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
「睡不好」可能是心理作用?實驗揭「自我感覺」就能改善睡眠品質,太過執著反而容易失眠
睡眠品質取決於真正睡著時間,還是你「覺得」自己睡得怎麼樣?實驗發現,「認為」自己睡得更久反應表現更佳。過度執著於「正確的」睡眠方法也可能加深睡眠障礙。失眠患者經常認為自己睡得不夠,也經常高估了睡不好對於身體機能的影響,「太努力」想睡著反而更難入睡。
別數羊了,來種花吧:研究揭示「園藝」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
研究人員解釋,與其他體育活動相比,園藝對體力和腦力的要求較為豐富。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改善睡眠,戶外活動中的自然光照和環境的放鬆效果可能也是原因之一。不過,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休息好的人更有能力和動力從事園藝。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明兩者之間的因果關係。
再睡五分鐘就好?按下貪睡鍵的四個影響,恐怕毀掉你的生理時鐘和大腦
你反覆按下貪睡鍵,這會使你失去這些重要的準備時刻,無法有效提升生活品質。精神層面的怠惰也可能隨之加重,使你1天的心情和精神狀態受到影響。
《腦內的猩猩》:睡得少直接變I人、小透明?睡眠不足如何扼殺你的好心情?
用通俗的比喻來說,睡眠不足造成的不良後果堪比酒醉,將改變我們對空間的認知以及大腦的反應速度。研究還發現,睡眠品質差的人,更容易出現逃避社交的傾向,同時也更容易出現被他人忽視或避開的情況。
《你可以不生病》:很多人都搞錯了,脂肪肝其實是「含糖食物」吃太多
有脂肪肝的人會覺得特別容易疲勞、體力差、抵抗力不如別人。長期有脂肪肝,罹癌的機率遠高於正常人!除了肝癌,還會增加其他7種癌症的風險!美國最近的統計顯示,過去10年因為脂肪肝而必須換肝的人數成長了10倍,僅次於C型肝炎,成為第二嚴重的肝病。
李笑來《把時間當作朋友【精準實踐版】》:別做思想的懶漢,有腦卻不用等於沒腦
人生就是一場場的考試,學生時代是以各種測驗做為學會知識的評判,離開學校之後,則有各種職場任務考驗自己。把時間當作朋友,而且實現財富自由的終身學習者李笑來,在這本書中同時提供概念與實踐方法,告訴你只要學會跟時間作為朋友,提升心智,每個人的生活跟人生,都能得到新的樣貌,而且永遠不晚。
益生菌飯後吃根本沒用?營養師揭真相:踩到三地雷恐怕「整包都白吃」
腸道保健對身體整體的健康維持是重要關鍵,而益生菌在此扮演一大要角。透過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搭配,可以將益生菌效益最大化。
寶寶小睡攻略:白天睡多少才足夠?喚醒孩子的時機和入睡一樣重要
每次喚醒寶寶,他心情好像都不太好,甚至哭很久。的確,被叫醒的情況通常很難開心,我們被吵醒也是臭一張臉啊~我們今天介紹個非常簡單的喚醒法,來幫助你用自然的方式喚醒寶寶,讓彼此有個比較從容愉快的起床儀式!
「睡得著」可不等於「睡得好」,至少符合這四點才能叫做一夜好眠!
儘管已有嚴謹定義,但仍有不少人判斷自己睡得好或不好,都是以「感覺」來判斷,認為起床覺得累了、或是常常中斷睡眠,就覺得自己的睡眠狀況較差。但檢測睡眠品質,其實有更客觀的方法......
地震完仍餘悸猶存?「心靈創傷」如何治療?精神科醫師:出現兩症狀恐罹患「急性壓力症候群」
邱一航醫師強調,不僅限於地震,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問題、感情問題、與家人的親密關係等,也可能誘發負面信念,導致失眠、心神不寧、無法專注等情況出現。尤其臨床上確實發現「睡眠問題」常與心理疾病有所關聯。
你常睡到半夜突然醒來嗎?如果次數太頻繁,可能是身體發出警訊
神經學家彼德斯瑪修斯(Brandon Peters-Mathews)表示,當睡眠進入快速動眼期,人的大腦活動十分活躍,與清醒狀態類似。當這個階段結束後,不少人很有可能自然就會醒來,但大多數都能很順利在幾秒或幾分鐘內順利再入睡,進入另一個睡眠週期。不過,可能導致睡到半夜就醒來的原因也可能有其他原因。
覺得很累晚上卻又睡不著?改善「腎上腺疲勞」不需藥物,而是改變生活
當腎上腺為了應付長期壓力,一開始會不停製造皮質醇,但當這些壓力永無止盡時,分泌腎上腺的源頭原料會開始不足,腎上腺的功能也會疲乏,加上性荷爾蒙的原料跟腎上腺是一樣的,長時間下來性荷爾蒙也會被壓制,而當腎上腺的分泌能力全面潰敗的時候,就是所謂的「腎上腺疲勞」。
冬天特別「好睡」原來是錯覺?其實日照短反而更容易失眠
面對冬季失眠,可透過日常生活來調整,起床的第一件事先打開窗簾,讓陽光照進來,讓自己暴露在光線下可刺激皮質醇,幫助改善情緒讓晚上睡更好,除此之外,許多營養素也與睡眠息息相關!
研究:南極企鵝育兒法寶「4秒鐘微睡眠」,每天打瞌睡1萬次保持對周遭警覺
研究人員將觀測重點放在鳥類主要的睡眠型態-慢波睡眠上。測量腦電波圖後發現,這些南極企鵝平均每次只會有3.91秒的慢波睡眠,最長不超過34.22秒,然後每小時會進入慢波睡眠600次以上。
為何我們常坐在沙發上打瞌睡,一躺到床上卻又睡不著?
「睡眠壓力」(sleep pressure)是為什麼大家在車上、沙發上較容易睡著的原因之一。睡眠壓力是生理因疲倦等因素,促使人體想要睡覺的一種動力,當清醒的時間愈久,累積的睡眠壓力就會逐漸累積,身體就會變得愈來愈想睡。
《自律神經5分鐘自癒術》:這十件事需要每日執行,藉由「三行日記」與「自我評分」回顧一天
日本名醫小林弘幸自己都在用,最有效的自律神經自癒術。一天5分鐘,把「感覺不太順」變順心,只要動動手「寫、拍、畫」,3招就能找回人生掌控權。日本自律神經名醫20年的實證與研究,精選效果最佳、每個人都能做的自律神經調整法!
「眠與夢」——給自己的陪伴感
UU展覽的作品中,常常有一個迷你的自己,這個迷你的「我」會陪伴自己度過一個失眠的夜晚,也會跟自己對話。如失眠只是偶然發生,其實也不過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沒有甚麼大不了。能與自己共處,也實在需要學習。
美國研究:僅1/4父親知道如何協助嬰兒入睡、有丈夫的支持95%母親更容易泌乳
該項研究針對「母乳哺餵」及「幫助嬰幼兒入睡」進行調查,希望能了解雙親在養育孩童的參與上,是否會造成往後孩童發育上的差異。研究結果指出,無論是在哺育母乳還是在幫助幼兒睡眠上,父親都扮演了頗為重要的角色。而這樣的研究結果,也讓美國育嬰假及相關留停政策的討論又再度浮上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