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Hi,
登出
你還沒有通知

短片

臺灣組_風流少女殺人事件_劇照

【2024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整體觀察:獨厚劇情片的傾向更顯窠臼,「顛覆框架」的原創精神去哪了?

TNL+ 影劇 TNL特稿

相比去年,本屆高雄電影節短片競賽整體入圍的表現更顯窠臼,整體大幅往線性敘事與精緻影像的光譜端靠攏,極度缺乏真正獨立於情節性之外、獨立於俗爛套路之外、獨立於標準化、專業化之外的作品,使我們不斷在電影節看著重複的東西,再重複著同質的作品回收給電影節。若以碳水化合物比做劇情元素,那劇情短片早已佔總量超過70%,遠超其它維繫生命所需的重要營養素,更加傷身的是,剩下30%的每一樣配菜仍以大量的碳水(情節性)作為重要構成,很難想像雄影作為供應觀影營養的中央廚房,對觀眾於感官、認知上的營養攝取都不可謂是失衡,根本是要人命。

春天_高雄拍劇照

【2024高雄電影節】「高雄拍」短片(三):《白雪》《殺雞》《春天》——孩童世界的魔幻、生死與動畫

本系列文章,針對今年「高雄拍」7支短片《白雪》、《晚風》、《春天》、《殺雞》、《貓與雞》、《浮游物》、《所有人都在死》進行討論——分為三篇文章——試圖以「影像美學」、「工整敘事」、「孩童視角」作為切分,以每部片子1至2題的提問,抓出此次「高雄拍」創作者們的同與異。本篇文章為《白雪》、《殺雞》與《春天》的討論。

晚風_高雄拍劇照

【2024高雄電影節】「高雄拍」短片(二):《晚風》、《所有人都在死》的工整、敘事與執行

本系列文章,針對今年「高雄拍」7支短片《白雪》、《晚風》、《春天》、《殺雞》、《貓與雞》、《浮游物》、《所有人都在死》進行討論——分為三篇文章——試圖以「影像美學」、「工整敘事」、「孩童視角」作為切分,以每部片子1至2題的提問,抓出此次「高雄拍」創作者們的同與異。本篇文章為《晚風》、《所有人都在死》的討論。

貓與雞_高雄拍劇照

【2024高雄電影節】「高雄拍」短片(一):《貓與雞》、《浮游物》的動與靜——導演們的美學選擇

今年高雄電影節於上週六正式開幕,這是一個對短片領域、沈浸式領域持續深耕,在地且試圖迎面國際的影展。而備受矚目的「高雄拍」7支短片作品,已於上週日在高雄電影節完成了世界首映。也有幸,在這7支短片世界首映之前,能與導演們短暫交流,本系列文章分為三篇——試圖以「影像美學」、「完整敘事」、「孩童視角」作為切分,以每部片子1至2題的提問,抓出此次「高雄拍」創作者們的同與異。本篇文章為《貓與雞》、《浮游物》的討論。

230708暫時逃跑_CJC4773

公視、高雄市電影館《後難題短片輯》:3位新導演談論90後——家庭、女性與空屋

倘若對於台灣短片熟悉的觀眾,對於丁啟文、吳季恩、林劭慈三名導演應該不陌生,三人皆有金穗獎的入圍經驗、甚至獲獎。而在公視與高雄市電影館的催生之下,三名新銳導演以90世代的生存難題創作三部短片——《注意看,這個女人∙∙∙∙∙∙》、《我可以暫時逃跑一下嗎?》以及《如果時間在此刻停下》,而那是關於女性職場、資本社會以及返鄉奔喪的困境與難題。本篇文章逐一評論此三部作品。

畢業展海報二版_工作區域_1

論北藝大電影系第11屆畢展3部短片——《駕訓》、《新觀點》、《渾水》

今年,除了固定在金穗獎/金穗影展挖掘有趣的短片,公視「2024觀點短片展」的6部新銳導演作品也有可觀之處,而在此之外,也則在北藝大電影系的邀請下,擔任其畢展的觀察影評之一。本屆北藝大電影系畢業展題旨為《OK!過!》,分為三個單元,一個單元三部作品,本篇文章則聚焦於「恍恍惚惚」單元的三部短片——《駕訓》、《新觀點》以及《渾水》。

92jbacfxtwfwhbfr40uzspqknhq2c7

中國抵制後不少人說「金馬獎變弱了」,但從數據上來看真是如此嗎?

