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倫
中國消費低迷,IMF下調2024經濟成長預估至4.8%,《華爾街日報》:資金外流逾8兆元凸顯民間失去信心
IMF警告,中國房地產市場持續的危機仍對經濟增長構成重大風險。評估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狀況可能還會惡化,導致銷售和投資萎縮。IMF的評估指出,房價繼續下跌可能會進一步打擊消費者信心,削弱家庭消費,並導致國內需求疲軟。
美烏簽200億美元貸款協議,由凍結俄資產利潤償還;聯合國秘書長會普亭為俄烏調解
美國與烏克蘭簽署200億美元貸款協議,款項將由凍結的俄羅斯資產收益償還。貸款將用於經濟和軍事援助,其中100億美元用於軍事援助,需要國會批准;100億美元用於經濟援助,無須國會批准。
《透視聯準會》:歷史給了葛林斯班一手經濟好牌,而三十年後,鮑爾拿的是一手洗過的牌
《透視聯準會》講述了這一影響深遠的轉變的內幕,以及它對美國人、甚至全世界來說的意義何在。重點關注聯準會主席鮑爾等人物,本書是對現代聯邦儲備體系在歷史關鍵轉折點期間,內部運作的第一手深入報導,讓大眾得以一窺全球金融權力最高殿堂的堂奧。
墨西哥大獲美中貿易戰紅利力拚「近岸外包」,中墨關係「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WTO第143個成員國後,墨西哥產品在國際市場被中國產品打的潰不成軍。根據統計,2002-2006年間中國產品使墨西哥出口美國損失150億美元。近年來美歐政學界認為允許中國「入世」是歷史性錯誤,雖尚無定論但至少顯示墨西哥當年的堅持不無道理。也難怪拉美期刊CEPAL Review,會在2013年刊登論文直指中國是「北美自貿區的不速之客」。
美國提高中國電動車關稅至100%,將會引發「連鎖反應」?
拜登上月提議對中國鋼鋁產品徵收25%的關稅,特意選在匹茲堡面對鋼鐵工人的演講中披露。再結合此次新加徵關稅,有美國媒體稱,為了在密西根和賓夕法尼亞這樣的搖擺州獲勝,拜登已經對中國的鋼材加徵關稅。拜登稱這樣做是為了美國經濟安全,是戰略性的決定,然而美國購買的中國鋼材和電動車微乎其微,拜登的決定顯然是為了討好這兩個州的選民。
拜登再啟美中貿易戰,台灣不要學1914年的塞爾維亞,傻傻跳入修昔底德陷阱
北京和華盛頓必須坐下來,忘記它,再重新開始;再坐下來,再忘記它,再重新開始。一直持續到中共二十一大、中共二十二大,2028年美國總統大選、2032年美國總統大選,讓22世紀的國際關係學者,能撫著歷史教科書的封面説,「還好中國跟美國沒有打仗」。至於台灣,就把花蓮飯店修好台北公寓整好,不要學習1914年的塞爾維亞,跳入這兩個核武大國的修昔底德陷阱。
美控俄羅斯對烏軍動用化學武器違反國際公約;美制裁助俄攻烏近300實體,矛頭直指中國企業
《經濟學人週刊》(Economist)報導,他們詢問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是否仍堅持自己今年稍早撼動歐洲的說法,不排除派遣西方部隊至烏克蘭?馬克宏回應:「我不排除採取任何行動,因為我們的對手也是如此。」一些分析師相信,俄羅斯可能即將對烏克蘭發動新一波大規模進攻。
全球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幣安」創始人趙長鵬被控助用戶洗錢,在美國被判四個月監禁
趙長鵬被判刑前不久,山姆・班克曼-弗里德(Sam Bankman-Fried)因在幣安的競爭對手加密貨幣平台FTX犯下欺詐罪,被判處25年監禁。美國司法部表示,對幣安的調查還發現,該交易所讓犯罪分子很容易轉移資金。
歐美指控中國「產能過剩」是否確有其事?這場爭端是否會延燒到政治領域?
