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文化
《人如其視》:為什麼小孩可以一遍又一遍地看相同的東西不會膩?
電影戲劇迷必看,揭開電影、電視為何令人著迷的玄機。資訊圖表豐富,一眼就看懂影視力量形塑世界的力量所在。針對影視娛樂為何能深入我們的社會生活,以深入淺出的方式揭露真相。豐富的文化研究題材,扎實的電影與電視資料,且經過作者數據分析與科學驗證。
姜振宇《叛逆,是為了想長大》:追星=盲目?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背後的心理
本書作者姜振宇為心理學教授、暢銷書作家,也是兩個國、高中生的父親。在陪伴兒子共度青春期的成長過程中,他深深體會到:「懂點心理學,就能解決90%的管教難題。剩下10%的問題,會自然迎刃而解。」
《跨世代報告》:如果你被歸入千禧世代(或沉默世代、嬰兒潮世代、X世代、Z世代),卻自認為不像呢?
作者珍・特溫格研究世代差異已超過二十五年,她把美國當今人口大致劃分為六個世代,藉由時間跨度近100年、樣本數高達3,900萬人的大型綜合統計分析,揭露六個世代的價值觀、集體心理狀態、共同面對的機會與困境,以及他們對未來的抉擇,進而預測出新世代的人類即將面對哪些發展與挑戰。
《Webtoon》:電影中的條漫跨媒體故事講述,《與神同行》和《與神同行:最終審判》的改編成功嗎?
與神同行、社內相親、殭屍校園、梨泰院Class、女神降臨、全知讀者視角……你知道這些韓國知名影視作品都是改編自條漫嗎?作者陳達鏞教授將引領我們探索條漫的前世今生,如何成長為席捲全韓國、甚至全世界的娛樂風潮。由於條漫有別於傳統的紙本印刷漫畫,完全以數位的形式發行,隨著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等行動裝置的普及與發展,成為數位時代的新寵兒。
《再現嶺南》:曾一枝獨秀香港流行文化,與嶺南文化又也關?
近年「保育」概念日漸熾熱。保育不單單局限於物質上,非物質的文化保育亦逐漸受到重視。 文化創作者往往在有意無意間通過不同媒介,闡述各種民俗傳統。本文欲透過風靡一時的香港流行文化,包括香港電影、電視劇、漫畫等文化文本作為個案,探討香港非遺項目裏的嶺南風俗元素,如何被普羅大眾接受和理解。這方法將有助思考香港社會如何理解本地與嶺南文化之間互相形塑的關係。
高師大游美惠:戳破「浪漫愛」的虛假泡泡,其實充滿性別不平等與父權思維
近來出現「親密關係民主化」論述,即把自由公開討論的民主溝通模式,帶進現代生活的私領域,使親密關係建立在溝通協商的基礎上,避免支配與控制,維護個人在親密關係中的「自主性」。游美惠帶著笑容說:「用心推動情感教育的老師們,就是背後功臣。」
英王查爾斯高規格接待韓國總統尹錫悅,K-pop女團「BLACKPINK」也是座上賓
在白金漢宮的國宴廳,重要人物全數出席,韓國賓客受到了國王、王后、威爾士親王和王妃,以及首相蘇納克(Rishi Sunak)的歡迎。韓國最著名的「兒子」、熱刺足球隊球員孫興慜(Son Heung-min)並不在場,但是K-pop女團「Blackpink」成員都是座上客。
嘻哈音樂50週年:從音樂風格到街頭潮流,已像馬賽克般鑲嵌在當代流行文化之中
嘻哈後續的發展,證明了事實並不如當時的家長和外界人士想的如此曇花一現,反而不斷地壯大、演化。布朗表示:「嘻哈現在已經征服了世界,你可以在生活的各個角落看到它的蹤影,這絕對不單只是一時的狂熱。」
黃仁勳「黑皮衣穿搭」獨領風騷,《紐約時報》:象徵科技變革也形塑流行文化
黃仁勳所穿的皮衣造型有變化,像是翻領、拉鍊、重機風,但顏色始終是黑色。據一名發言人說,黃仁勳穿皮衣的日子少說也有20年,形象從未改變。放眼AI領域,還沒有讓人能輕易聯想的代言人角色,ChatGPT、Bard都是無形的神經網絡,OpenAI執行長阿特曼(Sam Altman)形象不夠鮮明,黃仁勳和他的黑皮衣正巧填補上空缺。
從「阿帕契」到「1.35倍」:饒舌美學與族群意識的碰撞與共存
饒舌歌手已經很難以純粹的「文字遊戲」為自己的創作開脫,因為饒舌早已不再純粹,而即使是無心、只是為了押韻或敘事手法而聯想出來的字句,也永遠會被相關群體聽見而有超越原本創作意義框架的反應。
研究:中共認知作戰無孔不入,藉娛樂明星對台洗腦
陳丹和高耿松兩位學者的分析發現,備受關注的年輕新星轉發官方訊息的意向更強,吻合近期一項對中國輿論的研究結果,也就是在習近平執政這10年期間長大的青年,比他們的前輩更傾向威權主義。
《音樂家的點子就是比你快兩拍》:跟碧昂絲學「合作」、跟菲董學「跨界」
透過音樂家的眼睛,我們能從本書一睹創意思維事發現場。經典如披頭四、大衛.鮑伊,乃至大賈斯汀、瑪丹娜和女神卡卡等當代流行天王天后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以及擁抱多元的可能,都與Apple、Amazon、Adidas等知名企業的創新力與實驗精神,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陳奕迅初出道偏離陽光路線,歌曲總是流露出「頹廢」色彩?
如果八十年代為香港流行音樂帶來劃時代改變的人物是梅艷芳、張國榮等極具表演天分的歌手;那到了九十年代中後期,能繼承這求新求變的精神、為樂壇帶來新氣象的領軍者,陳奕迅必然是其中一位。
我的AI男友-真實或虛妄的愛(二):Replika始終不是「他者」,從來都只是用戶的「複本」
用戶在Replika的虛擬世界裡體會到關愛和包容後,很難在真實個體的互動中得到同樣的體驗和價值,一個重要原因是Replika始終不是「他者」。這一事實似乎常被用戶在交往過程中遺忘,儘管軟體的命名早就坦蕩蕩地展示了:Replika從來都只是「複本」(replica)而已,它複製的甚至是用戶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