影劇 精選轉載

自中國抵制金馬獎之後,便有不少人說:「金馬獎變弱了。」這些言論主要透過直接檢視入圍名單公布的結果,所做出主觀評斷,例如,從2019年以來,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已連續頒給台灣電影。然而,我的意見是,何不透過量化與質性混合的分析方式,洞察金馬獎近十年來的實質變化?

2022台灣國際酷兒影展_主視覺_

【2022酷兒影展】影評人麥若愚:見證國際短片競賽精彩盛況,將是影展未來國際化的重要基石

今年台灣國際酷兒影展的國際短片,區分了「酷兒詩篇、酷兒展演、酷兒踰矩、酷兒中港」四個單元,而此篇文章,是跨越單元就入選的22部作品做概括性的評論。

四月之聲影片

記錄上海封城短片《四月之聲》遭中國官方封禁,網友瘋傳不讓影片「被清零」

中國 TNL 編輯

網友們發現在微信和微信轉發或重新發布的短影片已無法觀看《四月之聲》也被微博封禁,連「四月」二字也遭審查。網友們又自創熱搜話題「上海靜默」,同樣很快被封禁。

217393776_10159324020767486_334196982196

【影評】《人聲》:阿莫多瓦「反常合道」的晚期風格,蒂妲史雲頓的表演近乎完美

藝文 放映週報

無論是圓熟之作,或者反常合道的晚期風格,都還期待著對過往作品的反轉與突破,在創作生涯持續遞進的所謂境界。阿莫多瓦還卻在《人聲》之中繼續大肆自我重複,置入各種個人標籤,同時在太過精準的表現之中展露著失控的恐懼。

kpp0zfyn9av3j0tn4xvc2yvbwgiqe9

【影評】重探程偉豪早期三部短片,是什麼讓他成為商業類型片當紅名導?

藝文 放映週報

重新觀賞程偉豪的三部早期作品,仍帶來程度各異的感受與刺激,且能與程偉豪一貫「反轉類型嘗試」之風格定位做出呼應。在程偉豪風格特色逐漸於商業院線修練完備之際,重探其短片作品,或為正當其時。

RTX80LAG

TikTok推求職功能,Z世代青睞的「人力銀行」可能反讓雇主更能挑選面試者

國際 TNL 編輯

抖音推出求職功能,錄製影片加上#TikTokResumes就能成為個人影音履歷,成為許多美國大學生找工作的熱門管道。看似有趣的影音履歷,也為就業市場帶來隱憂。公開影片剝奪了履歷的匿名性,讓雇主得以依據種族、外貌來挑選員工,演算法也會影響履歷的曝光情形。

2

王逸帆短片《伏魔殿》:達到國際水準的Cult片,以隱喻講述台灣社會的「無形黑手」

藝文 傅紀鋼

《伏魔殿》高明的地方是明明要談冤獄,以及許多更生人即使想悔過,但還是被社會排擠的狀態。但不是拍一個「人被冤枉」的故事,而是藉著無形的事物,來象徵台灣社會隨處可見的「灰色地帶」。

j5m8rtev65n8pem8dlpltagkcyh0a1

【2020女性影展】專訪《幽魂之境》導演羅晨文:綁架五個小孩換取退伍令,緬甸曾有全世界最多的童兵

專訪《幽魂之境》導演羅晨文,這部短片描述緬甸童軍苦難的故事,已經獲得台灣各大影展的肯定與青睞,透過專訪更能認識導演眼中的緬甸童軍。

1

專訪YouTuber菜浿梨子:女演員拍「政治嘲諷」影片爆紅,韓國瑜敗選後遇瓶頸

藝文 傅紀鋼

因為演員之路未開,她轉作臉書粉專短片,卻拿到比當演員更大的關注,這也讓菜浿梨子百感交集。菜浿梨子說:「你說我真的要追求什麼?主要是父親的肯定⋯⋯」

96759759_10156956424031583_4837151782624

另一種視角看台北電影獎的困境,與中國抵制金馬獎風波息息相關

藝文 既視感

讓更多作品被看見、替觀眾找出最好的電影,當好電影、好表現出現時絕不漏接。我想這才會是台北電影獎的使命。

merlin_171744783_18e41e7b-5635-4a34-a55c

透過電影呼吸自由:中國名導賈樟柯五分鐘短片,描繪出肺炎疫情的眾生相

美國時間4月21日,《紐約時報》在線上發佈數位國際名導演以「武漢肺炎疫情」為背景,藉「空間」為題,聚焦隔離生活狀態的短片。此計畫由希臘塞薩洛尼基影展(ThessalonikiFilmFestival)發起,每部短片皆須在室內的空間完成。其中,中國第六代名導賈樟柯也參與此次計畫,完成名為《來訪》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