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
美國疫後中小學生成績持續下降、學童咬人打人頻率提升,COVID疫情讓孩子變笨了嗎?
自COVID-19以來,美國學童的成績不但沒有在疫情趨緩後進步,落後情況反而日趨嚴重,尤其當前學生的閱讀平均成績遠低於疫情剛發生時,差距來到36%,數學平均成績則退步18%。疫情時年齡介於4歲到5歲的孩子,在進入小學後,咬人、打人,或是拿椅子砸人的頻率較過往還高。
德國學者:西方教育已陷入「人力資本」迷思,不如向非洲肯亞、坦尚尼亞學習
尼雷爾在針對教育的演講強調了一個觀點,這一方面不僅在非洲,在很多國家都被遺忘了——教育並不是以「促進經濟」為唯一目標。這種隱藏在「人力資本」一詞背後的想法,無法成為可持續的發展模型。將教育視為創造排他性產權的機構(例如,將工資或薪水與員工的教育程度聯繫起來)的想法,與創造一個既繁榮又公正的社會的發展政策目標相悖。
「蘿蔔刀」流入國小校園:難明文禁止購買與使用,教育部籲落實安全宣導
受Tik Tok的流行催化影響,新式玩具「蘿蔔刀」因價格便宜、購買容易而流入國小校園。近日新北市議員江怡臻指出,蘿蔔刀具有一定危險性,擔心影響學童安全與身心發展。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表示,具有風險的文具有很多,無法規定禁止購買或使用。
新加坡孩子入學考量在於「身世背景」,小一報名制度是否該重新審視?
龍生龍鳳生鳳的前提,是有能力、有資源的家長會盡可能、也盡早將優勢傳承給下一代。而這也體現在新加坡小一入學報名制度的體現,包括父母或兄姐是校友,父母是學校職員、學校義工或活躍基層領袖,都是孩子能否入學的考量。
兒童上學交通安全調查:30所小學近5成周遭無減速設施,基金會籲六都市長參選人重視
林月琴強調,政府應重新檢討《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90-3條規定,該條例允許在人行道上設置機慢車停車區,但這卻也讓孩子的步行空間更加險象環生。
《東京空間人類學》:分別建於東京五十二處的小公園,被明確賦予了災後重振下町的行政意義
這些小公園並不只是被打造成為一種優秀之「物」。不能忽視的是,當時還同步形成了對公園來說,最重要的、能夠靈活營運公園的「主體」,而與現今一味強調硬體設施的公園迥然有別。
德州小學槍擊案:18名學童、3名成人死亡,18歲槍手犯案前先射殺了自己的祖母
德州州長艾波特(Greg Abbott)表示,槍手羅馬斯(Salvador Romas)是一名18歲的男性,他是尤瓦爾迪縣的居民,是一名高中生,也是美國公民。
家長熱議:如果孩子想要一支超過百元的自動鉛筆,你會買給他嗎?
你覺得一支自動鉛筆多少錢算貴?100元、200元?小學生界傳聞好用的筆寫起來舒服、字也美,有BabyHome媽媽表示:「我才不相信什麼神筆可以讓字變美,單純是心理作用吧!」議題引起廣大家長熱議,超過百元的自動鉛筆家長買不買單?調查結果發現有近8成表示願買,理由五花八門,也有不買的家長認為「不要教小孩炫富!」
【專訪】藍佩嘉談《拚教養》:全球化下的親職焦慮,看見階級的再製與傷痕
不同條件的家庭會做出什麼樣的教養決策,這樣的決策又有多大程度受到父母的焦慮所驅動,焦慮又來自何方,這些都是《拚教養》中試圖釐清的重點。
身為一個家長,我反對幼兒園教室內裝設監視器
我會從「環境心理學」的角度,來討論監視器的裝設可能對勞動權、教育權這2個權利造成的損害,來說明身為一個家長,為何反對幼兒園教室內裝設監視器。
全台教室冷氣普及率不均:孩子抱怨學校好熱,85%家長呼籲加裝冷氣
問卷中甚至有家長表示,「乾脆請教育部長中午12點到沒冷氣的教室和孩子一起吃飯,體驗看看有多熱!」「天氣酷熱大人都受不了,更何況是學童。」「高溫心浮氣躁,怎能專心讀好書!」
【彩虹媽媽變老師】宗教團體進入校園講座、綜合課,「校外人士進班協助教學」如何規範?
許多國中小都會以「演講講座」方式來完成「1學期4小時」的性平教育要求,但當講座邀請來的講師有特定宗教信仰,或是過於強調「婚姻價值」時,教學現場的老師怎麼看待?作為主管機關的國教署,又打算如何從法規面強化把關的機制?
【圖輯】西伯利亞小村唯一的老師,教著全村唯一的小學生
1970年代是西伯亞科沃最繁華的時期,此地的小學有四個班級,每班有約18位學生,總人口為550人左右。庫楚科娃在這間學校任教已有42年之久。目前全村人口僅剩39人,而這位9歲男孩伊茲穆哈梅托夫是唯一的小學生。
陳果《好的愛情》:「大學」就是「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窮理正心,修己治人」,是事關生命的大學問,所以叫「大學」。我很喜歡法國作家夏爾.特萊爾,他有句話讓我印象很深,他說,這世界上只有兩件有價值的事:第一件是你深感驚喜;第二件是你使人驚喜。
孩子學拼字犯了錯,英國老師不糾正反而大聲稱讚
沒有課本的英國小學,有種以天地萬物為師的感覺──老師們針對課綱自由發揮,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拿來當教材或是勞作材料,利用周遭相關的資源,例如圖書館,博物館,教堂和清真寺等,把文字知識更進一步的落實在生活裡。
孩子學拼字犯了錯,英國老師不糾正反而大聲稱讚
沒有課本的英國小學,有種以天地萬物為師的感覺──老師們針對課綱自由發揮,把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拿來當教材或是勞作材料,利用周遭相關的資源,例如圖書館,博物館,教堂和清真寺等,把文字知識更進一步的落實在生活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