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
中國介選「5D戰術」:維持多元、健全的媒體環境與資訊管道,才能強化自身免疫力
歐洲安全分析師Ben Nimmo之前曾整理俄羅斯對歐洲進行政治宣傳的四種戰術,之後MisinfosecWG則加入了Divide。這五種戰術,事實上也被中國用於對台灣以及對國際的宣傳。只要看懂這五種戰法,我們也能進一步拆解出需要注意的點,或是可能反擊的方式。
【關鍵眼中盯】郭台銘沒那麼笨,他知道選票上只有兩組人才有機會贏
郭台銘宣布參選後,綠營支持者一片歡慶「賴清德可以躺著選了」,但這樣的說法大多沒有非綠一整合就要政黨輪替的危機意識,其實郭台銘比誰都清楚最終選票上必須只有兩組候選人,而他的戰略目標也是要達成這個事情。
為何民進黨初選撕裂後能合作,國民黨卻不行?差別在「利益分配」
看了幾天兩人離譜的「撕芯裂費」互鬥的新聞之後,讓人不禁搖頭,這初選結束之後,真的可能握手言和嗎?筆者一個朋友,就問了筆者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有的疑問:為何同樣是內鬥,國民黨最後往往是分裂,但民進黨卻不會?
《情緒超載》:當你採取兩極化態度,就是分裂和洪水佔了上風
分裂不僅妨礙我們的判斷,也會提高經驗的強度。更糟的是,分裂結合否認後,常會讓人想起其他帶來極端經驗的情境。碰到這種情況,舊時的回憶跟過去經驗到的所有感覺如「洪水」(flooding)般淹沒了我們。
周慕姿《羞辱創傷》:「情緒隔絕」那些難忍時刻——你想要《命運好好玩》的神奇遙控器嗎?
受到羞辱創傷的孩子最常見的,除了否認這件事情曾經發生,也試圖告訴其他人:「其實對方也有難處」、「我沒有你想像中的難受」等,試圖淡化並忽略自己的情緒感受之外,還有以幾種常見的形式出現:「說教」、「笑」與「打岔」、投射與分裂。
候選人已殺紅眼,這場黨主席選舉正為國民黨帶來分裂危機
這次國民黨主席選舉選到現在這個地步,已經不是「路線」或「理念」之爭,而是在「包容壯大」與「互鬥分裂」的結果之間做出選擇,當朱立倫與張亞中互相殺紅了眼,兩人當選後都只會增加國民黨的分裂危機。
差點變成「川普黨」,持續分裂與迷失的共和黨,誰來掌舵?
在馬侃離世後,共和黨完全被川普綁架,建制派敢怒不敢言,從初選期間短暫陣痛式的抵抗、推進保守議程時謙卑無能的順從、面對調查與彈劾時激化黨爭的共謀,到最後民主大廈遭受襲擊後的懊惱,是和以往共和黨所面對過完全不同的挑戰。
花蓮出現一份「詭異」的立委民調,傅崐萁背後有什麼盤算?
突然出現這份民調,加上之前有媒體報導傅崐萁想爭取列國民黨不分區,背後其實頗有「軍力展示」的叫陣意圖:在花蓮要贏必須靠傅崐萁,而且就算沒有安排不分區,傅崐萁也有本事自己殺回立法院。
人人都想加入「討厭民進黨」的「新」黨外時期
「新」、「舊」黨外時期都有個相同邏輯,但本質上卻全然不一樣——以前是以終結極權、追求民主的「理念」為號召,但今天的「黨外」團結力量只是因為「利益」而讓各路人士結合,這終將導致分裂。
用數字解讀「國民黨初選」教我們的事
就算只是個無名氏,只要加入「韓粉」這個大家庭,照著非韓不投的指示做,這一輩子最紅的十五分鐘就可能降臨到你身上,這使得這些支持者不會那麼快消散,因為他們並不是單打獨鬥,而是能每天不斷從團體中獲得新的朝拜的能量。
政黨叫選民「團結」好像理所當然,但你想過為什麼嗎?
選舉過程熱熱鬧鬧,看似政黨謙卑的跪求選民投下「神聖的一票」,實際上多是政黨和政治人物為了顧飯碗的博弈,而他們口中的「團結」,最後的得利者多也不是搖旗吶喊的支持者。
辣台派 vs. 韓流,兩黨初選到2020的五大觀察點
韓國瑜於國民黨初選勝出後,除了觀察郭台銘和柯文哲的動向外,初選制度的檢討、民進黨後續如何因應、資訊戰對台灣的後續影響也都是觀察重點,最重要的是,這會不會是國民黨裂解的開始?
要少數族裔女議員「滾回她們的國家」,川普民調竟不減反增
川普日前推特文章惹火民主黨議員,眾議院16日晚間投票通過動議遣責川普,決議案的正式名稱就叫做《譴責川普總統針對眾議院議員的種族歧視評論》。
【舊片重溫】《異裂》結尾的訊息:我們必須重新政治化我們的症狀(上)
任何的暴力都是一個象徵困局的「行動化」(acting out),而終於將三個角色集合在一起的《異裂》被獻給玻璃先生,正預示一個革命,那個邪軍在電影片頭耳語著終究不會降臨的革命。
【圖表】1996年以來的六次總統大選,藍綠兩黨候選人各是怎麼決定的?
看台灣總統直選後的初選史,好像在看近代的政治史,不論民調方式的改變,或投票單上名字的更迭,都能看到台灣民主一路走來的演變,而今年藍綠兩黨撲朔迷離的黨內初選歷程,又會將台灣帶向何方呢?
奈沙馬蘭《異裂》:早在籌拍《驚心動魄》續集時,《異裂》的結局早就想好了
《驚心動魄》三部曲的核心就是「人類不希望超自然力量來干擾現實世界的運行。」因此三部曲中所有的懸疑性,都在以世俗的立場去挑戰英雄的存在。而在《異裂》裡,超自然力量(如「英雄」)卻成為必定的存在。
年度關鍵字:在分裂的時代,「傾聽」特別需要勇氣
神學家萊因霍爾德.尼布爾曾說,「在對手的錯誤中找到真相,以及在自己的真相中找到錯誤,才是明智之舉。」真心勇敢地傾聽反對意見可以加深自己的洞察力,磨礪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