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民權運動
張鐵志《未來還沒被書寫》:檸檬如何變成檸檬汁?碧昂絲和美國的黑人抗議音樂新浪潮
書中每一個故事都是改變音樂歷史的傳奇,每一張專輯都是搖滾史的經典——而他們之所以是經典,就是因為他們奮力建造新的可能,不相信世界只能被舊規則所構築。他們不只影響了流行音樂,更是形塑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這是搖滾樂所創造的事物。
美國出現首位亞非裔女性副總統!在妥協與反抗之間,黑人女性如何抗爭?
1920-50年代,黑人女性投入爭取種族權益的過程,事實上也一併提昇黑人女性地位,同時改善種族與性別弱勢處境。瑪莉.貝舒、瑪莉.泰瑞爾便是兩個重要代表。
史上最戲劇性美國總統大選:腹背受敵的杜魯門,如何從民調落後兩位數反勝?
從人人不看好的弱勢總統,選前民調落後兩位數的窘境,到華麗逆轉。杜魯門的1948選戰,堪稱是民主政治史上最振奮人心的經典案例。
張鐵志《想像力的革命》:佔領大學——創造兩個、三個、許多哥倫比亞大學抗爭
這場佔領在根本意義上挑戰了大學的價值。五零年代的美國大學強調大學自主,是孤立而超然的經院,但當整個時代正在劇烈的翻攪,當遠方有許多人正在死去、而美國正在內爆時,象牙塔的沉默變成了體制的幫兇,而不再是令人崇尚的美德。
張鐵志《想像力的革命》:暴烈與美麗——石牆暴動與同志運動
石牆暴動並不是同志權益運動的起點,也不是真空中誕生的——此前已經有許多勇敢的抗爭和組織,但那場暴動確實斷代了同志運動的兩個時期:許許多多人在其後加入這場運動,爭取他們的權利和尊嚴。
張鐵志《想像力的革命》:占領大學——創造兩個、三個、許多個哥大抗爭
這場占領在根本意義上挑戰了大學的價值。五零年代的美國大學強調大學自主,是孤立而超然的經院,但當整個時代正在劇烈的翻攪,當遠方有許多人正在死去、而美國正在內爆時,象牙塔的沉默變成了體制的幫兇,而不再是令人崇尚的美德。
張鐵志《想像力的革命》:暴烈與美麗——石牆暴動與同志運動
石牆暴動並不是同志權益運動的起點,也不是真空中誕生的——此前已經有許多勇敢的抗爭和組織,但那場暴動確實斷代了同志運動的兩個時期:許許多多人在其後加入這場運動,爭取他們的權利和尊嚴。
一張照片一個故事,解釋我心中的完美人格
這故事中的三個人,無疑都擁有偉大的人格,所有受壓迫的族群,都應該學習Smith及Carlos,堅毅勇敢地為自己的族群抗爭。壓迫者要加入平權運動,要先放棄自己的社群紅利,這正是Norman的偉大之處。
用這張照片及一個故事,解釋我心中的完美人格
這故事中的三個人,無疑都擁有偉大的人格,所有受壓迫的族群,都應該學習Smith及Carlos,堅毅勇敢地為自己的族群抗爭。壓迫者要加入平權運動,要先放棄自己的社群紅利,這正是Norman的偉大之處。
1917年的某個星期五,標示著美國黑人百年民權運動的起點
這次暴動催生反私刑的立法行動,也引發七月二十八日的「靜默遊行」。約有一萬名非裔美國人站上街頭,在一片靜默之中遊行至紐約第五大道,希望藉此對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施壓,該遊行被許多人視為二十世紀民權運動的第一步。
1917年的這個星期五,標示著美國黑人百年民權運動的起點
這次暴動催生反私刑的立法行動,也引發七月二十八日的「靜默遊行」。約有一萬名非裔美國人站上街頭,在一片靜默之中遊行至紐約第五大道,希望藉此對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施壓,該遊行被許多人視為二十世紀民權運動的第一步。
族群議題及藝術自由 ──從〈敞開的棺木〉談起
具有冒犯性的藝術作品是否應該撤下、甚至銷毀?某些影像的使用權是否決定於藝術家的身分背景?這幾個月以來,有幾件作品在美國引起了對於這些問題的廣泛討論。
【Behind the Beat】當一切情緒將達沸點:談饒舌歌手Common的《Like Water For Chocolate》(下)
《Like Water For Chocolate》其中每一首歌曲都值得所有人細細品味,也值得每一個人在不同的時刻拿出來聆聽。比對一下我們目前所處的社會與世界,你會發現Common所談論的許多事物皆可以套到當今現況之上,好像這是一張預言式的專輯。
張鐵志:當共和黨愈來愈像三○年代的民主黨——美總統大選背後的政治板塊大遷徙
未來希拉蕊和川普之間的大選,將會更改變美國兩黨的基本組成。民主黨的選民基礎將會更進一步遠離工人,而共和黨則會成為一個白人勞工階級的政黨。
【Behind the Beat】當一切情緒將達沸點:談饒舌歌手Common的《Like Water For Chocolate》(上)
《Like Water For Chocolate》為非裔美國人提供了「泛非洲主義」的想像場景,其帶有積極正向、教育意味,喚醒同胞良知的歌詞,亦給所有著迷於黑幫、鈔票、槍殺等主題的嘻哈歌迷提供了另一種選擇。
「嘻哈沒有問題,社會才有」葛萊美獎饒舌歌手新歌到底是點出社會現況還是鼓吹仇恨?
在引發爭議的這首歌〈Alright〉中,Kendrick點出了許多人面臨的社會現實,乃至於面對仇恨,尋求像是宗教般的解脫或贖罪等。但在整張專輯的思考脈絡之下來看,這些都只是逃避的方式,問題本身並沒有被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