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
矽谷人的逆向鄉愁:從「你不應該回台灣」到「不,你應該回台灣」的返鄉思索
本來我滿開心且興奮地回到台灣,但每次聽到這些負面與否定的話,我的心情也越來越低落,甚至開始懷疑自己的決定。這種感覺就像是你滿懷期待地回到家,卻發現家裡的每一個人都不期待你回來。好像好事不會發生在台灣,好事要從國外帶回來才是好事,必須從國外得到冠軍後才能風光回台灣。
【專訪】《留下來的人》作者康舒雅:「癌症村」回歸平淡,「作穡人」怎麼變得「無路用」?
康舒雅試著抵抗當代的均質化,體現出個人的思考與行動,在走向凋零的人事身後仍有延伸的可能。「看著他們的生老病死,我逐漸拼湊出他們的生命史。我感受到自己彷彿曾與他們並肩經歷風帆,陪他們送走一些人」;在某層意義上,寫下這些的康舒雅,也成了一個「留下來的人」。
春節連假第一天,小年夜返鄉車潮擁現,交通部提醒注意五大易壅塞路段
今(8)日小年夜為春節連假第一天,交通部預估高速公路系統5個路段易壅塞,提醒用路人隨時注意路況,並建議南下用路人今日下午再出發,以免遇到車潮。為協助疏運返鄉人潮,交通部也協調客運業者籌備充足運能,鼓勵民眾多搭乘公共運輸。
返鄉投票潮:東部幹線售票7成、週五南下高鐵最熱銷,台商今年較「慢熱」10日後湧現返台潮
明(13)日就是2024總統、立委大選投票日。因應返鄉投票需求,台鐵東部幹線加開20班次,花東售票率高達7成。另外,高鐵票也很搶手,投票前後賣出超過42萬張票,尤其以南下列車最為熱銷。台商則觀察,本屆選舉較為「慢熱」,10日後才開始湧現返台潮,逾9成班機滿座。
【未來大人物】青年返鄉選總統只要「113」,「青民協」推動台灣政治世代滾動對話空間
「我們是一群想要長大,卻不想成為盲流的青年。在夢想與現實的高牆之間,我們『做出改變』」。從一群約20歲的年輕人小小凝聚在一起向社會發聲的力量。他們齊心研究國家政策,高聲談論社會議題,「臺灣青年民主協會」是一群關心台灣,想要突破現狀的青年團體向大人訴求改變的起點。期待透過青年參與,培養公民社會知能進而落實政治監督。
不想搗蛋,只想在家躺?Netflix推薦13部驚悚懸疑的「萬聖節片單」
西班牙的一座古老修道院傳出小男孩遭惡魔附身,梵蒂岡首席驅魔士前往調查,驚覺這次要對抗的邪惡力量比以往更加強大。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即將到來,今年Netflix特別整理一系列萬聖節驚悚、詭譎片單。內容涵蓋亞洲與西洋作品,讓期待萬聖節的你,除了扮裝、要糖果以外,還能在家追劇不無聊:
台中國慶煙火加重收假車潮,哪些路段必塞?改走哪些路比較快?高公局最新建議
今年國慶煙火預計從晚上8時開始在台中施放,地點在靠近大雅交流道的中央公園,因此國1南屯到后里路段可能從下午2時雍塞到晚上9、10時。高公局也預估下午國1台中市區路段容易壅塞,建議只是要路過台中、沒有要看煙火的民眾改走國3或台61線,尤其避開國1大雅交流道。
三位移居者走過的挫折坎坷路,這才是媒體報導看不到的地方創生現實
我們在雜誌專訪、粉專IG看到的「移居者」形象總是完美,這些人彷彿早知天命一般,按部就班實現自己規劃好的理想人生,卻不會看到他們摔得四腳朝天。我有三個好鄰居,都是我景仰的移居前輩,假如做一期雜誌專訪,他們都能呈現出令人欣羨的形象,然而三人近期不約而同遭遇了重大打擊,他們如何受創?又是如何掙扎起身?