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分析師李子謙向《BBC中文》表示,中國工業部門的某些領域存在產能過剩,並將持續下去。然而貿易緊張局勢不僅源於對產能過剩的擔憂,也源於中國產品競爭力的提升,尤其是在「戰略」領域。
布林肯一年內二度訪中:盤點美中「高強度外交」下的五個關注點
布林肯訪中前最直接的喊話是,4月19日的G7部長級會議後,他指責中國是俄羅斯軍事工業的支持者,為其提供「機床、半導體」等裝備和零件,使俄被嚴重制裁的軍事工業得以修復。
蕭茲訪中後,德中簽署自動駕駛合作聲明,盼中國數據傳回德國,分析:中歐關係心結在俄烏戰爭
《澎湃新聞》報導提到,有不少外國媒體認為,蕭茲訪中行程結束後,中國與歐洲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有更多高層互動,預計雙方將針對地緣政治、經貿等問題深入溝通;歐洲經濟緩慢復甦,以及對於俄烏戰爭、川普(Donald Trump)在美國總統選舉捲土重來的擔憂,正在推動歐洲與中國走得更近。
人口學者易富賢:中國產能過剩的根源因獨生子女政策;中產階級勒緊褲帶過日,難靠提振消費救經濟
中國人口問題專家易富賢表示,獨生子女的家長擔心養老,於是減少消費、存錢養老。同時,政府、企業和富人也保持高儲蓄率。因此,2018年至2022年中國的儲蓄率高達45%,因而加劇了產能過剩。此外,中美貿易戰後,中國產品出口美國減少,也導致中國就業困難,尤其是青年失業率攀升,不利於內需市場。
北京學者:微調對美輿論「成本低、見效快」有利中國,刻不容緩
王文認為,對美輿論的微妙調整是社會預期變化的細微折射。近年來,中國社會預期的長期低迷正深度影響經濟發展,而美國是「影響中國崛起最大外部變量」,若能微調長期以來對美負面報導為主的輿論環境,長久來說,將轉化為推動經濟強勁復甦的新動力和積極預期。這次葉倫訪中就是一次很好的輿論微調嘗試。
葉倫訪中點名三個產業「過剩」威脅美國,強調並非出於反中情緒
穆迪副總裁、高級信用評級主任李秀軍表示,中國正加緊關注新的增長動力,包括電動汽車、技術和清潔能源,因為中國面臨著長期增長潛力下降以及人口老齡化和生產率增長減速等中期結構性障礙。而「中國之前的增長動力,如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已經達到了效益的頂峰,並助長了公共和私營實體債務的過度積累。」
《華爾街日報》:「中國衝擊2.0」來了!過剩商品傾銷海外,全球如何反擊?
面對這種全球性反彈,中國的回應一向是譴責保護主義抬頭,這表明中國並不打算改變策略。中國官媒發表了多篇文章,痛斥西方對中國工業產能過剩的指責誇大其詞、表裡不一。更重要的是,中國已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申訴,聲稱排除中國零組件的規定是不公平的。
葉倫訪中會見李強:不會接受中國補貼重創美國產業;俄外長也抵達北京高調談合作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今(8)日結束訪中行程,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強調,雙方此次會晤著重在穩定中美經貿合作,希望美國堅持公平競爭,不要把經貿問題政治化。葉倫表示,美國不會接受中國利用補貼的方式打擊美國的新興產業,並指出此次交流促進了美國自身的利益。
中國學者分析「產能過剩」原因複雜可能還會持續幾年,駐美大使謝鋒稱「偽命題」
中國駐美大使則謝鋒透過投書反擊表示,人們應該擔心的不是中國經濟會不會「見頂」,而是會不會錯過「中國機會」的大餅;不是中國經濟會不會「崩潰」,而是「脫鉤斷鏈」阻礙全球經濟復甦、地緣政治衝突,顛覆持續80多年的世界和平。
美財長葉倫:中國產能過剩輸出廉價品,恐損害他國經濟,智庫:中國製造倒灌全球升高貿易對抗
榮鼎報告提醒,中國過去幾次將產能過剩輸出到國外都帶來貿易關係緊張,傷害自身企業獲利且增加債務負擔,這一次,中國挽救經濟下滑的策略仍以出口優先,將使中國與歐洲聯盟(EU)、美國在2024年走向危險的貿易對抗之路,提高貿易防衛案件的可能性。
《政客》:美財政部長葉倫將再度訪中,在美國選戰期間穩定中美關係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政客》(POLITICO)23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將於4月再度前往中國進行訪問,期望在即將到來的美國總統大選期間保持美中關係穩定。
幣安淪恐怖組織交易天堂,趙長鵬認罪卸任換取持續營運,前因後果一覽
美國司法部發言人22日表示,根據聯邦指導原則,趙長鵬面臨最高18個月的徒刑,並同意不會對上看18個月的刑期提出上訴。但發言人強調,司法部保留求處更高刑期的權利。然而,部分法律專家並不認為趙長鵬會坐超過1年的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