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
出生在法國的移民二代,為何他們選擇前往非洲故土尋找未來?
法國非裔法國人正大量遷回非洲,原因是種族主義、歧視和民族主義的興起。BBC《非洲之眼》調查了「無聲出走」現象,並採訪了多位選擇離開法國的非裔法國人,了解他們對法國生活的失望和對非洲的憧憬。
阿爾及利亞總統近95%得票率連任,挑戰者譴責灌票
阿爾及利亞選務當局8日宣布,現任總統塔布納以近95%得票率連任成功。挑戰陣營則就企圖「灌票」問題予以譴責。阿爾及利亞7日晚間將投票時間延長一小時,希望讓更多選民能夠投票。
林郁婷憑實力奪金實至名歸,但國際奧委會的性別標準完全不合理,甚至比國際拳聯更糟
和國際輿論眾說紛紜相反,台灣輿論幾乎是一面倒的。這種「台灣的女兒不能受欺負」的心態,完全可以理解。客觀來說,林郁婷參加奧運會女子拳擊比賽,是否符合資格?毫無疑問是符合的。但奧委會純粹根據護照性別,確定參加女子比賽的資格標準對不對?答案是否定的...
【巴黎奧運】林郁婷和凱莉芙奪金後,未來體育界如何面對男女定義的難題?
IBA和國際奧委會的口水戰無疑是一場令人不快的插曲,拳擊比賽被籠罩在風暴之中,兩位拳手的反對者發表了批評言論或進行抗議。但這也揭示了這些奧運賽事中火藥味十足的、頗具挑釁意味的地緣政治衝突背景。林郁婷和凱莉芙作為金牌獲得者返回家鄉,成為民族英雄,但考慮到嚴苛的審視目光,她們也必須決定自己想要在未來的體育賽事中得到什麼。
【巴黎奧運】女子拳擊性別風暴:醫學研究能解釋外界對林郁婷等選手資格的質疑嗎?
目前,科學還無法就精英運動中如何對具有不同染色體組成的人進行分類提供一個明確,一錘定音的觀點。但對於那些終生致力於醫療科學的人來說,他們現在希望奧運會引發的最新爭議能推動迫切需要的研究。
【巴黎奧運】林郁婷女子拳擊奪金,在性別爭議中兌現對母親的承諾
「我們男生拳會比較重,她有時候可能會吃不消,會流鼻血,但是她擦完鼻血之後,會再繼續跟著訓練。」由於台灣打拳擊的女生少,實力能和林郁婷對練的女生更少,因此從國中開始,林郁婷就和男生一起訓練,教練開的魔鬼菜單,她都咬牙完成,「有時候訓練之後才發現她可能生理期來,或者是身體不舒服,她都沒有講。」
【巴黎奧運】女子拳擊性別風波躍上聯合國,俄羅斯、阿爾及利亞互槓;土耳其女拳手吞敗比X手勢,IG遭灌爆轟她輸不起
俄羅斯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一場關注婦女、和平與安全的會議上提及奧運拳擊性別爭端之後,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7日在安理會互槓。林郁婷以5比0擊敗土耳其對手卡拉曼,賽後卡拉曼高舉雙手用食指比出X的手勢,藉此影射林郁婷性別有爭議,遭網友湧入她的IG留言轟她輸不起。
【巴黎奧運】無懼性別論戰,教練曾自強帶林郁婷闖金牌戰;母校教練:她不是天賦型選手,靠後天下苦功
林郁婷後來長高到175公分,繼續打51公斤量級會很辛苦,另名拳擊選手黃筱雯天生就瘦瘦的,打57公斤量級自覺沒有優勢,因此2人交換量級挑戰。對於量級的選擇,曾自強以開車比喻,就像開了好車當然就不會想回頭開一般的車,通常教練分析利弊後,選手是實際在場上比賽的人,可以去感受一下在哪個量級有優勢,最現實狀況就是會不會挨打了。
【巴黎奧運】國際拳總性別爭議說明會空洞廢話,被迫聽政治秀各國記者超火大
站在司儀前的公視記者搶到麥克風,為台灣提問。然而,就當克列姆列夫進行著空洞的回覆時,場上已有一半記者沒在聽了。因為現場來了一位披著阿爾及利亞國旗的抗議者入場,大批記者包圍採訪。顯然,一位年輕拳擊手的抗議比主席的發言還有趣多了。
回應林郁婷與哈利夫性別爭議,國際拳擊總會主席:我們沒有針對中國選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來自台灣的記者詢問,如果兩位選手在2022年檢測就有問題,為何要到2023年才被要求提出證明?俄羅斯籍的國際拳總主席克列姆列夫表示,「我尊重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沒有針對中國選手,中國是我最愛的國家之一。我們有寄送檢測結果(給台灣),如果選手想要證明自己是女性,她們要自己做檢測。但她們沒有提供檢測證明。」
【巴黎奧運】性別風波解構:為何台灣林郁婷等女拳手,接連被質疑是男性?