中國春節期間並未如預期出現COVID-19感染高峰,專家:病毒有點傳不動了
今年是中國防疫政策放寬後的第一個春節,中國卻並未出現新一波COVID-19感染高峰,甚至檢測陽性率從去年底開始就逐步下降。且由於疫情趨緩,中國今年春節期間也出現報復性旅遊潮,各大景點重現疫情前人山人海的盛況。一名中國發燒診室醫生王波更表示:「不僅感冒發熱的人少,連酒後打架、摔傷的人都少了。」
中國推第10版診療方案,快篩列診斷標準、廢止集中隔離;防疫鬆綁後,中國工程院半個月20位院士離世
中國政府放寬防疫管制導致疫情大爆發,諸多相挺政府防疫政策的專家屢遭抨擊。中國社群平台微博昨天公告,針對1120個發布攻擊專家學者言論的帳號給予禁言處置,包括被網友稱為「毛左」的北大學者孔慶東。
中國留學生的漫漫回家路:疫情增加返鄉難度,但多數家長仍希望子女繼續留在英國
自從COVID-19疫情全球流行以來,包括大量留學生在內的海外華人的「回國」之路可以說難上加難——從航班熔斷到機場滯留,各種困難數不勝數。特別是對那些低齡留學生——也就是俗話講的未成年「小留學生」來說,難以回家見家長更是苦悶。
福島核災11年後,日本首度解除「難返地區」居住限制,但僅剩8人有意返鄉
葛尾村野行地區的重建仍面臨挑戰。核災難發生11年多以來,該地區的大部分房屋已被拆除,許多居民已在他們被疏散的其他地區定居。《NHK》報導,有30戶共82位居民設籍,但僅有4戶共8人想返回,如何增加返鄉人口和振興農業是未來的重要課題。
台灣鄉村地區面臨「教育不平等」,地方創生是解方嗎?
地方有問題就必須用地方的方法解決,而不是一直用都市的優點去檢視鄉村的缺點,而地方要創生就必須從基礎的教育做起,帶孩子從小開始認識自己的家鄉,讓孩子長大離鄉背井後,仍惦記著故鄉、不忘本。
檢視彰化縣「青年住宅」政策(下):出售式青年住宅,會不會被信託賣掉,或變成租屋轉手?
彰化縣政府已著手繼續在縣內推動青年住宅,然而政策仍須更周詳考量:說是照顧回鄉青年,但是買青年住宅的人會不會在這裡就業、定居?能不能幫助到真正有需求的人?
踏上創生之路的三個關鍵字:尋找自己、延續羈絆、回應使命感
創生的精神與輪廓,或許就是在世界上,找到一塊屬於你可以發揮的「地方」,回應你心中呼喚許久的理想與使命感,「創」造出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與價值。
撕下原住民的經濟弱勢標籤,太陽的孩子不該貧窮世襲——專訪邸台東X卡大地布部落青年馬靖
專訪台東地方創生基地「邸台東」與卡大地布部落的卑南青年馬靖,一探台灣原住民族群該如何撕下經濟弱勢的標籤,消除貧窮世襲,找回原民與大自然永續共存的生活智慧。
謹記國外慘痛經驗,各界呼籲端午連假勿返鄉,鐵公路限制運輸量能在2成以下
端午連假將至,行政院長蘇貞昌6月6日說,疫情嚴峻,拜託民眾盡量不要移動,多用視訊、電話聯絡,「這時候不要再去搶車票」。為了減少民眾在端午節時移動,雙鐵與公路運輸每班次量能降低在2成以下,避免人員移動。
如何說服都市民眾移居地方?日本「移居交流促進中心」的角色與服務
從日本的移居政策沿革與案例,我們能看到中央部會因應社會經濟環境,協調訂定了移居政策的大方向與跨部會共識,接著由地方政府、相關執行單位與在地組織,進行後續的移居組織分工,台灣可以從中學習到什麼呢?
【圖輯】疫情阻斷中國農民工歸鄉路,一年未見女兒只能線上團圓
今(2021)年,由於去(2020)年冬天COVID-19疫情重新升溫,這對夫婦遵照中國政府對外來的農工指令,留在工作地不返鄉,因此這是他們第一次離開九歲的女兒過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