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社會
葉浩《政治時差.時差政治》:作為民主制度的跳級生,台灣錯過了什麼?
「簡單歸因」和「領袖崇拜」當然是民粹的主要特徵,如果說台灣政治有民粹的現象,其根源當可追溯回過去的黨國教育。雖然幾次政黨輪替已經讓多數人不相信任何造神文宣,但仍不乏對過往威權時期的懷舊者。對於公眾事務欠缺多元想像的思維方式,也是一種威權的遺緒。
《鐵幕降臨:赤色浪潮下的東歐》:東歐各政權不斷陷入危機,在於社會主義計畫本身就有缺陷
本書帶領讀者看清東歐共產政權的底細,以及共產極權統治下人們的生活樣貌。本書一一追溯東歐各國的政黨、教會、學校、媒體、社運組織及公民社會的一切,如何遭到新政權的控制、分化或消滅,祕密警察及種族清洗又是如何變成鐵幕籠罩下的嶄新日常。
苗博雅對統神的「輾壓式開導」意味著什麼?讓人看見台灣公領域衰敗的可悲表象
在這場經典的交鋒之後,雖然為苗博雅議員贏來不少的喝采,卻也不乏許多的惋惜之聲,畢竟思緒清晰、邏輯嚴謹的專業政治工作者,無法取得多數民意的支持,實則為悲劇一場,然而失去正當性導致工商代言盡失的網紅,也無法遮掩這樣的事實:即在人類理性的王國裡,無論怎樣高明的譁眾取寵,在真理之前都必將敗下陣來、黯然無光。流量為王的統神注定要被苗博雅輾壓;但廟堂之上沒有苗博雅,則是台灣公領域衰敗的可悲表象。
太陽花學運10週年晚會,經民連:拒絕中國政經脅迫,林飛帆:台灣的命運自己決定
林飛帆認為,雖然很多人對這場學運有不同感受,但持平而論,現在的台灣是世界的台灣,台灣透過太陽花學運告訴大家「台灣的命運,我們自己決定」,因此他要拜託大家,下一個10年仍要繼續向前走,不要讓中國定義台灣的未來,而是由台灣民眾定義自己的未來。
《孤獨的哲學》:康德認為,與其說人類是社會的動物,不如說是「逃避群居的獨處動物」
挪威當代哲學家史文德森淬鍊最灰暗複雜情感的光亮之作。《孤獨的哲學》借鑒哲學、心理學和社會科學的最新研究,區分不同類型的孤獨,分析了孤獨的心理和社會特徵,也討論孤獨如何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以及身心健康,並提出了數項值得深究的思考。
民眾黨成為「關鍵少數」,未來如何走出「一人政黨」困境,又不被藍綠吸收?
民眾黨是否能夠擁有足夠良好的交際手腕、以及民眾黨支持者是否有足夠耐心來持續支持民眾黨,是未來民眾黨能否繼續壯大的重點。
法國《世界報》:台灣政府和民間社會建立生態體系為盾,對抗北京認知戰
台灣民主實驗室研究員尼文(Tim Niven)分析,中國政治宣傳越來越不易察覺,「對中國歌功頌德的內容已行不通;北京如今改為製造並散布台灣的謠言」。沈伯洋指出,TikTok上,50個關於民進黨的標籤幾乎都是負面的,國民黨和民眾黨卻沒有這種現象。
《第三進化》:自從國民黨接受九二共識後,中共開展了一系列「養套殺」的政治操作
當台灣以一股年輕活力和新興起的新民意,邁開大步跨入第三進化,關注人權、自由、平等、民主等高維度議題時,中國仍停留在第二進化,甚至回頭走向第一進化的老路,對台灣文攻武嚇,試圖以認知作戰將台灣社會拉低至第一進化的低維度辯證,還在老調重彈的重申兩岸同文同種、血濃於水。2024台灣總統大選,台灣以及全世界面臨的是重大文明抉擇的十字路口——走向開放與進化,或是走向傳統與封建。
CIVICUS公民活動自由度調查:台灣連續5年被列為亞洲唯一「開放」的國家
亞洲26個國家和地區中,台灣是唯一被評為開放的國家;日本、蒙古、韓國和東帝汶列為狹窄;5個國家包括不丹、印尼、馬來西亞、馬爾地夫和尼泊爾列為受限;8個國家包括汶萊、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斯里蘭卡被評比為壓抑。被列為評等最差的封閉有中國、北韓、越南、寮國、阿富汗、緬甸、香港和孟加拉等8個國家和地區。
蘇聯解體後,為何俄羅斯民主轉型失敗,東歐卻如此成功?
