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文蔚
看見社會包容力 ─ 每一簇的數位星火
過去一年,新冠肺炎讓全球進入一座大型數位轉型實驗室,小從日常飲食、上班上課,大至城鄉發展,這波加速的數位轉型,並不會隨疫情退散而消失,正因如此,影響社會各層面的「數位包容」顯得格外重要。
哈金《湖台夜話》推薦文:安身立命於邊緣,為一生的書寫打造家園
《湖台夜話》中哈金則進一步分享他的創作論、文學觀與美華文學場域的觀察,每篇短文篇幅不長,都耐人尋味。讀者可以看見哈金流亡到英文創作中的歷程,備極艱辛,在他獲獎無數的風光下,其實經歷了反覆的修改,投稿受挫,以及長期不間斷的創作堅持。
《告訴我,甚麼叫做記憶》:展讀楊牧作品,有如仰望輝煌的星象,俯視有人的世界
台灣有三位頂尖詩人俱已逝去。洛夫為詩評家所額外重視,余光中為大眾讀者所追捧,至於楊牧似乎深得詩人所厚愛,他堪為詩人眼中的大詩人。
《看見機會:我在偏鄉15年》:如果營造得宜,網路也會是最好的作文教室
於是我突發奇想,大學生去偏鄉不見得只教文書處理軟體或電腦開關機,不妨教小朋友寫作、拍照,而當時部落格開始風行,何不讓每個小朋友都有部落格專頁,當部落小記者,記錄生態、文化與環境,藉此提升語文和資訊能力呢?
《古正義的糖》推薦序:從部落汩汩流出的淚水,哀嘆著島國崩壞的紀事
在我閱讀《古正義的糖》的過程中,朱國珍三易定稿,展現出她認真與執著的一面。也讓我體會到,她在這本黑色幽默中的笑聲,絕對不是嘲諷、奚落或挖苦,而是同理、同情與憐憫。
「溫柔而堅定的俠女」辭世:挺身捍衛校園文學獎,東華教授曾珍珍享壽63歲
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須文蔚說,18年前因為學校不補助文學獎,曾珍珍挺身而出,找校長爭取,延續了校園文學獎的命脈,「所以我總覺得她是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