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最近公司慶祝成立滿25週年,而我們位於台灣彰化的資料中心也已經啟用滿10年了。




回首自2013年至今,這座 Google 在亞太區最早設立、支援亞太區與台灣廣大網路使用者的資料中心,一直沒有停下發展的腳步,除了不斷擴展我們的設施、提升節能與運算效率加強安全防護機制外,我們也在履行 Google 在環境永續和社會公義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像是幫助台灣推動企業的再生能源採購、推出資料中心社區公益計畫 廢棄物管理計畫、在台灣完成亞洲首宗再生能源交易、長期與政府與國營企業緊密合作加強水資源運用和電網穩定等。



很開心能在過去十年間,落實了我們當初在台灣投入資料中心建置的承諾,滿足全球和亞太區使用者的需求成長。這段時間以來,我們不斷進行資料中心擴建,同時也帶動了台灣的周邊產業經濟,以及環境永續和社區發展。



除了資料中心,針對企業用戶提供雲端服務的 Google Cloud 區域 (Google Cloud Region) 也已設立屆滿十年。此外,Google 也在過去幾年間,逐步投資興建於台灣上岸的國際海底電纜,包括已啟用的 FASTER 台灣延伸段PLCN、興建中的Apricot,以及近期宣布投入、首次採用多核心光纖  (Multi-core Fiber, MCF) TPU。這些直接受益 Google 資料中心的海纜投資,已經在2021年前為台灣創造超過6.4萬個工作機會、以及260億美元的 GDP 貢獻。我們見證了台灣透過自身的優勢和區域性的需求成長,逐漸成為 Google 網路基礎建設佈局中的戰略樞紐,為我們實現全球 AI、雲端、以及軟硬體整合的願景進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資料中心一直都是 Google 實現創新科技體驗的基石,也是在 Google 設定『讓 AI 能幫助所有人』 (Make AI helpful for everyone) 的目標後,必須持續進步的發展項目 。 在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裡,我要感謝台灣的政府單位、產業合作夥伴、以及當地社區多年來的支持,讓 Google 資料中心可以和台灣一起成長,繼續為共同的願景努力。



節能減碳是 Google 的長期使命,更是資料中心在運轉期間不曾停歇的行動。即使運算需求逐年提高,Google資料中心依然能持續突破節能效率。平均而言, Google資料中心比一般資料中心節能1.5倍,且Google資料中心五年前的用電量 ,可在現今產生高出三倍的運算力。我們還為資料中心研發出具備碳智慧 (carbon inteligence) 的運算平台,讓資料中心可以針對最易取得零碳排電力的位置和時段,調節或轉移用電需求。而我們所設計的高節能 Tensor Processing Unit (TPU),也已用於 Google 資料中心,讓伺服器能大幅提高效能,輕鬆執行智慧溫控、燈光和冷卻控制。



在永續議題中,水資源的節約與再利用也是 Google 的核心目標。透過內部各資料中心的評比,Google 發現以冷卻水降溫的資料中心,可較空調降溫的資料中心節省約10% 的電力、降低 10% 的碳排放。因此,我們在設計台灣的資料中心時,便選擇以冷卻水降溫,且採用各種方式來降低用水量,如:以夜間降溫、熱能儲存、雨水貯留等系統等。另外,透過台灣政府的指導與合作,Google 位於彰化的資料中心於 2022 年起便轉換為 100% 工業用水,確保不佔用到與民生用水。



自2015年起,Google便開始透過社區公益計畫支持資料中心的鄰近社區發展,專注於STEM/CS教育、弭平數位落差、推動永續發展等領域的行動專案,計畫實施至今已有超過 70 個公立學校和非營利組織。另外Google 資料中心也與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一起為彰苗地區的數百位教師提供數位教學研習資源,近期亦加入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GW100 + 綠能公益」倡議行列,協助推動當地能源轉型與教育培力。我們會持續推動這項計畫,為彰化在地社群盡一份心力。



最後,讓我來分享 Google 資料中心在台灣發展的十年大事記:



