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綠對立
【圖表】318運動被民進黨「收割」了嗎?從民調和選票數據看藍綠10年消長
學者認為,318運動所留下的意義應該是一個世代對於國家共同體的想像,是青年奪回對國家和社會的詮釋權與主導權,民進黨黨不應該將運動僅解讀為有利於自己延續執政的「台灣認同增加」。
【圖表分析】民眾黨首次參選總統拿下26%,政黨票破2成,白色力量票從哪裡來?
柯文哲在新竹縣市,尤其是竹科園區的所在和周邊取得遠高於全國平均的得票率,但是在曾執政八年的台北市卻僅優於綠營鐵票倉的南部縣市,可能的原因為何?相信「棄藍綠、保台灣」的選民,可能上一次是投給蔡英文,他們對民眾黨的支持也和對柯一樣多嗎?圖表和學者分析一次看:
黃珊珊宣布「已正式加入台灣民眾黨」,全力支持柯文哲參選2024總統大選
黃珊珊今日於臉書發文宣布正式加入台灣民眾黨。黃珊珊表示,她在台北市議會及台北市政府與柯文哲朝夕相處近8年的經驗,令她堅信民眾黨與柯文哲是她最正確的選擇。而黃珊珊雖然於去年的台北市長選舉落敗,但她得到的34萬張選票也令她發覺,台灣已有相當比例的中間選民從藍綠對立中覺醒,因此她更要攜手民眾黨一起改變台灣。
《新聞自由的幽靈》:台灣報業非但沒有幫助凝聚社會共識,反而為撕裂與認同危機推波助瀾
根據巴黎「無國界記者組織」的世界新聞自由排行榜,臺灣近年來穩居43名上下(2022年為38名)。該組織年度報告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臺灣政府干預媒介自由,但政治上藍綠陣營極化對立,媒介只顧搶新聞,疏於求證,專業素質不高,誠為臺灣新聞自由的隱憂。
【圖表分析】九合一選舉負面選戰和低投票率對小黨不利,第三勢力搶灘地方議會選得如何?
學者分析,今年的選舉整體大環境對小黨比較不利,因為今年選情偏冷,以及多是「負面競選」,比較多年輕選民和獨立選民就不想出來投票,而選民不打算投縣市長,小黨的議員就更沒有機會被看見。
【2022九合一選舉】民眾黨提名86名議員當選14席,南部仍難以突破
民眾黨選情南北差異大,最後由立法委員高虹安順利當選新竹市長,提名86名議員當選14席,其中雙北、新竹等重點戰區取得7席議員,南部則仍難以突破。
全民公投作為一種「直接民主」,我們可以更好的實踐民主、決定公共事務嗎?
國立中興大學國家政策與公共事務研究所教授李昌麟直言,台灣的公投目前仍然停在「選舉」,多數的政黨、媒體和人民都沒有搞清楚這兩者的差別為何,所以在這次公投,依然看到政黨動員而多數中間選民面對專業議題無所適從,因此對公民的教育和公投制度改革完善,都是未來非常重要任務。
蘇貞昌「不要臉」口角延燒,鄭麗文遭諷曾在民進黨主張台獨,回嗆「我退出也是剛好而已」
鄭麗文2005年在國民黨主席連戰邀請下正式加入國民黨,後來陸續擔任國民黨發言人、文傳會主委、副秘書長等重要角色,並兩度參選立委,最高曾任行政院發言人。
《會計法》初審藍綠爆衝突,「國務機要費除罪化」是在替阿扁脫罪嗎?
民黨主張特別費和國務機要費用途完全不一樣,而且一般行政首長的特別費很少,國務機要費金額都很大,免除刑責後,恐怕會變成當權者「為所欲為」的小金庫。
罷韓之後,不論藍綠或兩岸的「政治對立」都增加了
政黨間互鬥及權力競逐,激化台灣社會衝突,造成台灣政治社會秩序的極度不穩定,而罷韓案背後隱藏的「反中」情結,更會刺激中共當局對台政策採取更為單邊主義的片面行動——尤其在軍事及外交領域強加壓制。
「屏東沒有藍綠只有黑」時代力量和律師張怡「合作」參戰屏南立委
民進黨不分區名單出爐後,本來已打算要參選屏東第二選區立委的莊瑞雄,只能和沒有排進不分區的蘇震清互換戰場,讓該區情勢出現變化。
文山社區大學20年:公共議題的理性討論在社大是否可能?
台灣公共議題討論,時常強烈地以政黨傾向為依歸。所以當社區大學碰觸政治相關的議題時,容易造成內部分裂。社區大學強調公共事務參與,然而不論是公投、教改、核能,無一不被泛政治化,目前很難在課堂上進行公共議題的討論,常常都只流於強化各自在藍綠上的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