「香曾復以在重慶簽名民主運動,為蔣逆黨羽所劫持,存亡未卜」。直到後來經過調查,才發現費鞏遭秘密綁架後,不久便已在渣滓洞遭到秘密殺害。[3]

著述

編輯
  • 1931年,《英國文官考試制度》,提出「公僕(public servant)」主張
  • 1932年,《英國政治組織》
  • 1933年,《比較憲法》
  • 1980年,4卷本《費鞏烈士紀念文集》

傳記

編輯
  • 《費鞏傳─一個愛國民主教授的生與死》,三聯書店,1981年

紀念

編輯

1978年9月5日,上海市革命委員會追認費鞏為革命烈士[1]。1980年3月16日,上海龍華烈士陵園舉行了懷念會暨費鞏衣冠盒安放儀式。1997年浙江大學建校100周年時,該校在校園內建了「費鞏亭」。 2001年11月1日,費鞏的子女將其全部遺物捐給上海龍華烈士陵園紀念館,其中費鞏全套日記共16本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2005年費鞏誕辰100周年之際,浙江大學為其舉行了紀念儀式、《費鞏文集》首發式、費鞏銅像落成典禮[3]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费巩,浙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2012-09-01. [2013-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31). 
  2. ^ 散木. 民國謎案之費鞏案再探. 秀威出版. 2011年: 161 [2013-10-30]. ISBN 978-986-221-82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01). 
  3. ^ 3.0 3.1 话说“宝易堂”费树蔚故居和《费韦斋集》. 中國文物信息網. 2013-01-07 [2019-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