Google 資料中心 在台十年里程碑

2011    

於彰化購入15 公頃的資料中心用地,投資金額為6億美元

2013

啟用 Google 首座位於亞太區的資料中心雲端區域 (Cloud Region) 

2015

開始在台灣推動資料中心社區公益計畫

2016

非營利組織資源解決方案中心提供種子資金,針對亞洲地區推廣再生能源憑證,

以台灣 為首發基地

宣布投資興建 PLCN 海底電纜

FASTER 海底電纜台灣延伸段開通

推動廢棄物管理計畫,為全球最早實現零廢棄物掩埋的資料中心之一

2018

首度招聘資料中心實習生

2019

完成 Google 在亞洲的首宗再生能源交易

2020 

公布資料中心安全防護機制

2021  

宣布投資 Apricot 海底電纜

2022  

與均一教育平台合作,為彰苗地區教師提供數位教學研習

完成 100% 使用工業用水

2023  

宣布投資興建TPU海底電纜,首度採用多核心光纖 (MCF) 技術

啟用十週年,完成階段性擴建




本文作者為: Google 亞太區資料中心公共事務主任  佘懇明 (Ken Siah)



上週六是世界地球日,你是否也以自己的方式落實環境永續,為我們所居住的環境盡一份心力?Google 自創立以來,一直視永續發展為核心價值,也在營運方式中透過不同面向與措施,為環境永續付出努力。身為環境的一份子,我們從企業層級以身作則,並訂下在 2030 年達到全天候無碳營運的企業目標。不只如此,包含我們推出的消費性硬體產品等,也將努力朝此目標邁進。從推出第一款硬體產品以來,我們持續透過不同方式提高產品永續性,包含材料的尋找與採購、產品包裝方式。

同時,我們也努力減少廢棄物製造量,降低對全新原料的需求,並從產品原料的採購開始著手。2022 年,我們所製造和推出的產品裡,約有 30% 使用回收材料1,包含鋁、不銹鋼、稀土磁鐵、玻璃和塑膠零件等。其中,塑膠採用回收材料的比例更達到 48%2

台灣身為 Google 重要的硬體研發基地,除了技術與功能開發外,也有一群團隊從源頭開始,透過材料科學的研究與應用,協助推動永續概念在 Pixel 手機、Pixel Buds 耳機、Pixel Watch 手錶、Nest 音箱、Chromecast 等硬體產品中具體落實。

跟著我們一起認識來自材料科學與工程(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團隊成員 Chris (下圖左)跟 Ming(下圖右),來聊聊各自的故事及工作日常,深入瞭解他們如何協助打造更環保永續的硬體產品。


今年初我們和大家分享在板橋的新辦公室啟用,Google 台灣的正職員工人數也在過去 5 年間成長了 10 倍,而我們還持續在招募各種領域和職能的人才。隨著越來越多人才加入,我們也觀察到許多人對於在 Google 的工作很好奇甚至躍躍欲試。

究竟這群人平常在 Google 都做些什麼呢?「我在 Google 的生活」系列文章,將邀請在 Google 台灣不同團隊擔任不同職位的員工們,親自分享他們加入 Google 的經驗及真實的工作樣貌。本系列的第一篇,我們訪問了近期推出的 Pixel Buds A-Series 真無線耳機開發團隊中的兩位成員 — 產品經理 Austine Chang 以及資深產品設計工程師 Eric Hsu,來聊聊各自的故事及工作日常。


 Pixel Buds A-Series 台灣開發團隊

你在 Google 的工作是什麼?

Austine:我是 Pixel Buds A-Series 的產品經理,主要是負責規劃和定義產品訴求、規格和定義 KPI,並透過跨部門合作和溝通協調來進行產品研發。

Eric:我是硬體設計工程師,主要的工作是硬體產品的構造和機械零件的設計,其中也包括了 Pixel Buds A-Series,舉例來說像是耳機充電盒的外型、觸感到耳機內麥克風或其他零件的擺放位置應該如何安排,都是我們的負責範圍。

 

當初為什麼決定加入 Google?

