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
讀土門拳《生與死》:意識到被拍照的人多少有點刻意,那要如何做到「寫實」呢?
土門拳的隨筆散文充滿正正反反的思考。他也提到攝影師的特質——攝影師自己不會朝向鏡頭,只會將鏡頭對著眼前的事物,視線投向周遭的世界,所以攝影師不善於反省,不懂得檢視自己的內在。他自嘲說,攝影師就是這麼討厭的家伙,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對他人的問題倒是看得很仔細。土門拳的觀點還滿有意思的。
談網紅媽媽大亂鬥:「討好所有人」跟「做自己」本來就是背道而馳的
如果妳創粉專的目的,是創造某種特殊人設吸眼球並且將流量變現(例如林叨媽),那只要成功將流量變現,也算是達到初衷,只是就要接受有人看這種特殊人設不順眼的事實,或是假人設有天翻車被唾棄的風險,既然是為了營利而創造的人設,自然網意跟民意一樣如流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網紅「人設翻車」事件頻傳,但用優質人設賺錢是件壞事嗎?
運用「人設」賺錢本身無罪,讓人詬病的多半是:行為有失道德或違背善良風俗。而沒有藉人設賺錢的,也不一定是因為清高,可能是單純沒有人買單,或不知道自己可以怎麼藉此賺而已,所以不需要以過高的標準檢視螢幕前的每個表演者,大家都只是在討生活。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與妻子替《Vogue》拍照引發爭議,專家:其實他們很聰明
烏克蘭首都基輔附近地區遭到俄羅斯導彈攻擊的同時,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和第一夫人歐倫娜為時尚雜誌《Vogue》所拍照片釋出,隨即在網路上引發正反意見。
《表達力決定你是誰》:別忽略每個細微的接觸點,都是個人品牌形象的延伸
我們每個狀態,都代表著我們個人品牌的形象,也代表著別人會怎麼認識我們、怎麼介紹我們,或是在背後怎麼議論我們。如果不想產生誤會,就要適時停下腳步,來檢視自己呈現給他人的樣子,隨時保持修正,就能讓自己慢慢變成理想中的樣子。
在部落每天都有文化震撼:「女人何苦為難女人」的社群媒體觀察
我太常接收到類似的訊息,認為原住民部落婦女應該是怎樣生活,原住民女研究生應該是研究原住民議題而不是性別議題。糟糕的經驗是,就如同自己原住民的學者都在原住民學術研討會調侃著我的性別議題:妳是原住民,妳不自己先族群主流化,要先性別主流化?
職場人設陷阱:你在職場上是「可搜尋商品」還是「體驗品」?
與其說職場人設是我們需要每天經營的個人品牌或形象,倒不如說我們在每一個職場關係中所留下的行為軌跡,其實都構成我們身為體驗品的體驗
21世紀主權國家新挑戰:國家品牌指數世界第九的瑞典,如何做好「大外宣」?
複雜而嚴謹的品牌策略與視覺規範,目的不在限制民眾對外創造單一的國家形象,而是提供方便操作、效果強大的素材,讓想為國家品牌出力的瑞典公民們可以快速設計出宣傳活動,並達到一定溝通效果。
社會心理學研究:Facebook Profile能表露你的真實性格
研究告訴我們,僅依靠online profile便可準確知道一個人的個性,它並非只是一個經精心設計過的虛擬身分。
【關鍵眼中盯】迷因治國:你是不是也把小編的手指,當成部長的腦子?
在「網紅內閣」的政策下,許多「小編梗」的討論量都比議題本身大,這些發文當然不可能都先由部長批過,但對一般的民眾而言,卻是建構部會和部長形象的主要工具,漸漸把小編的手指當成部長的腦子,對官員有了錯誤的印象和期待。
辯論會看完了,但我們記得的是「政見」還是「人格特質」?
台灣的選民,常將道德觀和對政治人物個人好惡,掛鉤在政治人物的從政表現上,當「個性」超越「施政」之時,政治上的形象操演已超越實質內容,韓國瑜的「風度」和蔡英文找網紅,其實都是同樣的意義。
《暗黑心機操控心理學》:「部分真相」最適合用來掩蓋彌天大謊
「你其實是個怕生的人,可是別人卻覺得你很積極,所以你會認為跟真正的你有落差吧!你總是當老好人,無法聰明應對,在人際關係上是不是常吃虧?而且,你覺得內在比外表更重要,對穿著打扮和物質生活沒有太大的堅持。」如果算命師這麼和你解說時,你會怎麼想呢?一個結果裡含有這麼多要素,人們通常會覺得至少有一項很準。
《製作路易十四》導讀:三百年來的政治,唯一的「真實」就是統治者的「虛飾」
就某些方面來說,路易十四造神運動的功夫,比現今的形象推銷來得更全面、更具特色,藉此去說服法國子民,相信他們的君主是多麼英明、神聖,多麼崇高、偉大和優美。
選民喜歡的,就是「有品牌」的政客
康德說過「政治是高明的騙術」,而政客打造「品牌」的登峰造極,就是打造「直」的形象,直白、直爽、有話直說,一但選民買單,不管說什麼,人人就都會信以為真了。
自編自導自演的宮廷生活:路易十四親手製造「王者之威」
他精挑細選:哪一名貴族之手,可以有幸為他遞上襯衣,或哪一個人可以有殊榮與他對坐進餐,或一同進行生活中其他必須行禮如儀的大小細節。
越抗拒越難忘:弔詭的「睡眠者效應」
廣告存在的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吸引閱聽人注意,藉此設法提升品牌形象,或引起消費者購買自家產品的慾望。然而,「睡眠者效應」則是一個幾乎相反的存在。
越抗拒越難忘:弔詭的「睡眠者效應」如何應用在品牌行銷上?
廣告存在的目的不外乎只有一個──吸引閱聽人注意,藉此設法提升品牌形象,或引起消費者購買自家產品的慾望。然而,「睡眠者效應」則是一個幾乎相反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