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nahoru, domu]

事實查核員的工作相當重要,他們必須針對新聞報導中的所有事實和主張進行查核,以確保內容正確且不偏頗。不過,我們也可以盡一己之力,協助找出並阻止不實資訊的傳播。

使用者透過 Google 搜尋「事實查核」的次數比以往來得多。由此可見,一般民眾已踏出「驗證網路資訊」這重要的一步,並越來越關注事實查核這項重要的工作。

為了在 2022 年 4 月 2 日的國際事實查核日慶祝這項重要進展,以及 Google 與全球許多事實查核單位的合作 (在台灣,我們和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已展開多項行動),我們要分享一些事實查核專業人員提供的幾個查核技巧,其中包括他們在閱讀新聞時會思考的五個面向,一般民眾也可以根據這些方法辨識出不實資訊。

網際網路的興起使得媒體環境和大眾獲得資訊的方式都產生巨大變化。隨著台灣網路使用者行為的改變,新聞產業也發生變化。

過去 20 年來,我們一直與全球各地的新聞產業並肩合作,資助新聞業數十億美元,支持他們在數位化時代打造優質新聞內容。我們的產品也持續提供人們更多選擇,從國際新聞到本地報導,幫助使用者找到更切身相關、或對所處地方社群至關重要的權威新聞。


最近幾個月,我們聽到許多關於 Google 如何與新聞發布商合作的討論,藉此機會,我們想回答一些常見問題,並分享我們如何與新聞從業人員和新聞生態系共同合作 (觀看中文版白皮書)。

  1. Google 如何與新聞發布商合作?  

我們持續為新聞機構帶來可觀的價值和資助,包含寶貴的免費流量。使用者每個月從 Google 搜尋和 Google 新聞結果點擊前往新聞發布商網站的次數超過 240 億次。我們帶給新聞網站的流量,可協助新聞發布商增加更多讀者、與讀者建立信任並賺取收益。

我們也持續透過廣告工具和技術協助新聞媒體機構獲取收益,像是透過在自家網站、應用程式和影片中顯示廣告等方式。我們的廣告技術為新聞媒體創造向全球數百萬家廣告商出售其廣告空間的機會,並包含必須經過這些特定服務才能夠接觸到的廣告商。當新聞發布商選擇使用 Google 的廣告服務時,我們將絕大部分收益直接提供給新聞發布商。

除此之外,我們推出 Google 新聞倡議計畫(Google News Initiatives, GNI),幫助新聞媒體適應數位化時代。在台灣,我們與新聞發布商合作發展新的商業模式,透過技術創新幫助新聞編輯室拓展潛在可能性,並提升新聞品質。2020年,我們透過新聞業緊急援助基金為台灣 19 家新聞機構和幾項重大計畫提供資助;而過去幾年來,GNI 亞太區創新挑戰賽和 Google 新聞實驗室台灣資助了三個新聞發布商的專案計畫,並在亞太區培訓 13 萬名記者,其中包含了舉辦中文化的線上研討會,深度探討資料新聞學查證方法。 

在台灣,我們也一直積極參與打擊不實資訊的行列。以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為例,Google 在其成立以來便持續給予支持,數年來已共同為數十名社群組織和本地記者提供事實查核培訓。 近期我們宣布了一項由 Google.Org 支援、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執行的 3 年期計畫,透過媒體和數位素養社區計畫,協助包括老年人、偏鄉和離島地區居民、原住民和新移民社群,在擁有充分資訊下做出更好的選擇。


  1. Google 是否透過 Google 新聞營利?

答案是否定的,我們不會在 Google 新聞或 Google 搜尋結果中的新聞搜尋分頁中投放廣告,也有很多不正確的指控誤會了新聞價值之於 Google 的意義。使用者造訪 Google 的目的五花八門,像是觀看解說影片、尋找食譜、搜尋運動賽事資訊、查看天氣、探索穿搭靈感或是瞭解住宅保險,而查閱新聞只是使用者獲取網路資訊的一小部分。在去年一整年中,全球使用者透過 Google 搜尋查詢新聞相關內容的次數,佔總查詢次數比例的不到 2%。大部分的搜尋查詢都不會顯示廣告或讓 Google 獲利。幾乎所有使用者在 Google 上看到的廣告都源自具有商業意圖的搜尋行為,例如使用者搜尋「運動鞋」、「t-shirts」 或「水電工」。總體來說廣告不會在查詢新聞時出現,而且正如使用者點擊廣告時看到的一樣,我們只有在投放的廣告有用且具有相關性時才有收益。