Austine:Google 最吸引我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企業文化,Google 的企業文化非常開放而且獨特,每個人都很願意表達也接納別人的意見,這樣的文化在全球都有非常好的聲譽。另一個是這間公司的核心能力,Google 的軟體服務開發能力在行業中是首屈一指的,堅強的技術實力讓業界的優秀人才都會想爭相加入;在研發硬體時,也因此有許多軟體服務、資源及技術可以運用和發揮,與硬體搭配打造出創新的體驗。

Eric:以前在我的認知中,Google 是一間很創新而且軟體能力非常厲害的公司,因此知道 Google 要開始投入硬體研發時,我認為 Google 發展硬體的策略上,應該會有自己的一套方法論和獨特性,而且裡面一定有很多來自全球的優秀人才,這對我來說是很有吸引力和挑戰性的事,也激起我想要加入的念頭。


疫情期間,對你的工作上產生什麼影響?又是如何克服的?

Austine:不同階段的各項測試是硬體開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在疫情發生前,產品經理普遍都需要飛到美國總部實際參與測試過程,但受到疫情限制,不能出差使得我們只能由國外同事提供的測試報告來了解現場情況,在缺乏這樣臨場感下,就必須仰賴更頻繁的溝通。而溝通過程除了時差需要協調,如何透過線上方式更清楚看到產品細節、或是在短暫的會議時間中有效說服國外的團隊,都是相當挑戰的部分。我記得先前美國疫情嚴峻時,有些本來要在當地實驗室進行的測試,因為員工無法進辦公室,也會請台灣這邊的團隊幫忙,這大概是身在跨國團隊中的優勢吧!

Eric:我們團隊負責硬體結構的設計,實際到生產線端去看產品、面對面的溝通討論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但疫情後幾乎無法親自拜訪廠商,這對我們的工作造成不小的挑戰。尤其耳機的體積小,若透過解析度不夠的照片來分析跟判斷,可能會導致效率不佳或效果不好,所以我們和廠商協調來改善硬體及相關輔助設備,例如添購更好的相機,以便更好掌握整個生產線的狀況,在這之中也磨合出新的開發與溝通模式。

 

加入 Google 以來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經驗想和大家分享?

Austine:其實我印象很深刻的是 Google 的新進員工訓練,那時候我們飛到新加坡和整個亞太區同期的  Noogler(Google 內部稱新進員工叫 Noogler)們一起參加。第一天的歡迎活動現場有個大螢幕輪播出所有 Noogler 的名字,大家都很興奮的在螢幕前等待自己的名字出現,我也拍了照留念,蠻像是自己職涯歷史性的一刻!幾天下來的訓練內容也很充實,讓當時身為 Noogler 的我感受到自己是被歡迎而且很被重視的。

 

你覺得 Google 的企業文化有什麼特別之處?

Eric:我覺得最特別的地方是公司的文化非常開放,很歡迎大家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而且大家也都很認同即便意見不一定都會被滿足或接受,但仍很願意保持開放的態度表達交流。另外是同事們的特質,每個 Googler 對於解決問題和完成工作的主動性非常高,對於自己專責的領域很有熱情,因此也容易對於團隊產生很高的信任感。

 

對於想加入 Google 的人有什麼建議?

Austine:我認為有幾項能力很重要,第一個是釐清與定義問題的能力,像我的職位是產品經理,解決問題是我主要的工作內容,但在真正跳下去解決之前,應該要先能釐清「什麼問題真正需要被解決」。再來就是安排優先順序(prioritization)的能力,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很多、很雜,能夠有效的分辨哪些事情重要、緊急、需要最優先被處理,並且專注在其中,是能有效率完成工作的關鍵。

Eric:在 Google 工作是個很好的經驗和機會,也可以獲得很多不一樣的體驗,例如Google 開發產品的速度快、組織的彈性高,聚集眾多不同領域的優秀人才,在日常討論的過程中都能有很多啟發,也會進步的很快。不過我認為這些都奠基在你必須要對 Google 做的產品有興趣,若沒有興趣,沒有熱情,就算身在 Google 也無法覺得很有收穫。

