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霸權
從「借鑑」到「掠奪」?中國將韓式拌飯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社會強烈反彈
中國從前幾年就宣稱韓國傳統飲食如泡菜、參雞湯等為中國文化,現在更是把石鍋拌飯推廣為連鎖店的代表菜,這已經超越了文化交流的合理範圍。可以說是對韓國文化主權的挑釁和侵占。
從博恩、小玉、全民大劇團引發的亂象,解釋「喜劇」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從博恩用站立式喜劇的方式揭露自身過去被性侵的經驗,到YouTuber小玉以羞辱方式拍攝母乳飲用過程和心得,到全民大劇團戲謔模仿「藝」情指揮中心短影片的影片中止,三者連續引發的輿論,讓政治不正確的玩笑能不能開成為現今熱議。但在進入討論之前,觀眾其實必須要有一個認知:「喜劇,本身就是一件甚深嚴肅之事。」
《哲學家陪你看電影》:從《V怪客》談媒體與德希達的「宗教式回歸」
電影中,V怪客揭露的就是政府要遮蔽的,而政府所揭露的一切其實正是要遮蔽那些無法公開的。因此這便是德希達要告訴我們的,科技和媒體暗地裡(卻是明確和清晰地)還是與宗教-政府勾結在一起,這種裙帶的資本主義關係使得國族主義更加擴大,而不是使人更開放的接觸到國際。
當學術研究為偏見服務:產製反同論文的各個環節出了什麼差錯?
本文嚴謹地檢視江淑華的碩士論文,藉此從研究執行過程、研究設計、方法與統計、論文寫作與文獻引用、理論適切度與濫用理論等層面,批判性指出學術研究的各個環節如何可能出錯、誤用,以致於讓學術成為替研究者主觀偏見擦脂抹粉,替既得利益者維繫權力、製造壓迫與歧視的工具。
國家語言政策的困境:英語迷思和多元「國語」的可能
政府於擬定語言政策之際,不論是具有法定地位、政府機關公告、溝通媒介之第一、第二官方語言,或者是標訂為「國家語言」的各族群所能使用之自然語言,必須沿著國家政治體制之整體設計的面向來思考。
沖繩高江美軍基地爭議(二):稱抗議者「土人」,反映空白時代「病態的癥兆」
「真正自由的人」也許不過只是一個理想的概念。然而,每一個不同的個人,如果依然不試著對這個理想有所想像,那麼也就永遠看不到那座將自己監禁起來的囚籠、看不到那條被拴繫在腳上的枷鎖吧。
不要把「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如何借鏡瑞士和德國的「柔性課綱」,打造適合小國台灣的教育
能開啟自由思想的鑰匙,是讓學習者清楚意識到,他是普世價值意義下擁有主體性的「人」。
不要把「世界史」扭曲簡化為「外國史」─如何借鏡瑞士和德國的「柔性課綱」,打造適合小國台灣的教育
能開啟自由思想的鑰匙,是讓學習者清楚意識到,他是普世價值意義下擁有主體性的「人」。
你需要認清的事實是:「彩虹跟風」作為一種「從眾」,其實亦是一種進步
彩虹換照的旋風絕非只是嘴上說說的cheap talk,而是重要的催化劑,催化了廣大民眾性別意識的啟蒙與性別平權價值的內化。其影響力不在此刻,而是遠大的「未來」。
書店「麥當勞化」之後:有了「溫羅汀」成功先例,可否幫我們找回閒逛者的書香夢
從台大、師大附近小書店、牯嶺街舊書攤到火車站前重慶南路書店街,這種風塵僕僕的集體記憶,叫做「逛書店」。