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友寧
台劇《地獄里長》1-10集觀後感:「該耐著性子追完,還是退追算了」這樣的想法不停圍繞在我的腦海
近期的台劇都很不錯,但最新的《地獄里長》我追到一半,有太多讓人想吐槽的點,也多次出現令人尷尬的場面,以下簡單盤點我目前為止的觀後感,大致上可分成3個方向,如果你還沒入坑,也許可以讀讀看。
【專訪】《他馬克老闆》導演瞿友寧:喜劇要做的就是讓大家笑,難在挑戰觀眾的尊嚴
「過去台灣電影有這麼多喜劇的選擇,從早期香港商業電影到後來豬哥亮大哥,票房都非常高;這幾年喜劇漸漸少了,我們真的要放棄這塊觀眾群嗎?市場要健全,就不能沒有喜劇。」瞿友寧堅定地說。而喜劇的創造本身就是一場巨大的挑戰,「讓別人笑,是在挑戰他的尊嚴」,瞿友寧分析,人類很奇妙,有時候講笑話對方沒有笑,未必是因為不好笑,而是他的尊嚴告訴自己「我笑點很高,沒這麼容易發笑」。
雙金歌曲〈刻在我心底的名字〉遭吳宗憲指「抄襲」,電影監製:「抱歉,難認同這是愛音樂的前輩建言」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是由馬來西亞的創作者佳旺和陳文華、許媛婷共同完成詞曲,在台灣頗受歡迎,一舉奪下本屆金曲獎年度歌曲和去年金馬獎的最佳電影歌曲獎,不過主持人吳宗憲日前在節目上,公開批評該曲抄襲英文老歌〈Reality〉,引發外界譁然。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悲傷且荒誕的是,兩個人的愛情,得由整個社會來裁判
台灣首部破億的同志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於12月23日登上Netflix,透過串流的放送至世界各地,觀眾也得以持續重溫阿漢和Birdy的史詩愛情故事。
《花甲男孩轉大人》原著小說:「死亡」帶來和解契機,「放下」糾結難分的情感
12月是個回顧的月分,歌曲、影劇反覆多刷已經無法滿足你的話,就讓我們回頭看看《花甲》的同名原著小說《花甲男孩》,究竟是怎麼煉成劇裡喜劇與悲劇的交雜吧。
台灣首部破億同志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否擠身經典電影的神壇?
多年以後,《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究竟會正式躋身於經典同志電影的神壇之上?抑或可能只是一個跌落神壇的「名字」?相信時間,將會給出最公允的回答。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爆紅新人陳昊森:我很幸運,可是我也不會忘記一路上的跌跌撞撞
演出《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爆紅的陳昊森,10月21日才釋出自彈自唱的MV,一副好歌喉、好演技,絕對是台灣演藝圈值得期待的新人。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以悲劇式留白與青春遺憾兩道包裝,回看台灣同志電影的脈絡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確實是部明顯以美化包裝後的作品,使用了極多符號想堆疊出厚度的可能。回歸到根柢的故事裡,反倒是結尾二人身穿制服在魔幻時刻,非寫實又現實的唱著歌歡唱的異國景觀。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是同志「東方主義」?焦糖轉貼的匿名負評錯得離譜
焦糖陳嘉行轉貼匿名作者的同志「東方主義」一文,是《刻在》最受矚目的負面評論。我決定執筆回應該文,因該文充斥理論謬誤、錯誤知識、自以為的象牙塔見解。
《刻在你心底的名字》:如果身為同志會下地獄,那我寧可去地獄
是Biridy先去招惹阿漢的,怎麼阿漢想要勇敢時,那個瘋狂的Birdy反而退怯了?因為,Birdy才是最膽小的人。那不是曖昧的你前進我後退,而是真正的害怕。
《木曜4超玩》 為何不能入圍?YouTube、網路節目狂吸觀眾,「電視」金鐘獎如何因應?
金鐘獎身為台灣電視界最盛大的活動面臨重大的考驗。網路串流平台Netflix的《罪夢者》與《誰是被害者》是本屆入圍的大贏家,大幅搶佔台灣的戲劇版圖;而正風起雲湧的YouTube、網路數位節目是否也有機會站上金鐘殿堂?
2020電視金鐘入圍分析:OTT殺入市場,《誰是被害者》、《俗女養成記》率台劇爆發
第55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26日公布,戲劇類百花齊放,《誰是被害者》、《俗女養成記》、《罪夢者》入圍8項成為本屆最大贏家。
「轉大人」的艱難與希望:專訪《花甲大人轉男孩》導演瞿友寧、編劇楊璧瑩
從「花甲男孩」看男女主角的成長與愛情 VS. 周邊配角的敲邊鼓大亂鬥,電影版以「穿越劇」形式讓鄭花甲回到十五年前,遭遇「陌生的家人」,釐清家人們多年以來各自擁抱的「遺憾」當初是如何成形而沉澱的⋯雖然花甲系列許多人物屬於這個世代的「魯蛇」或「厭世」,也有上一代的「撿角」(比如蔡振南飾演的花甲父親),但這部電影終歸希望給予觀眾一個希望──也是給予正在「轉大人」的台灣電影圈一個希望。
從日常生活提取創作養分:專訪瞿友寧
許年輕創作者會瞧不起好萊塢電影,但很多好萊塢的故事技巧與基礎,即便是藝術電影也是將之放在心裡,消化後再形成自己說話的方式。我過去念書時也曾經嗤之以鼻,但後來看多了才理解到很多歐洲電影也可能會在這樣的架構裡思索。
瓶頸與未來:《麻醉風暴》等好評作品接連面世,是臺劇的復興浪潮或只是曇花一現?
過去一年多來,不只一部臺劇在網路上被說「好看」,或是「值得一看」。被提到的像是以禮儀師為主題的《出境事務所》、犯罪與鑑識的《CSIC鑑識英雄》,以及貌似偶像劇,但卻做出劇情與表演深度的《十六個夏天》等。這是臺劇的新浪潮?還是復興的徵兆?或者就只是曇花一現?
看了傳說中林依晨的劇本,我了解了什麼是努力超過100分
瞿友寧說:「我最想拿依晨的劇本給新人看,然後告訴對方:你是林依晨嗎?人家做這麼多功課,注意這麼多小細節,你呢?你有演得比她好嗎?你夠用功追得上她嗎?如果不敢回答,那請再認真點。」
看了傳說中林依晨的劇本,我了解了什麼是努力超過100分
瞿友寧說:「我最想拿依晨的劇本給新人看,然後告訴對方:你是林依晨嗎?人家做這麼多功課,注意這麼多小細節,你呢?你有演得比她好嗎?你夠用功追得上她嗎?如果不敢回答,那請再認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