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
身為國文老師,我們不應該只回答學生「因為大考要考,所以你必須學國文」
學國文到底有什麼用?我們念那麼多古文要做什麼?隨著越來越多頂大的二類組科系不採計國文,大一國文到底該不該廢除,關於國文是否為廢科的討論越來越熱烈。身為國文老師,我們不應該只回答學生「因為大考要考,所以你必須學國文。」而要談如何改變之前,應該要先確認的是「我們到底想透過國文教育帶給孩子什麼,是對他的人生真正有幫助的?」
台大學生會迎新傳單陷本土語言爭議:「會長的話」以台語呈現遭抨擊,會長強調台灣是多語國家
有網友反應看不懂台語,卻收到學生會回應:「自信點,把『我感覺』拿掉」。對此,副會長表示這不代表全體學生會發言。不過,會長也在個人臉書上強調,「會長的話」作為個人發言,當然可以表達自己的立場。
分不清繁簡中文,日本公共標示凸顯文化知識不足
從最近十幾個月間的詳細的數據變化可以得知,簡體字圈的中國遊客並沒有明顯多於傳統漢字圈的台港遊客。如果簡體字圈的遊客人數多到不該輕忽,那麼傳統漢字圈的遊客也不該輕忽。
分不清簡體與繁體中文,日本公共標示凸顯文化知識不足
從最近十幾個月間的詳細的數據變化可以得知,簡體字圈的中國遊客並沒有明顯多於傳統漢字圈的台港遊客。如果簡體字圈的遊客人數多到不該輕忽,那麼傳統漢字圈的遊客也不該輕忽。
張錦忠:讀馬來文學作品,就像在同一座花園裡綻開的不同花卉,一樣美麗燦爛
我閲讀、翻譯、編輯馬來文學作品,純粹是因為馬來文作為文學作品的表述語言,自有其動人的聲音;而不是讀馬來文學作品就表示某種愛國情操,或有人用華文或英文(而不用馬來文)書寫就表示有損馬來文學的價值。
你我求學時都曾碰過的大馬僑生:從數據談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
為什麼這些馬來西亞僑生不在自己國家升學,反而跑來千里之外的台灣唸書呢?然而,若您隨著這篇深入去了解認識馬來西亞華文教育的發展,才發現華人要在這個國家以中文求學,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
誰說的腔調才道地?走進檳城華人「迅速切換語言」的日常
檳城的華人,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除了語言混雜之外,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我卻有「嗯?我剛剛聽了甚麼?」的感覺。
從檳城華人「迅速切換語言」的日常,看見多元文化的在地體現
檳城的華人,或者說馬來西亞華人,除了語言混雜之外,迅速切換語言亦是種平凡的日常,多元文化著實地體現於地方生活空間,以及個人尺度的語言之中。剛開始和當地人閒聊或訪談的時候,對方講了一串華語混英語,我卻有「嗯?我剛剛聽了甚麼?」的感覺。
「溫柔而堅定的俠女」辭世:挺身捍衛校園文學獎,東華教授曾珍珍享壽63歲
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須文蔚說,18年前因為學校不補助文學獎,曾珍珍挺身而出,找校長爭取,延續了校園文學獎的命脈,「所以我總覺得她是俠女」。
中文不再是國家語言?教育部把「中文系」納入「華語文類」喊卡
中文系主任表示,「華文」二字通常都是「對外」稱呼大中華地區使用的語言,「中文系」或「國文系」則是對自己國家語言的稱呼;如果改歸類在「華文系類」,言下之意是「中文不再是我們的國家語言,而是其他國家的語言嗎?」
【插畫】會講母語竟然成為一件令人驚訝的事
盧廣仲雖然是台南人,可是他台語說得並不流利喔,那些台詞是他努力練習的成果。世界上哪個國家、什麼地方的人講母語,會讓同輩感到吃驚呢?一個人會講母語,會令人驚訝呢,真的很奇怪,這是怎麼發生的呢?有些人會說:「為什麼台語才是母語?那客家人、原住民咧?」
如果我們不發聲,繁體字可能會被世界完全遺忘(上)
外交工作怠惰的結果,就是連還在使用漢字的鄰近國家的日本,也以為用簡體字服務台灣人是很貼心的行為。2020年東京要舉辦奧運,但是東京的很多地方的華文標示全部是簡體字,而且東京可能還覺得自己的服務很親切。
柬埔寨百年老校口述史:歷經華人在紅色高棉慘遭屠殺,及華文教育的全面摧殘
李輝明校長坦言,在紅色高棉統治的那幾年裡,華人慘遭大屠殺,華文教育與文化遭全面摧殘,而當時中國是紅高棉的支持者,造成柬埔寨華人內心的創傷
如果我們不發聲,台灣使用的文字很有可能會被世界完全遺忘(上)
外交工作怠惰的結果,就是連還在使用漢字的鄰近國家的日本,也以為用簡體字服務台灣人是很貼心的行為。2020年東京要舉辦奧運,但是東京的很多地方的華文標示全部是簡體字,而且東京可能還覺得自己的服務很親切。
陳冠中:我在北京寫書批評中國,都有人說我是「港奸」
陳冠中作為定居北京,在港、台兩地都長時間生活過的文化人,切實感受兩岸三地文化的巨大差異,近年他發表了多篇政論文章及多部小說,在中、港、台三地頻繁出席演講、交流活動,他坦白地說出、寫出、活出這種矛盾。
大馬華人的反思:與其硬性規定考華文,不如讓孩子更理解自己的文化
首先,我發自內心不認同,華人必須要考華文此一說法。馬來西亞六百八十萬華人,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宗教不同,祖先來到南洋的時間長短也不同。
大馬華人的反思:與其硬性規定考華文,不如讓孩子更理解自己的文化
首先,我發自內心不認同,華人必須要考華文此一說法。馬來西亞六百八十萬華人,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宗教不同,祖先來到南洋的時間長短也不同。
大馬華人的反思:與其硬性規定考華文,不如讓孩子更理解自己的文化
首先,我發自內心不認同,華人必須要考華文此一說法。馬來西亞六百八十萬華人,家庭背景各不相同,宗教不同,祖先來到南洋的時間長短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