有人認為 Google 透過收取新聞發布商的收益來營利,這完全是個誤解。隨著一般大眾的網路使用習慣改變,透過網路來尋找訊息的頻率一直不斷在增加,因此廣告商開始尋求透過網路接觸閱聽受眾的新方式。有些看法認為,如果 Google 和 Facebook 這類數位平台 不存在,那麼這些廣告收益的大部分將保留在新聞發布商手中。然而國際研究顯示,報紙收益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分類廣告流失,並轉移到「網路」分類廣告業務上,比如:房地產或汽車銷售領域的專業網站。


  1. Google 如何使用新聞內容?

Google 不「使用」新聞內容。我們會在使用者與新聞內容之間建立連結,就像我們將使用者導向網路上的維基百科頁面、個人網誌或商家網站等其他所有網頁一樣。我們將數千億個網頁分類排序,以便讓使用者在不到一秒的時間內快速找到最相關的實用結果,並用讓使用者可方便資訊的方式呈現,接著再把他們導向該資訊的來源。有些人誤解並指責我們「竊取」新聞內容,但其實我們在使用者與新聞內容之間建立連結的方式(如: 連結新聞發布商的報導文章),就像 Google 搜尋將使用者導向喜愛的食譜或天氣資訊一樣。

當使用者從 Google 點擊進入台灣新聞網站,意味著我們也協助他們帶來網站流量,讓新聞發布商有機會透過展示廣告或將使用者轉換為付費訂閱者,進而賺取收益。


  1. 如果 Google 無法透過新聞內容獲利,為什麼要投注心力在新聞上?

對 Google 來說,新聞的價值不在於經濟層面,而是教育大眾、提供資訊,以及在強化民主所扮演的重要性。新聞發布商可以直接控管他們顯示在 Google 搜尋上的內容,無論是詳細或簡短的文字片段、相片,或是完全不提供任何內容在 Google搜尋上。儘管 Google 並沒有透過新聞獲利,但由於我們深信新聞會對社會大眾有所貢獻,也是打擊不實資訊的重要角色,因此我們不曾在找出新方法支持新聞業上停下腳步。

我們的產品都是為了提供每個人切身相關的實用資訊而打造,並確保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能得到高品質的新聞內容。在眾多發展面向中,我們在實現永續、獨立和多樣化的新聞生態系統上,扮演著提供實質幫助的角色。這些努力可以協助人們獲得對他們及其所在社群至關重要的優質新聞和訊息。

確保優質新聞產業蓬勃發展,並非憑藉 Google 或任一單位就能獨立完成,這必須仰賴新聞發布商、企業、政府單位、公民社會等各方共同肩負起責任,我們深知新聞的重要性,並持續與新聞產業共同開發新的解決方案,協助新聞發布商從中獲得額外收益。


本文作者:Google 亞太區新聞與發布夥伴負責人 Kate Beddoe


我們在近期發布了 Google 新聞倡議計畫:2020年影響力報告(Google News Initiative: Impact Report 2020),希望透過這份報告回顧 Google 新聞倡議計畫在過去兩年的發展。為了支持新聞業推動數位創新與開發新的商業模式,這項計畫的範圍遍及世界各地,而截至目前,我們和合作夥伴共同達成的成果十分豐碩。其中,台灣的新聞機構更是持續透過創新的方法,努力開創以讀者為中心的永續經營模式。



在面對突發性危機時,我們認為必須針對新聞業者採取全面的支援措施因應,這正是為什麼我們在 COVID-19 疫情蔓延全球之際,傾注全力透過新聞業緊急援助基金 (Journalism Emergency Relief Fund) 提供即時援助的原因。我們一共為台灣 19 家新聞機構提供財務援助,並在台灣致力推動涵蓋三大項目:


提升新聞業品質

協助新聞業確保報導品質是 Google 新聞倡議計畫的第一要務。我們與台灣的事實查核機構合作,提升新聞記者的數位報導技能,使他們具備當今世界所需的數位能力。2019 年,我們與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合作,舉辦為期三天的事實查核和線上驗證工作坊,一共有近 30 名記者參與。受到 COVID-19 疫情影響,今年的活動改以數位形式進行,在九月舉辦的線上工作坊也有近 30 位新聞記者共襄盛舉。