林郁婷留短頭髮、打扮中性,去年被國際拳協剝奪銅牌後曾形容,自己好像岳飛被冠上了莫須有罪名。「我參與這個協會的比賽那麼多次,光世錦賽就七次,怎麼只有這次說我有問題。不能因為我的長相打扮不同於傳統女性的樣貌,就這樣對我。他們也沒有公布檢測過程,直接給出一張紙就說結果不符合,這就是違反流程的事。」
比賽46秒內結束!義大利拳擊手場上拒絕繼續比賽,女子拳擊選手「性別測試」再掀爭議
在女子66公斤級的16強比賽,義大利拳擊手卡里尼在比賽開始沒多久,被阿爾及利亞選手哈利夫打中一擊。卡里尼轉到台邊,立即向她的教練表示,不繼續比賽。在「奧運會允許男性在場上打女性」的煽動討論後,恐將影響明天即將出賽的我國選手林郁婷。
拉法難民營遭轟炸45死,以軍疑卸責:僅靠彈藥不可能釀大火;分析:拜登支持不變但紅線逐漸模糊
美國情報安全顧問公司「蘇凡集團」(Soufan Group)研究主任克拉克(Colin Clarke)說:「拜登想在拉法議題上表現得強硬,也真的努力對(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嚴厲,但在選舉年,他的紅線愈來愈模糊……我想他會繼續改變那些紅線,閃躲和搖擺,主要是回應現場發生的事件。」
《非法公司》:「我們不會永遠待在這裡吧?」伊曼紐說他知道有人在營區待了三年
安德森以社會人類學的研究結合新聞學的採訪寫作,與一百多位移民、八十位非政府組織主管與各國官員、五十多位邊界警衛、四十位紅十字會員工進行深度田野對話,企圖恢復這些祕密移民的真實面貌,一如作家史坦貝克在《憤怒的葡萄》所寫的奧克拉荷馬人,他們想要的就是更好一些的生活,他們不多也不少,就是一群遷徙的人。
《分裂的世界?》:歐盟「南向」發展之戰略思考——「地中海聯盟」區域安全新架構
本書集合台灣各區域的一流學者,從全球視野丶國際政經和地緣政治角度,逐一解釋歐盟丶環地中海丶歐亞聯盟丶中東歐丶中國大陸丶東南亞丶東北亞丶南太平洋丶北極區丶北美洲丶拉丁美洲丶南亞丶非洲以及中東等十四個地區的區域政經丶區域化發展,以及跨區域互動。除了描述各區域的政經現況外,也剖析該區域最重要的跨國組織丶各國合縱連橫和最重要議題。
台法合拍電影《榮耀之路》:巴黎郊區長大的北非移民,死後是法國人嗎?
根據法國統計數據,阿爾及利亞移民是法國境內最大的移民群體,約佔總人口的10%。《榮耀之路》的導演受採訪時說到自己七歲就到法國生活了,他就是一個法國人。然而,移民往往被視為外來者,而非法國公民。
義大利如何重拾地中海主導權?總理梅洛尼有一個大膽的想法:北非大戰略「馬泰伊計劃」
義大利位於地中海的中心,因歷史、文化和地理原因使然,須將與北非的關係置於義大利外交政策的重心。義大利總理梅洛尼該如何透過「北非大戰略」,重新幫義大利奠定「西方曾經的」地中海守門員地位?
法國暴動:一名少數族裔少年被警察槍殺,為何引發持續的大規模危機?
暴動從周二開始,持續到周末。法國從南到北,從巴黎到馬賽多個城市出現打砸搶燒事件,市政廳、學校和警察局被放火燒燬。周五,聯合國安理會呼籲法國「認真解決執法中的種族主義和歧視的深層問題」,法國政府表示這些指控沒有任何依據,但對抗議者來說,這就是問題所在。
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選舉:斯洛維尼亞擊敗白羅斯,韓國勝出料將強化牽制北韓
阿爾及利亞、蓋亞那、獅子山共和國、韓國和斯洛維尼亞6日獲選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非常任理事國,自2024年元旦起算,任期兩年。俄羅斯的盟國白羅斯則被拒於門外。
梅洛尼出訪非洲如願讓義大利成為歐洲天然氣樞紐,卻面臨綠色轉型新挑戰
梅洛尼不負眾望的為義大利成功取得更多天然氣,填補義國能源供應缺口,也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也實現其所提出「馬泰計劃」的核心政策目標,成為非洲和歐洲間的天然氣交換中心,但梅洛尼政府將面對新的挑戰,即綠色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