身上充滿殺伐之氣的普亭能獲得較高的民意支持,說明俄國民眾心甘情願地臣服於彼得大帝、史達林以及類似強勢人物腳下。即便沒有沙皇,也要炮製一個出來。俄國依然是「臣民社會」而非「公民社會」,普亭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普亭是「臣民社會」的產物。
「從六四到A4」後繼無力,海外中國民主派嘆抗爭空間越來越小
報導指出,從六四到A4,儘管北京當局的民族主義宣傳體系仍占主導地位,但中國經濟疲弱、就業困難,覺醒者為追求自由「潤」出中國,海外新生代抗爭者如何擴大影響力,將是未來發展的關鍵。
民防作為一場公民運動:拒絕「首戰即終戰」的戰爭之框,將「心防」視為備戰關鍵
在和參與過不同民防訓練的報導人對談中,許多人印象最深刻的即是「見證他人和自己同樣關心台灣的防衛議題」這件事。民防訓練行動之中所不斷強調的互助概念,使得在平日缺乏集體防衛感的社會氛圍之下,建立了民間自主的集體防衛意識與信任。
《失序的心靈》導讀:美國價值觀的根源如何從聖經與共和傳統,慢慢趨向個人主義?
本書延續《民主在美國》的觀察,考察美國個人主義發展的歷史淵源,說明「民德」(Habits of the Heart)對於塑造美國人文化特質的重要作用,並希望透過重塑民德,遏制個人主義在美國的過度發展,根治人際孤立疏離,缺乏社會責任的病灶,拯救岌岌可危的公民社會。
在海外四通橋聲援運動中,我們的恐懼和愧疚都是真實的
在國內,四通橋抗議也許會和之前的許多公共事件一樣被深埋,被藏進人們記憶深處,像一顆種子在漫長的黑暗裡等待復甦的那天。但是在海外,年輕一代的政治覺醒和廣泛的社群連結,接住併發揚了我從彭立發身上看到的小小希望。
《民主簡史》:反對派證明,歷史可以將「選舉式民主」孤立起來,然後綁架並殘害它的實體和精神
頂尖政治學家約翰.基恩的最新著作,清楚講解民主歷史,簡單看懂民主精神的真諦。剖析民主的起源,分析歷史脈絡,從中反映現代的政治局面,展望未來的政治情景。附有民主大紀事年表,一眼洞悉民主的演變過程,掌握民主的發展趨勢。
從中國加入WTO到習近平的二十大,美中關係是怎麼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在華盛頓,認為中國代表著嚴重威脅的看法,已經成為兩黨有強烈共識的少數議題之一。但找到替代選項或許尚不容易——供應鏈搬遷將要耗時多年、非常昂貴,而中國也有辦法給繼續交往者以獎勵,給不交往者以代價。但是,習近平第三任期開始之際,世界也正處在一個深刻轉變的時刻。
從「迷因救國」到「迷因誤國」,反映知識分子對論述環境劇烈變化的內在焦慮
對於文化霸權的爭奪,自古以來就是政治鬥爭的常態,不因呈現形式的改變而有所轉移,倘若知識分子仍有淑世之夢,就不應該在新型態的文化霸權爭奪戰當中作壁上觀,因為嫌惡而將職責拱手讓人。
自由之家「2022網路自由報告」:全球連續12年下滑,台灣名列第5,中國連8年最差
在個別國家方面,冰島、愛沙尼亞、哥斯大黎加與加拿大名列全球前4個網路最自由國家,台灣與英國以79分(總分100)並列第5,台灣也成為亞洲網路最自由的國家或地區。中國、緬甸、伊朗、古巴與越南則是網路最不自由的5個國家。
黃樹民《林村的故事》:林村是近百萬中國農村的一個經典縮影,我有幸目睹並記錄它所經歷的波瀾起伏
《林村的故事》以作者和葉文德一問一答的對話形式推展,徐徐揭示林村自一九四九年後所受的衝擊與回應;由於筆調流暢,情節曲折,令人似在讀小說,常被譽為不只是扎實的學術研究,也是優秀的文學作品,甫出版就成為經典。
中國民眾對政府信任度傲視全球:如何解讀「民主國家不如威權體制」的假象?
基本上,西方國家由於受到權力制衡及監督政治理念影響,對政府、企業、非營利組織及媒體保持疑慮或批判,並非代表公民欠缺公民意識及政治權利義務觀念,這種對政府持較為低的信任度,有時恰恰反應公民具有批判性及獨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