協助新聞媒體業者永續成長

隨著閱聽者的消費習慣改變,媒體業者勢必得適應這個不斷變動的環境,與時俱進。我們相信,協助媒體業者找到永續解決方案有助於事業的長遠發展,並協助台灣當地的新聞發布商進行數位轉型,這份努力也逐漸看到成果。舉例來說,天下雜誌持續推動線上訂閱,數位廣告營收在2019年正式超越紙本廣告營收,近期更獲選為 GNI APAC Subscription Lab 的成員,這項計畫旨在協助新聞發布商加強數位訂閱能力,並提高讀者收益。

另外我們也經常透過地區性 Google 新聞倡議計畫與台灣媒體業者合作,在課程中分享寶貴經驗來幫助更多新聞發布者。我們很高興聯合報成為 GNI APAC Data Lab 計畫的第一位共同主持人。這項計畫為期 5 個月,參與的新聞機構可以瞭解如何充分運用所收集的數據,同時探索提高資料成熟度的新方式。為了確保能充分運用參與發布商的寶貴經驗,我們編寫了一本教戰手冊,詳述新聞機構在驅動數據文化方面的實際案例。我們也邀請台灣的新聞發布商評估自身的資料成熟度,並研讀教戰手冊內容,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

透過創新賦予新聞機構更多力量

最後,在媒體業面臨眾多挑戰的今日,持續創新是至要的核心關鍵,而我們也在和台灣新聞機構之間的互動看到了創新精神。

為了促進新聞機構的內部創新,我們很高興 READr 成為 GNI APAC Design Accelerator 計畫的第一位共同主持人。這是首次在亞太區推出的計畫,目的在協助新聞合作夥伴導入科技的設計敏捷方法,針對經營上實際面臨的挑戰打造創新的商業策略或解決方案。我們編寫了設計教戰手冊協助新聞媒體了解設計思維做法所發揮的效益。

此外關鍵評論網東森新聞天下雜誌這三家發布商,也在近年獲選 GNI APAC 創新挑戰賽GNI YouTube 創新基金的獎項,這兩項計畫鼓勵新聞業挹注新觀點,並提供相關資金。有了GNI YouTube 創新基金的資金挹注,關鍵評論網得以投入解釋性國際新聞的數位影片製作,並建立會員計畫提高非廣告收益,藉此增加了 50,000 名訂閱者。東森新聞則是投入串流直播、提升觀眾參與度與收益,讓他們在推出直播後的一個月內就達到收支平衡。

我們的下一步

最近,我們在台灣推出了 GNI Digital Growth Program,邀集全球業界專家和新聞發布商,共同協助中小型新聞機構發展數位業務。誠摯邀請台灣媒體加入我們的課程,取得一系列免費教戰手冊,參與互動練習、數位工作坊和研究室。



本文作者:Google 亞太區新聞與出版合作夥伴關係負責人 Sheena Bhalla

數位化轉型為新聞業帶來了改革性影響。為協助新聞發佈者因應數位化轉型,我們在今年稍早推出了 Google News Initiative,力求提升新聞品質、推動全新商業模式,並引導新聞機構利用科技革新。

此外,針對打造與經營旗下機構,新聞發佈者也正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如今發佈者重新思考了協作方式、提高讀者參與程度,並透過資料和深入分析增加獲利,結果也連帶影響了發佈程序的每個環節。 Google Cloud 讓發佈者有機會以聰明又有意義的方式完成轉型。

全球都熱切期盼將在俄羅斯登場的 2018 年世界盃足球賽(FIFA World Cup)之際,足球迷們也紛紛在 YouTube 上搜尋相關影片,提前為今年夏季的精彩賽事做好準備。事實上,從全球使用者在 Google 與 YouTube 的搜尋量超越奧運和其他重大體育賽事,我們看到世界各國的球迷對於世界盃足球賽的關注程度持續提升。
為了進一步瞭解足球迷喜愛觀看的 YouTube 內容類型,我們針對過去一年的 YouTube 熱門影片進行一番研究,藉此找出哪些國家代表隊、球員和足球相關影片最受觀眾青睞:



網際網路問世將近 30 年以來,已經產生了超過 20 億個網站。要時時刻刻跟上每分鐘在網路上推出的成千上百則推文數萬個網頁和好幾百小時的影片是幾乎不可能的。
在這無窮盡的資訊中,總會有重要的新聞訊息不斷浮現。現今這個時代,值得被發掘的各種內容比以前更多,這些新聞來源也提供更多精彩的新聞報導。為了幫助使用者更輕鬆地掌握重要新聞脈動,我們開始著手希望透過我們的新聞產品帶給使用者一站式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