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
- Related Tags:
- 畫家
- 藝術
- 印象派,看不懂就沒印象啊啊
- 繪畫
- 愛德華.馬奈
- 莫內
- 印象派
- 文藝
- 竇加
- É douard Manet
知名藝文工作者雷驤逝世享壽85歲,女兒雷光夏追思:獻給擁有自由靈魂的飛奔少年
集作家、畫家、導演等多個藝文工作者身份的雷驤,因多重疾病合併呼吸衰竭於昨日逝世,享壽85歲,消息一出也引起藝文界的悼念。而同為知名創作者,其女兒雷光夏則在粉絲專頁貼出由雷驤朗讀配音的影像,寫著「獻給 想念他的你 獻給擁有自由靈魂的 飛奔少年」。
柯鴻圖《綠色思維 自然美學》:山林中的小精靈——台灣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石虎」
柯鴻圖投入藝術與設計近五十年發展歷程,首先是「商業設計」,其次是「應用美術」,最後則是「藝術創作」三個階段的演變。他習慣以親手繪製的精密描繪技法,樹立起個人獨特的風貌。追求內心嚮往的自然生態與本土花卉蔬果的藝術創作,在在顯現他在「變」與「不變」之間找到生命與藝術的平衡。
AI揭開聖母之謎?檢測發現拉斐爾作品《玫瑰聖母》中,聖徒約瑟的臉非他所繪
在確定演算法的準確率高達98%後,研究團隊著手替《玫瑰聖母》進行檢測。檢測結果發現,如果將《玫瑰聖母》整幅畫作為檢測對象的話,那麼其為拉斐爾真跡的機率僅有不到六成。為了了解是畫中的哪個部分拉低了真跡的比例,研究人員將《玫瑰聖母》分成五個區塊。
《這些謎樣藝術家,太有事》:卡拉瓦喬身兼賭徒、殺人犯、逃犯,為何被林布蘭等大師奉為神
卡拉瓦喬是一個天才畫家,這一點,我想沒有任何專家學者會反對。但是除了「畫家」,卡拉瓦喬還有好幾個讓他「引以為傲」的頭銜—流氓、 賭徒、殺人犯、逃犯……他讓我第一次認識到,原來「天才」並不一定是用來形容正派角色的。
打破「美麗」與「可愛」的緊箍咒,什麼樣的繪本可以增強孩子的美感經驗呢?
你是不是也覺得繪本就是「美麗」、「可愛」,卻沒有深度的故事呢?這些你既定印象中專屬於孩童的刊物,其實也有另一種可能,拋開美與醜的界線,讓富有哲思的寓言故事繪本,也能進入你的生命。
「能動」關係的遊記、風景與繪畫——試論蔡蔭堂的風景畫風格的淵源
畫家蔡蔭棠(1909-1998)畢生勤修畫業,留下繪畫形式的作品超過千幅。其中尤以風景繪畫為最,頗多畫家旅行寫生之作。除此,畫家勤於筆耕,留下大量文字形式的遊記。尤其是1969年12月至1970年9月,這段長達九個月的日本、美國之旅,更是留下畫家親筆記錄的記帳般旅遊長文《老爺車:旅美瑣語》,以及27幅相關水彩畫作《訪美寫真集》。
加拿大台裔畫家陳岳琳號召各方貓奴,「虎年畫貓」100幅義賣捐助各地收容所
1996年,陳岳琳移民加拿大多倫多,帶著兩個唸小學的孩子,一邊努力適應異國生涯、一邊抓時間學畫。那時並非美術科班出身的她,自稱有「傻膽」,38歲開始在當地畫廊習畫,火速立下志願,40歲要在地方藝廊開畫展,願望竟依時成真。
日治時代天才畫家陳植棋:學運青年轉攻美術,為鄉土台灣島殉情
1931年返台的陳植棋,身體逐漸衰弱,於4月13日肋膜併發腦膜炎驟逝,得年25歲。陳植棋的創作生涯雖只有短短7年,卻留下百幅熱情大膽、劃時代的創作,對鄉土臺灣深刻觀察,揚名日本入選帝展,並如先導者般引領著畫壇。
看穿「山川之飾」的表象,轉頭探索「山川之質」的明末清初畫家石濤
很多畫家不過紙上臥游,人云亦云,毫無主張。石濤覺得真正重要的,是畫出自己的個性。筆墨不過是對山川的修飾,但山川的本質是不變的,重要的是畫家怎麼運用自己的理解去表達那種「本真」。
瘋癲、偏執、心靈夢境的窺視者——薩爾瓦多達利
本次展覽共有五大展區、超過百幅總價值近30億的達利作品真跡與藝術裝置,除了帶給大家不同以往的達利印象外,展出作品將更瘋癲、更荒誕,更令人出乎意料!邀請民眾一起進入達利的異想 世界,一睹世紀天才的瘋狂魅力!
「越南梵谷」范力:繼承印象派的畫作風格,日常生活為創作源頭
面對越南梵谷這樣的稱號,他謙虛回應:「我認為人們這樣稱呼我,不是因為我的才能可以與梵谷相比,而是因為我的作畫風格、生活態度都很像梵谷。我們都無比堅持、熱衷繪畫並產出許多作品,我總覺得愈畫我愈健康。」
《她們的創作日常》:喜愛社交的桑塔格知道,厭惡孤獨是對作家不利的特性
桑塔格的兒子大衛.里耶夫(David Rieff)後來寫道:「如果要用一個詞來描述桑塔格的生活方式,那就是『飢渴』(avidity)。沒有她不想看、不想做,或不想了解的事物。」桑塔格自己也明白這種飢渴的價值。
萬人迷馬奈的故事(中):如果印象派是藝術史的大爆炸,馬奈的畫就是導火線
馬奈被人稱為「印象派之父」。印象派的創始人是莫內和他的那群小夥伴。而馬奈早期的代表作幾乎一點兒都不「印象派」,那他這個「爸爸」的頭銜又是怎麼得來的呢?
萬人迷馬奈的故事(上):彬彬有禮的富二代馬奈與莫內,打架相約小酒館?
看著馬奈的照片,我實在沒辦法用「英俊瀟灑」來形容他,因為稀疏的頭髮加濃密的大鬍子,根本不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那麼,馬奈又是如何迷倒萬人的呢?
繪畫與攝影何者更真?前拉斐爾派與攝影術之間的曖昧關係
不論攝影與繪畫何者更真,讓人好奇的是,這種對「真實」的渴求是如何產生?前拉斐爾派藝術與同時期並進發展的攝影術之間,又有怎麼樣的關係?
動畫《阿爾蒂》:一位文藝復興時期的女性為了成為畫家,差點割下自己的胸部
當大部分人的觀念還是女性不應該在公領域拋頭露面時,最直接且有效的抗議方式就是明白地跟對方說「你能做的我也能做」,證明了女人和男人一樣後才有機會進一步思考「女人能不能和男人不一樣?」因此,我認為《阿爾蒂》還是一部在性別議題上也非常值得觀看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