本文作者:Google 員工故事台灣特派員


 

身為一位台灣人、工程師,見證了台灣發展為科技創新與硬體製造的全球樞紐,內心實在非常感動。很多人其實不知道台灣團隊高度參與、甚至主導了許多 Google 產品的研發,例如 Pixel 手機、Nest 智慧家居裝置、Chromebook 筆記型電腦、Chromecast 串流播放器等。

2006 年,我們在台北 101 大樓成立 Google 台灣辦公室時只有一位員工,而如今我們在台灣 6個縣市都有營運據點。Google 台灣的正職員工人數在過去 5 年來更是成長了 10 倍。我們將持續投資台灣,致力在台灣打造出對全世界使用者都有助益的產品。我們也歡迎更多來自本地和海外的各界人才加入 Google 台灣!

今天是 Google 在台灣的 15 週年,也是 HTC 手機研發部門 (包括我自己!) 加入 Google 團隊屆滿 3 年,我想和大家分享 Google 在台灣的近期計畫中,5 件最令我感到振奮的事:

  1. 供團隊盡情揮灑創意的新辦公室:我們於 2019 年首次宣布在 Tpark  (台北遠東通訊園區) 建設全新的辦公園區。感謝台灣在防疫上的卓越成果,加上政府與各界給予的大力支持,使我們的全新辦公室能夠如期啟用。這個新辦公室設有針對 Google 硬體產品研發所需的實驗室和相關設備,是我們在美國總部以外首座、且最大的硬體研發基地。我們的團隊會在這裡協同合作、進行腦力激盪、使用硬體原型做實驗,開發測試 Nest 智慧家居裝置、Pixel 手機、Chromecast 等 Google 硬體產品。

Google 台灣位於新北市的全新辦公室啟用。

美國以外首座、也是最大的硬體研發基地。

設置產品展示區,讓訪客感受 AI、軟硬體的整合性經驗。 

讓員工們滿足飲食需求、增進交流的餐廳、飲料區。


  1. 持續成長與擴展:我們已經在朝下一個里程碑邁進-在同一個園區內,我們預計將在2023年啟用另一座新辦公室,以因應我們的成長需求。未來我們將持續分享相關資訊,敬請期待!

  2. 招募新一代科技人才:除了原先就開放的軟硬體工程、資料中心、銷售業務、行銷等領域的實習計劃,我們將新增有關製造工程、Google Cloud 雲端服務、以及技術專案管理方面的實習職缺,提供更多機會給對科技產業感興趣的學生。相關資訊可以到我們的校園徵才網站取得,或參加我們今年將在 50 個大專院校舉辦的線上招募說明會。 我們也會在今年持續招募各種領域與職能的人才,歡迎隨時至我們的招募網站瞭解詳情。

  3. 建立更多元的工作環境:我們非常重視 Google 的職場文化,並盡力打造包容且多元的工作環境。在 2019 年,我們在台灣初次試辦「Google Taiwan Student Associate 專案」,目的是要讓身心障礙學生有機會能夠培養技能,並獲得實際工作經驗。在得到良好的迴響後,今年我們打算要擴大這項計劃,並增加相關獎學金的名額。

  4. 提供免費的技術培訓資源:我們將帶來更多軟硬體和雲端方面的免費線上培訓課程,讓想要應徵技術職缺的求職者、以及對這些領域有興趣的人們,都可以獲得實用技能,在面試前做好準備。

我對 Google 在台灣的長期發展計劃感到非常期待,而且我們已經為繼續擴大規模做好了充足準備。除了確保 Google 在台灣的營運能嘉惠當地用戶和合作夥伴,我們將會把台灣視為技術研發與基礎建設的全球創新中心,繼續努力在台灣打造出創新、便利、使全球使用者受惠的產品與服務。



本文作者:Google 硬體副總裁彭昱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